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本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g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氏体不锈钢制深冷压力容器(以下简称“深冷容器”)是液氧、液氮、LNG等冷冻液化气体储存和运输的主要工具。随着工业气体和能源气体需求量增加,深冷容器得到长足发展。在低温环境中,受温度和马氏体相变的协同影响,奥氏体不锈钢强度显著提升。然而,在设计深冷容器时,国家标准GB/T150-2011和GB/T18442-2011等规定,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在室温下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冷容器设计,未充分利用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力学性能,从而造成材料性能的过度冗余和容器增重。从奥氏体不锈钢在低温环境下实际力学性能出发,对深冷容器进行设计,无疑更加合理。基于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力学性能的设计方法,可充分利用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力学性能,实现深冷容器的轻量化设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为2016YFC0801500和2016YFC0801905)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基金(项目编号为2018FZA4013)的支持下,本文以国产奥氏体不锈钢S30408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其低温力学性能、本构模型建立方法以及在深冷容器弹-塑性分析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77~293K温度区间内系统性的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获得了奥氏体不锈钢S30408母材和焊接接头在不同条件(温度、预变形和应变速率)下的低温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从293K到77K,S30408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平均增加64.1%和125.6%,呈现明显的低温强化效应。在低温冲击断裂中,阻止裂纹扩展能力的降低致使S30408低温冲击韧性变差,夏比冲击吸收能量和侧膨胀值分别降低43.2%和39.3%。9%室温预变形使S30408在低温下屈服强度显著提高28.9%,但对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随应变速率由0.0003s~(-1)增加到0.3s~(-1),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平均降低15.2%和14.5%,在绝热温升影响下,呈现明显的软化效应。此外,铁素体含量在PAW GTAW和SAW两种焊接接头横截面处呈放射状分布,高铁素体含量导致焊接接头低温力学性能降低。(2)结合奥氏体不锈钢S30408低温变形中的马氏体相变规律,分析了马氏体相变对低温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可合理描述S30408低温变形的本构模型。低温变形中的高马氏体相变速率导致应变硬化率增加是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由抛物线形转变为倒“S”形的原因。由于没有合理考虑马氏体相变对变形的影响,Ludwigson模型在低温下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基于Ludwigson模型拟合曲线和试验曲线之间的外力功差与马氏体含量之间的线性假设,在Ludwigson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考虑马氏体相变影响的低温本构模型。对比典型室温本构模型和低温本构模型,新本构模型均表现出更小的拟合相对误差和更高的拟合精度。由于模型参数能够合理反映温度、预变形和应变速率等因素对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新本构模型能够合理表征S30408在77~293K温度区间内的低温变形。(3)针对材料标准GB/T24511-2017和GB/T20878-2007中15种典型牌号奥氏体不锈钢,给出低温下应力-应变曲线的共性特征,而且新本构模型可用于描述15种典型牌号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变形。综合考虑化学成分差异等因素对不同牌号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力学性能和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基于351组不同牌号奥氏体不锈钢拉伸试验数据,建立了材料低温力学性能与本构模型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在低温本构模型基础上,提出了深冷容器弹-塑性分析设计中奥氏体不锈钢在低温下应力-应变曲线的计算方法。以典型牌号材料S30408为例,基于该方法获得77~293K温度区间内的应力-应变曲线,能合理反映低温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新特提斯洋向拉萨地体的北向俯冲及随后的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是中生代以来地球上发生的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其研究对解译青藏高原初始成因、重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初始阶段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新特提斯洋俯冲体系包括冈底斯岩浆弧、日喀则弧前盆地、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和修康混杂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尽管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一些重
UO芯块外表质量对芯块堆内的安全运行影响很大。在陶瓷UO芯块制造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外表缺陷,一般通过控制制造工艺确保芯块外表符合技术要求。本文针对IDR (The Integrated Dry Route)工艺所得UO粉末在制造芯块时成型性较差、易出现外表缺陷的问题,通过添加UO、UO粉末,改善颗粒间的接触,调节了生坯和烧结块的平均密度,提高了芯块的耐磨强度,制造出了具有良好化学物理性能和外表质量的
学位
本论文采用了一种新修饰方法,成功获得利用吡啶分子修饰TiO2多孔薄膜的产物。通过先在400℃抽真空条件下使得TiO2多孔薄膜表面形成悬垂键,然后利用吡啶分子与活泼的悬垂键反应,获得吡啶修饰的TiO2多孔薄膜。FTIR和XPS结果表明吡啶通过Ti-N化学键与Ti相连。与未修饰前的TiO2多孔薄膜相比,吡啶修饰的TiO2多孔薄膜在可见光范围的吸收有所增加。其原因归结为吡啶与TiO2中Ti形成电子耦合。
学位
本文研究工作发现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主客体插层结构的α-Ni(OH)2和NiAl-NO3-LDHs具有可逆的光致变色现象。以此为基础,根据水滑石类化合物(LDHs)的超分子插层结构及其可调控性,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光敏性能的插层化合物。采用XRD、FT-IR、UV-vis、TG-DTA-MS、XPS、ESR和EXAFS等多种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上述插层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光敏性能。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层间硝
学位
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推进以及医保支付方式变革,医院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竞争压力逐年增加,对医院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风险管理影响性与价值性角度考虑,有必要在公立医院发展中构建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基于此,文章就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目标、风险管理理念、内部控制必要性以及阻碍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柱撑粘土是一种具有二维孔结构可调控性的层状化合物,其特有的结构使它具有大比表面积、可调的层柱间距和高表面活性等性能,在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选择吸附剂、分子筛和膜等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潜力,是近年来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的改性矿物材料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柱撑蒙脱土(TiO-pillared intelayer clays,TiO-PILC).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物,冰醋酸为鳌合剂,重点考察了
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是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方式,其中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传统的工艺采用生物发酵法制备葡萄糖酸,非均相的催化氧化法因其过程简单,耗时短,污染少而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对Pt/C或Pd/C等催化剂的改性,γ-AlO作为载体比活性炭更为环保,且利于分离.另一方面,用于葡萄糖氧化的金属催化剂往往采用化学方法还原,使用的试剂对环境危害较大,开发新的、环保和低成
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中传统而又仍然重要的研究课题。开发可以统一地评估不同荷载和排水条件下的自然软土和软土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特性的数值方法,对提高软土地基破坏及变形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有不少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但仍缺乏能统一地评估这两种问题(承载力和沉降)的方法。本文基于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Unifiedmodel)和水-土耦合数值
在当今的物联网时代,海量的数据在物联网网络上传输,而在物联网网络中,异常可能是无处不在的。例如物联网网络中的DoS攻击,探针攻击,非授权的访问等异常,这些异常对物联网的整个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由于物联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我们收集到的网络数据通常呈现类不平衡的状态。如果此时对物联网网络进行异常检测,由于数据量的庞大性和数据集的类不平衡性,异常检
在互联网 时代,基于信息流转和应用的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下一个重要金融风口。现代供应链金融的数据应用主要有产业链数据应用、电商平台数据应用、区块链电子债权数据应用三种主要模式,各种模式的数据应用维度、风险控制能力、盈利模式、发展趋势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特点。各种模式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都普遍存在风险集中化、风险扩散快速化、法律法规滞后、监管困难等问题。同时,结合线上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