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材料发展酶活性测定新方法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23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酶活性的异常将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生命活动,并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因此,酶活性的检测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已发展了多种相关的生物传感器。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磁等方面的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显著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论文分别利用银纳米颗粒和铂纳米颗粒,构建了检测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生物传感体系。相比于传统的酶活性检测方法,本文构建的这两种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为这两种酶的临床检验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1.基于银纳米颗粒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活性检测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参与嘌呤代谢的相关酶,在核酸补救合成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章中作者利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催化鸟苷生成鸟嘌呤的酶反应特性,结合银纳米颗粒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构建了包含光学和电化学检测体系的新型酶活性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活性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可以充分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同时,该检测系统避免了其他偶联酶或同位素标记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检测操作的复杂性,为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动力学研究和新型抑制剂开发提供了便利。2.基于铂纳米颗粒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是哺乳动物细胞质中催化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代谢的限速酶,其活性中心中含有一个血红素分子,可以催化L-色氨酸中吡咯环的切割并在切割处插入两个氧原子,从而形成N-甲酰犬尿氨酸。本章中作者利用酶介导的生物催化过程和铂纳米颗粒介导的电催化过程的偶联,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以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将铂纳米颗粒连接到电极表面,得到其电催化过氧化氢还原的电化学信号。该检测体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测下限达到6.24U/mL。进一步研究发现,该体系还能够成功应用于血清等复杂样品中酶活性的检测以及酶活性抑制剂抑制效果的研究。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问号钩端螺旋体趋化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细菌为了更好地生存会向有利于自己的环境移动,避开不利于自己的环境,细菌的这种运动方式就是趋化。趋化不仅是细菌
本文首先研究变速率语音编码的相关技术:话音激活检测技术、速率判决技术、差错隐藏技术和舒适背景噪声生成技术。研究了各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这些技术在几种变速率语音编
我国东部沿海滩涂面积多达2.0×106hm2,而且每年还在以一定的速度增加。我国优质牧草缺口大,如果利用滩涂栽培优质牧草,既能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又避免了与粮争地的矛盾。互花米草、狐米草、北美海蓬子这三种植物均属于外来种,互花米草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但其具有巨大的生物量资源,如能作为牧草进行开发利用,既能有效的控制其入侵,又能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效益。狐米草和北美海蓬子虽然在引入以来尚未有入侵
近年来,数字视频地面广播技术正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国际上已基本形成了分别以欧洲、美国、日本为主的三大传输标准,我国也正在积极研究制定自己的数字电视地面广
期刊
  本文基于对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的深刻理解,对几种适用于带宽受限无线信道的编码调制方案进行了研究。  本文讨论了高频谱效率高编码增益的网格编码调制(TCM)方案,介绍了T
近十几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得以迅猛发展。无线通信的低功耗、低成本和小体积等要求,促使无线通信系统逐步向更高层次集成。随着硅工艺半导体技术向深亚微米方向发展,在一块晶片上
本文对人脸描述及特征匹配中的若干关键算法进行了研究。 首先,提出了一种鉴别独立分量分析(Discriminant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DICA)的子空间学习方法。该方法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发射机和接收机本地振荡器产生总的相位噪声对MQAM-OFDM(采用M进制正交幅度映射的OFDM)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一些抗相位噪声干扰的方法。 本文考虑了发
  本文首先借助当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介绍了多径衰落、分集接收的概念和基本分类;其次在这个基础上介绍了MIMO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空时编码的编码准则;接着基于这些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