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不同用途对主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feip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其核心都是在农村资源配置基础上促进农业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现今,农村土地细碎化、经营分散、劳动力过剩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资源优化配置,这种问题在人多地少、地形地貌分异特征明显的西南地区尤为突出。农地流转实质上是一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农业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但这一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后的用途改变。国内学者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多是从农地流转对土地利用、劳动力转移等某一单方面的影响进行剖析,或是对流转效益、粮食安全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农地流转后用途改变带来的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利用变化关注较少,更缺乏系统性研究。为此,本文立足于成渝城乡统筹区,基于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大量实地调查,研究了农地流转后用途改变对主要农业资源要素配置的影响及其效应问题。研究在厘定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作用机制及轨迹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不同农地流转用途对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主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并对农地流转用途对主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效果实施了综合评价,获得的主要结论有:(1)农地流转通过作用于权利主体的目标与行为选择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在不同用途、经营主体之间的重新配置。农地流转系统内部各参与主体围绕土地使用权形成作用共同体,任何一方行为的变动都会对农地流转受让方的预期目标和社会感知产生影响,从而出现农业生产决策(比如农地流转用途、农业资本投入等)的变动。同时,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要素的分配和重组上,农地流转对不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作用轨迹有所差异:对劳动力要素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参与主体目标与行为的变动而发生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使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就业状况发生变化;对土地要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营主体目标与行为的变动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结构的转变,从而发生土地经营规模、强度和程度的变化;对资本要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营主体目标与行为的变动使农地经营用途、规模、结构变化,从而发生固定资本投入和流动资本投入状况的变化。(2)农地流转后用途结构变化明显。农地流转后,农地种植细碎化问题在普通农户中改变较小,但在农业经营大户中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粮油种植规模化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普通农户种植粮油的户数和面积比例均大幅减少,但在流转后出现的粮油种植大户中,户数比例虽然有小幅度的下降,但种植面积比重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林果培育户数比重变动不大,但种植面积比率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蔬菜种植户数和面积比重均有所提高;通过对不同受让方农地流转用途取向分析发现,普通农户倾向于选择粮油、林果、蔬菜等较为多样化农地用途经营,种养大户在受区域种粮鼓励政策的引导下,虽然流转后农地用途还是以传统的粮油种植为主,但是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对农地流转后的用途还是具有一定的―非粮化‖趋势,尤以龙头企业最为突出。(3)农地流转不同用途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1)农地流转不同用途对劳动力配置效果差异明显。流转后,蔬菜、林果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人工投入量和人工投入时间明显高于传统粮油种植;不同用途对劳动力利用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别,劳动力质量投入指数最高的蔬菜经营是最低的粮油种植的1.57倍,但从整体水平来看,劳动力投入质量水平总体不高,仅蔬菜经营的劳动力投入略高于平均水平;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重新就业,其中,粮油种植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低,林果种植规模户的就业吸纳能力最高,分别为粮油、蔬菜经营户的6.65倍、1.36倍;(2)农地流转不同用途对土地经营规模、利用强度、利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农地流转后,粮油种植大户的土地规模化较为明显,50%粮油种植大户的经营规模在500亩以上,最大经营规模达到1100亩。蔬菜经营户土地经营规模化情况次之,50%以上的经营户规模达到了100-500亩,而5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户比重也有14.29%,林果培育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情况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林果种植户经营的最大规模为136亩,且75%的林果培育农户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在土地利用的强度方面,蔬菜种植的投入强度最大,投入产出比达到8.69。其次是林果经营,投入产出比为8.01,同时,土地投入、产出强度在不同的经营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别。粮油种植的投入强度最小,投入产出比仅为2.79,但是不同规模的农户其投入、产出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异,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的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普遍高于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3)农地流转不同用途对资本投入水平有较大差异。流动资本投入总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蔬菜、林果、粮油。蔬菜和林果等经济作物的投入明显要高于传统的粮油作物,蔬菜和林果经营分别为粮油生产投入水平的1.96倍和4.82倍,除了投入的总体水平不同,粮油、林果和蔬菜在流动资本要素投入结构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固定资本投入上,粮油种植户的机械投入最高,亩均1204.13元,其次为林果,亩均农业机械投入707.66元,蔬菜投入最低,亩均投入369.33元,粮油种植户农业机械总投入分别达到了林果、蔬菜经营的1.71和3.26倍。同时,不同用途在农业机械的投入结构上也较大差别。(4)本文分别从劳动力、土地、资本要素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调查样本中农地流转不同用途对这三种资源要素的配置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劳动力要素配置效果上,林果培育距最优理想参照点的贴近度(以下简称贴近度)高达0.9572,效果等级为优质,其次为蔬菜经营,贴近度为0.5232,配置效果中等,粮油种植配置效果为较差;在对土地要素的配置效果上,蔬菜经营贴近度达到0.8985,效果等级为优质,粮油种植贴近度为0.3160,配置效果中等,林果培育贴近度0.2867,配置效果较差;在对资本要素配置效果上,蔬菜经营贴近度为0.6757,效果等级为良好,粮油种植和林果培育的贴近度分别为0.3243、0.3067,配置效果等级均为中等;对三种要素整体的配置效果表现为蔬菜>林果>粮油,蔬菜经营配置效果等级为良好,林果培育和粮油种植的配置效果均为中等。
其他文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以农民身份从事工人职业的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为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当前我国农民工在
结合南京医科大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结构体系和课程联系上的特点,创建E-learning化学特色教学网站,并构建了分层次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探索一条新形势下以培养和提升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特有的城市化现象,始于90年代初期,伴随着土地财政制度的实施逐步兴起发展至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在居住环境、规划布局、土地利用及社会管理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针刺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注射、针刺和康复;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和康复。采用Fugl-Meyer下
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例高达60%以上,发展生猪产业的意义重大。生猪产业不仅是我国农业中传统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江西传统优势
一线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力量,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公司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许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都面临一线员工流失的问题,这给企业的
课程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水平、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重要指标之一。试卷质量会影响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通过全面的考试质量分析,对了解学生掌
信息高速公路与政府行为严耕陆俊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计划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在各发达国家的蓬勃推进,政府对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无论从电子信息网络
土家族和苗族由于历史渊源、地域分布不同等诸多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折射出两族人民对于爱情和婚姻与众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土家族和苗族的婚姻习俗,从
针对某船轴系校中状态未知和艉轴轴承磨损问题,结合该船轴系的结构和特点,根据轴系校中简化原则,利用三弯矩法建立该船的左右轴系校中模型,分析该轴系在直线校中下的状态,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