舒亶诗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舒亶,字信道,号懒堂,北宋中后期文人。其诗歌清幽而有理趣,其词清丽且有雅化取向。但是因为参与了“乌台诗案”一事,舒亶人品为当时人及后人所不齿,其诗词创作也少有人注意。而舒亶作为经历了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新旧党争的一名新党人士,其诗词创作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及研究意义。目前学界少有对舒亶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详细研究,本文从舒亶生平梳理入手,以舒亶诗词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了舒亶诗词的情感主题、艺术特色以及其诗词对前人的接受。本文通过对舒亶生平的梳理,探究舒亶文学创作的萌芽土壤,呈现了舒亶颇受争议的人生,并补充考证舒亶在年少求学时期与闲居鄞县时期的交游情况,给予舒亶此人一个客观的评价。他在党争中的所作所为并非是宣泄个人私欲,而是出于对新政新法的坚定维护的立场。舒亶的诗词大多在其鄞县闲居时做成,其诗词之中表露着他醉心四明优美山林间的隐逸之情,对政治以及官场功名的既怀念又厌倦的矛盾心态,悲叹时光易逝、年华虚度的孤独怅然之情,以及对现实民生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对其诗词情感主题的探究,更加清晰地勾画出舒亶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在舒亶诗词的艺术特色方面,舒亶善于选用特色意象,其诗词又各有风采。首先在其诗词的意象描写上,舒亶诗词的“花”、“酒类”、“声音类”意象有共通性,而其中“声音类”意象的使用也可以看出舒亶对待诗词的不同态度。舒亶诗词集中描写明州地区的山水民风,本文从时间与空间的选择、意境、物象刻画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舒亶诗歌的艺术特色。舒亶在诗歌中开拓了独特的夜晚视角,所描写的地点多选择高深空间,长于物我一体的描写手法并营造了清幽的诗歌意境,精工刻画物象但又颇有人生思索的理趣。在词的创作上,舒亶营造了清冷的词作意境,采用巧妙的叙事结构,有意借助色彩词和女性相关词构造典雅的词风。论文的最后一章论述了舒亶诗词对前人诗词的接受学习。在诗歌方面,分析了舒亶诗对于谢灵运诗歌字法、唐人七绝形式题材的接受;在词作方面,主要从对韦庄词的承袭与创新论述了舒亶词的接受性。
其他文献
利用干法灰化和石墨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在选定条件下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人发中的铅。实验结果为:两种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28μg·g-1和0.015μg·g-1。两种方法分别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进行标准值与测定值比对,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5.71%和4.52%。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处理样品完全,分析快速方便,消耗试剂量少,呈现较好的准确度和较高的精密度,测试
本研究通过无纸笔测试为契机,提高了小学教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视程度,以保证引导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老师很少认真对待低年级学生,对于这种情况,传统的纸笔测试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而无纸笔测试为低年级小学生降低了测验的负担,让他们更加积极参与,学习热情也逐渐高涨。基于此,小学低段教师必须对无纸笔测试进行研究。
近年来,STEAM教育理念逐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鼓励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获得提升,成为新时期综合型人才。日常教学中,如何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章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选择宁波海运作为研究对象,以其2016~2020年的年度报告为基础,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分别从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四个方面对宁波海运进行具体分析,从整体上评价企业近5年的财务状况,并针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成本管理、注重降本提效,开拓新业务领域、促进多元发展的建议。
以高温气冷堆燃料球内外层两种石墨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的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燃烧特性,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内层石墨的着火温度为770±10℃,外层石墨的着火温度为780±20℃;随着氧气浓度增加,石墨燃烧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增大,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DTG曲线峰值变大,峰宽变窄;随着升温速率增加,TG曲线向高温区移动,DTG曲线峰值显著增大;计算获得燃烧条件下
核酸是有机体内仅次于蛋白质的复杂化合物。在生物细胞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核酸中的核苷酸在紫外线26nm有强吸收,其吸收强度与浓度正相关。可采用紫外吸收值修正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核酸含量,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平均回收率达96.7%(n=8),方法重现性(RSD)为3.65%(n=12)。核酸最低检出浓度:在固体样品中为0.2%,在液体样品中为3mg/100ml。
学位
传统的绘画发展研究以历史背景、文艺思潮为先导,注重建立绘画与所根植环境的语境联系。本文试图以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关注绘画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希望通过研究绘画边界的发展来探索绘画发展更多可能性。本文按绘画边界不同的外在表征形式将边界发展分为实物、平面形式、拓展形式三个时期,分别论述不同表征形式下边界语义转变以及边界与绘画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实物时期绘画与作为画框的边界同时简化发展,随着画框结构缩减为细
作为北宋的御史权臣,舒亶始终是王安石新法的坚定维护者和推行者,其政治功绩不具大小、记载颇多;同时文学创作上亦有清才,诗文词具长。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北宋士大夫复合主体的特性。但因其参与了“乌台诗案”的弹劾与推治,其人品备受后世诟病,因人废言,舒亶的政治才干和文学成就也一并被掩盖。本文将以对舒亶形象的重新勾勒和辨析为线索,运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对舒亶的政治品格、道德品格、文学品格进行辩证分析。第一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