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盐电解固态还原短流程制备超难熔粉体材料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冶炼工艺是从矿物中提取金属、半导体或化合物等材料的手段,它是冶金工业的基础,为加工成型等后处理工艺提供原料来源。几千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冶炼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更清洁更节能地生产更优质更廉价的金属、半导体或金属化合物等。火法、湿法和熔盐电沉积冶炼技术为现代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优质廉价的钢铁、铜、锌、铝材等,但这些冶炼技术用于生产难熔金属诸如钛、锆、铌、钨等尚存在流程长、工艺复杂、排污严重、成本较高等难题。本世纪初发展的熔盐电解固态还原工艺致力于解决这些难熔金属的冶炼难题,该工艺直接采用固态氧化物作为电解阴极,通过熔盐电解手段实现金属与氧的固态分离,一步制备得到金属产物。该工艺具有短流程、原料成本低、污染少等优势,成功应用于几十种金属、半导体、合金以及化合物的制备。熔盐电解固态还原工艺的效率决定该工艺节能减排的成效,高效率的制备过程有利于实现更节约、更低成本和更清洁的生产过程。本论文以超难熔材料的制备为目标,致力于发展新型高效低耗的熔盐电解固态还原工艺,并探索超难熔材料制备的新方法,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1)综述现阶段熔盐电解固态还原工艺效率较低的原因,提出影响固态还原过程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电子传递、熔盐扩散和氧负离子固态迁移。其中电子传递由固态阴极电导性能决定,熔盐扩散由固态反应物的孔隙结构决定,氧负离子固态迁移由固态反应物的孔隙结构、氧浓度差和自身理化性质决定。(2)采用白钨矿(CaW04)为原料熔盐电解固态提炼钨粉的研究一方面解决了白钨矿浸出难、使用率低的难题,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提升固态还原工艺效率的手段,以实现低污染排放的高效低耗钨粉制备过程。论文测试了CaWO4在CaCl2-NaCl熔盐中的溶解度,发现其在低于750℃时溶解度小于0.2 wt%,而在800℃以上时超过0.8 wt%。控制熔盐温度低于750℃有利于保持白钨矿以固态形式进行电解还原过程,而高于600℃可以促进固态脱氧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CaWO4固态还原为金属钨粉是一步转化过程。实验系统考察了电解电压、电解时间、熔盐温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优化的电解电压为3.1 V,熔盐温度为750℃。但由于所需电解时间达24 h,电流效率只有25%。进一步研究发现白钨矿试片在前10h的电解过程已绝大部分还原完全,而试片内部残余的极少量白钨矿则消耗了后续的14 h。根据白钨矿溶解度的特性,提出了电解-升温洗涤两步工艺,先在750℃电解还原10 h,再在850℃熔盐洗涤1 h代替后14 h的熔盐电解过程,成功得到了不含杂质的纳米级金属钨粉。两步法制备工艺使电解时间压缩至10h,电流效率提高至55%,每千克钨粉的生产能耗从10.63 kWh降低至4.97 kWh,而制备过程的钨资源收率仅略有降低,从97%降低至95%。(3)单一金属矿物难以克服固态试片阴极导电性差的难题。论文采用外加导体粉末混合电解的方法,以提高固态试片阴极的导电性。采用在高温熔盐中依然能保持稳定的石墨粉为添加剂,与5种IVB族和VB族氧化物进行化学计量配比并球磨混匀,由压制的混合物试片电解分别得到5种过渡金属碳化物(TiC、ZrC、HfC、NbC、TaC)。碳化物的粒径只有20-30 nm,形貌为较规整的球状颗粒,晶格常数接近于标准卡片数据,氧含量约5000ppm, M/C比接近1。实验发现电解固态混合粉末制备两族金属碳化物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VB族金属碳化物形成迅速,电解时间仅需6 h,电流效率达到80%左右;而IVB族金属碳化物的电解耗时20 h,电流效率只有不到40%。两族金属碳化物的电解生成过程基本一致,都是先由MOn-C转化为CaMaOb和MCxOy,再进一步转化为低氧含量的MC。论文研究揭示中间产物MCxOy的稳定性决定了MC的转化速度。由于MⅣCxOy的稳定性强于MⅤCXOy, MⅣCxOy中的O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从而抑制固态脱氧过程并延缓MⅣC的形成速度。由于石墨、氧化物、熔盐组成了广泛的三相界线(3PIs),石墨的存在使固态矿物试片原来的界面反应转变为体相反应,因此石墨加入后的电解电流比单一氧化物的电解电流有较大程度提升,这促进了固态氧化物的脱氧过程。纳米过渡金属碳化物的固态转变过程为:氧化物在石墨表面发生反应形成CaMaOb和MCxOy, CaMaOb和 MCxOy聚集在石墨表面形成光滑块体,CaMaOb和MCxOy光滑块体随电解时间的延长逐渐转变为表面粗糙的MCxOy块体,进一步延长电解时间后,表面粗糙块体开始由外至内颗粒化,并最终全部转变为纳米MC球状颗粒。由于前期CaMvaOb的生长速度较快,纳米MVC的固态转变过程还会产生由CaMvaOb组成的长条谷粒状形貌。(4)电解过程中产生稳定的MⅣCxOy会抑制固态脱氧过程。利用这一特性,论文通过熔盐电解化学计量比为2:1的固态Ti02-C制备了具有均匀形貌的微米级Ti2CO固溶体粉末。电解条件为:28V、6h、850℃,电流效率达到68%,能耗为5.3kWh/kg。粉末产物压片后测试电阻率为1.6×10-3 Q·mm,接近于部分铝合金的水平。电解过程中过高电压会导致Ti的析出,而过低电压会影响固态脱氧速度。不同时间段电解制备的Ti2COn固溶体具有不同的氧含量,4-6 h的产物表现出富氧状态,6-8 h的产物表现为缺氧状态,超过10h的电解产物有金属Ti的析出。缺氧状态的Ti2COn固溶体电阻率略低于富氧状态的Ti2COn固溶体。Ti2CO固溶体的固态转变过程与纳米TiC前期固态转变过程相似。长时间电解会破坏Ti2CO固溶体的稳定结构,从而析出颗粒Ti。(5)通过熔盐电解固态还原配比的Ti02-Al2O3-C混合物首次成功制备出三元层状碳化物Ti3AlC2。三种原料按单质计算的化学配比为3:2:1.8,电解条件为:3.0 V、2 h、950℃。电流效率达到83%,每千克产物能耗为8.1 kWh。过量的A1203被还原成金属Al扩散至熔盐中,在不考虑金属Al的制备效率情况下,Ti3A1C2的电流效率依然达到了69%,能耗为93 kWh/kg。高温有利于无序的原料快速转化并组装成有序的层状结构。适当过量的Al203有助于减少TiC杂质的量,但进一步过量会影响Ti3AlC2层状结构的生长。适当减量的石墨也会有助于减少TiC的形成,但进一步减量会导致产物中出现另一种三元层状碳化物Ti2AlC组分。Ti3Al2C2制备的高效率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石墨电导效应、层状结构孔隙效应和Ti3AlC2的斥氧效应。Ti3AlC2层状结构的形成过程为:氧化物在石墨表面反应而形成块体,块体侧面开始出现缝隙,而块体表面逐渐颗粒化,侧面缝隙的增多和表面颗粒化的增强最终形成了多层叠加且由颗粒组成的层状结构。
其他文献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实践育人教育中非常有力的举措之一,也是各高校每年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之一,优秀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有效助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更好地促进“三下乡”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调查当前高校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现状以及在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抓住契机,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来提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
这篇论文的主体由三章组成。 第一章 链环的trip矩阵 L.Zulli[24]首先构造了一个mod2的矩阵可以用于计算纽结的Kauffman尖括号多项式,称之为trip矩阵。这里,我们研究了链环的trip矩阵。主要结果: §3.1 定理 若状态S是从状态AA…A经过i1,i2,…,ip位置上的标记替换(A换成B)而得的状态。设Ts是将trip矩阵T的左上角n×n子块中aj1j1
学位
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最为基础的现象和课题之一。对纳米尺度上的这一现象的电致发光研究不仅有利于电致纳米光源的研发,而且可以为纳米光电集成中的光子操纵带来契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量子发光体和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的局域等离激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方向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表面局域等离激元是一种外界电磁场作用下由纳米金属结构与介质界面上的集体电子气振荡。由于等离激元在亚波长范围内的高度局域性和场增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Ⅲ, EGFRvⅢ)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人脑成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成胶质母细胞瘤A172细胞增殖、侵袭性迁移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GFRvⅢ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60例人脑成胶质细胞瘤及其瘤旁2cm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建立稳定高表
DEAD-box RNA解旋酶是RNA解旋酶中最大的家族,它们参加RNA代谢中的许多过程,包括转录、mRNA和tRNA加工、蛋白合成、RNA出核和降解等。DDX3是DEAD-box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ATP酶和RNA依赖性解旋酶活性,同时也有大量的研究报道DDX3具有肿瘤抑制和共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但是DDX3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本论文通过筛选,揭示DDX3和NF-kB的p65亚基
自然转化、接合和转导是目前已知的三种经典的细菌基因水平转移途径,可以通过对供受体细胞间直接接触的依赖性以及DNase敏感性验证来对这三种过程进行区分。而在这三种细菌水平基因转移方式中,只有自然转化被认为是名副其实的细菌基因转移过程,它的进行涉及到细菌染色体上数十个基因的功能,而接合和转导则分别只与质粒和噬菌体相关。说明在微生物进化的历程中,转化很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研究历史看,自然转化长期以来
本文首先对当前国际上有关大气常规金属层、偶发金属层和金属层白天观测研究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总结阐述,接着对大气激光雷达原理及共振荧光激光雷达系统进行了详细描述,随后采用北京高时间分辨率的激光雷达数据对钠常规层的变化率和特征时间进行了计算,通过连续性方程将观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得到金属层内部小尺度变化的可能机制,最后基于武汉地区铁钠雷达同时同体积观测数据发现报道了铁钠双层同时偶发现象并对其形成原因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对保障粮食持续增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行业间用水竞争压力大,因此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但是,结合南方长藤结瓜灌区灌溉水从水源到田间的用水过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单一地追求节水效益而忽略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南方灌区基于合理尺度单元的水库和塘堰联合供水模式水量分配计算方法及模式失效风险评估方法有待完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方法计
近年来,多主体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已经成为复杂系统研究的一个焦点。一方面,随着网络通信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微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工程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的分布式系统的控制问题,如集群现象、编队控制、分布式计算、协调控制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针对单一决策主体和单一决策目标的传统控制理论已不能解决网络化系统中产生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在生物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自组织现象,即不同个体间局部的相互作用可
咪唑环与苯环、吡啶环、嘧啶环和噻唑环等环系构筑的唑类稠杂环化合物不仅具有药物活性丰富、作用靶点明确等优势,而且拥有荧光发射波长可调控、生物安全性良好等优点。作为典型的咪唑类稠杂环,咪唑并吡啶、咪唑并噻唑和咪唑并噻二唑等通常被选为新药研发中的重要候选物,在靶向药物分子设计与生物荧光成像等领域被广泛研究。近年来,随着有机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唑类稠杂环为母核的新型有机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