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引发的Gamma神经振荡及其认知功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脑中的高频Gamma神经振荡已在许多脑区中被发现,它被认为是感觉信号的加工与处理、学习与记忆、特征绑定、神经信息编码和注意机制等多种认知功能的内在基础。研究Gamma神经振荡的产生机理及其认知作用有助于揭示大脑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机理,对类脑智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的神经生物学实验发现不同特征的刺激信号如不同灰度对比度的图像信号、图像声音混合信号以及不同大小的刺激信号能引发不同频率的Gamma振荡,即Gamma振荡的频率随着刺激信号特征的变化而敏感地变化。然而,这种频率敏感依赖于刺激(输入)的Gamma振荡的产生机理及其潜在的信息处理功能至今未明。为了揭示这种依赖于刺激的变频Gamma振荡的产生机理及其信息处理功能,本文采用理论建模及并行仿真技术,针对以下两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各种特征的刺激调控的变频Gamma振荡的产生机理;刺激调控的变频Gamma振荡的信息处理功能。本文主要的创新性工作表述如下:(1)在简单刺激调控的兴奋性/抑制性(E/I)神经网络模型中,揭示了Gamma振荡由不平衡突触电流引发的机理及其振荡特性(振荡频率和振荡强度)受刺激的输入差异调控的机理。以简单输入作为刺激模型,建立了一个由Integrate-and-Fire神经元模型和基于电导的突触模型构成的E/I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仿真在该网络中复现了Gamma振荡及其振荡频率和振荡强度随E、I神经元输入之间的差异变化而敏感变化的现象,从而揭示了Gamma振荡的产生机理及其振荡特性敏感依赖于输入差异的机理。该机理为:由E、I神经元外部输入之间的差异引起的正负突触电流之间的不平衡引发了Gamma振荡;且输入差异越大,Gamma振荡越强且振荡频率越高。此外,为了进一步得到频率和输入差异之间明确的数学关系,采用了简化的E/I网络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并获得了能够描述它们之间清晰关系的数学方程式,为理解刺激特征对Gamma振荡的调节机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2)在视觉刺激调控的E/I神经网络模型中,揭示了Gamma振荡由灰度对比度引发及其振荡特性受灰度对比度调控的机理。在上述(1)的研究基础上,引入了感受野模型模拟真实的视觉区神经元对外部视觉刺激的响应模式,建立了基于高斯差(Difference of Gaussians,DOG)感受野的光栅刺激模型,构建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生物视觉系统的E/I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灰度对比度的光栅刺激映射到具有不同感受野的E、I神经元上,使E、I神经元具有不同的外部输入从而产生输入差。通过仿真复现了Gamma振荡及其振荡频率和振荡强度随灰度对比度(输入差异)的变化而敏感变化的现象,揭示了Gamma振荡的产生机理及其振荡特性依赖灰度对比度的机理,即灰度对比度引发了Gamma振荡的产生;且灰度对比度越大,Gamma振荡的频率越高且振荡越强。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生物学实验结果,同时为揭示视觉刺激特征对Gamma振荡的调控机理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3)采用理论建模研究刺激调控的Gamma同步振荡的信息处理功能,揭示了一种新的放电率对比度增强的机理,即引起Gamma振荡的E/I神经网络中的抑制性同步可作为全局抑制增强放电率对比度,从而提高网络的信息传输能力。频率固定的Gamma同步振荡被认为和注意机制、特征绑定、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有关,但依赖于刺激特征的频率变化的Gamma振荡的信息处理功能可能有别于上述这些功能,具体有待进一步揭示。受神经系统中著名的侧抑制提高放电率对比度的启示(不同的外部刺激编码在不同的神经元的放电率上,放电率对比度越高意味着这些不同的神经元对各自对应的外部刺激的识别效果越好),通过E/I神经网络中的抑制同步,揭示了放电率对比度增强的一种新机理,即同步的抑制性神经元起全局抑制作用,它能提高网络中兴奋性神经元的全局放电率对比度从而提高网络的信息传输能力,且E/I网络中Gamma同步振荡的这种功能不受其变化的频率的影响。(4)在一个具有多层立柱结构的大规模复杂神经网络中,采用CUDA并行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并研究刺激调控的Gamma振荡,发现了Gamma振荡也能在具有复杂结构的大规模神经网络中产生并受刺激特征调控。根据脑区实际生物神经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一个由多种类型的神经元组成的具有多个网络层的立柱结构,使用多个这样的立柱建立了一个具有多层立柱结构的大规模复杂神经网络模型。基于CUDA并行算法和突触优化算法,针对这一大规模复杂神经网络,设计了一种新的并行算法并实现其模拟仿真,发现在具有多层立柱结构的大规模复杂神经网络中也出现了刺激引发的Gamma振荡及其振荡频率受输入差异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本文的研究为揭示刺激引发的Gamma振荡的产生机理及其潜在的信息处理功能提供了基础,有助于促进对大脑认知功能与神经振荡关系的理解,对类脑智能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
其他文献
三维机织结构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效净型制造、可设计性优异等特点,在结构工程材料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开始被用于制造发动机涡轮叶片、飞机起落架等。在复杂极端服役环境中,比如飞机在高空将长时间处于-50℃低温环境,复合材料结构件将遭遇偶发的冰雹、飞鸟冲撞,以及维护工具掉落碰撞等,因此研究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低温环境下的动态冲击响应及热力耦合失效机理,对于复合材料结构件设计以及
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电致变色器件在组装形式、电致变色效果、材料的种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多孔结构电极因有效的提高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各项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随着柔性电子、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以及器件集成化和微型化的大趋势下,基础研究和产业界均对电致变色领域提出了高柔性、多色彩以及多功能性等新的需求。多孔电极及器件在和满足以上迫切需求和实现新功能的过
随着新一代生物医疗器件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心脏起搏器、脑部传感器、脊椎刺激器等越来越多的器件应用于健康医疗领域。但仍旧存在着炎症反应、外接电池供电、器件失效后需要二次手术将其取出等问题。因此,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植入体内供电、可体内降解吸收的植入式自供能电子器件及连接导线具有重要意义。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为其它电子器件供能,然而制备具有优异输出性能、高灵敏度的全降解生物
太阳能蒸汽发生器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技术能有效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难题,其中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能将太阳能局域于空气-水界面处加热,以减少热量损失和提高热能利用率,从而被作为水净化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光热材料、光热体系的热管理以及水传输供应这三大影响因素进行调控,能有效调节光热体系的水蒸发速率和效率。近年来,各种光热材料如金属基、碳基、半导体基和聚合物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光热界面的构筑,但也
为提高车辆的抗侧倾性能,主动横向稳定杆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磁阻电机式主动横向稳定杆采用磁阻电机作为驱动装置,与无刷直流电机和液压泵驱动的主动横向稳定杆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无退磁、响应快及良好的抗堵转能力的优点。然而,磁阻电机式主动横向稳定杆是由机械、电磁和电气控制参数多参量耦合的典型机电复合传动系统。针对系统存在多参量耦合特性,本文从机电耦合角度出发,开展机械-电磁耦合下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和电气-
疝是人体组织或器官部分离开正常解剖位置,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缺损、薄弱部位或人体组织间隙进入另一部位的一种疾病。如今,疝修补术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普通外科手术之一,在美国每年有数百万人受此影响。自从1950年代第一例使用补片材料来修补疝缺损以来,已经出现了许多种补片,大量报道已显示使用补片确实改善了手术结果。然而,慢性疼痛、感染、瘘管、力学支撑失效、疝复发等并发症在手术后仍然很常见,导致这些并发症的主要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卓越的结构整体性,轻质高强和抗分层等特性。在大气环境服役过程中,热氧老化导致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件强度降解和退化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与此同时,老化降解的编织复合材料还可能受到各类冲击损伤的威胁,例如飞行器高速状态的飞鸟撞击和冰雹碰撞等。结构件的老化降解对其抵抗外部物体动态冲击能力造成显著的影响。因此,探讨和揭示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在不同热氧老化环境下的动态力学响应,对编织复合材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兴趣薄弱、教学模式滞后的问题,导致大部分高中生对英语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停留在"形式"层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课堂结构优势,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内的主体性地位,并有助于践行教育信息化基本要求。将该模式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掌握微课及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实施步骤,
期刊
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区别于传统用工模式的新就业形态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挑战。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发布多个文件,从劳动关系、劳动标准、社会保险等方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出要求,然而地方实践表明要将保障真正落到实处仍存在现实困境。其中,平台责任及其与劳动者关系问题是核心难点,基于风险完全转移和风险不完全转移进行平台责任的理论探讨,有助于建立兼具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制度落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