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规制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于2001年经第二次修订将反向假冒行为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为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实践提供了标尺,如今该法经历第三次修改,2013年8月30日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商标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已公布。虽然本次商标法修正案未对商标反向假冒作出新的解释或规定,但反向假冒行为在理论界一直不乏争议,而实践中也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同时我国关于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规制方面的法律规定也存在值得探讨的地方,有待商榷的问题也给司法实践操作带来困难,随着实践发展,多种新形式的反向假冒行为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规范。所以,对我国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如何完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本部分首先从一个商标侵权案例引出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概念,论述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特征,阐述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构成要件,在此基础上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进行界定分析。第二部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发展形态分析。本部分首先根据实践中存在的大量案例,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进行多重角度分类,每一种类别的反向假冒行为均举一个案例予以说明。然后着重论述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发展形态,从行为表现形式、商标所有权归属、被撤换商标组成部件等三个方面,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分析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发展形态。第三部分:中国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规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部分先对我国现行法律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规制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商标保护制度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规制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完善中国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规制的立法建议。针对前三部分提出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发展形态以及法律规制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立法的规定和立法例,提出完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规制的立法模式,并对完善商标法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大量的典型案例,通过举例分类论证的方法,展现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商标反向假冒的发展形态,进而分析我国法律规制现状和行政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规制的立法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科护士长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实施护理部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加强科护士长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结果 通过三级质量控制,
<正>新生儿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可以造成机体各系统的损害,严重者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已有人大量研究表明,其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在缺血再灌注射,由于此时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造成对
鲁克沁稠油,资源丰富,具有"四高一中"的特点:高密度、高粘度、高凝固点、高非烃含量、中等含蜡量。然而,由于粘度高,密度大,开采过程中,流动阻力大,增加开采难度,因此,稠油开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
<正>芦荟自古以来就在世界各地被用作民间药物,其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以前.最近的研究表明,芦荟对许多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下面就芦荟的各种药效及其应用作一概要介绍.
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观察了大电流电弧侵蚀后的铜钨触头表面,分析了触头的电弧侵蚀形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钨粉粒度对铜钨触头电弧侵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与经蝶窭入路分期切除不同生长方式的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行经颅与经蝶窭分期手术的12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目前整车已有相应的法规给出了明确的限值要求,但是零部件的限值目前并没有明确标准.对乘用车整车 VOC 的管控最终还是需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主要死因之一,幸存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本病迄今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HIE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院于1995年3月
<正>培菲康(BIFICO)是一种新一代生物制剂,它以三种对人体有益的肠道固有菌群——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经适当配合而成的活菌生态制剂,是被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