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电催化剂的制备与合成氨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制药、能量存储等许多领域。当前的工业NH3生产主要依赖于Haber-Bosch工艺,但该工艺存在能源效率低、设备要求严格和CO2排放量大等不足。环境条件下的电化学合成NH3通常以水为质子源,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驱动反应进行,有效降低了能耗与碳排放量,为可持续NH3合成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但在水性电解质体系中,竞争性析氢反应(HER)的存在导致电化学合成NH3的整体产率和选择性较低。因此,电催化剂形貌结构的设计与电催化体系的优化对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促进其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提高氨的产率和选择性至关重要。本文对铜基电催化剂Cu2O/Cu枝晶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调控,并基于环境中不同的氮源:N2与NO3-,研究了其电化学合成氨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Cu2O/Cu枝晶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氮气还原合成氨性能研究通过氢气泡模板法一步电沉积制备了Cu2O/Cu枝晶催化材料,探究了电沉积时间对Cu2O/Cu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及电催化氮气还原合成氨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u2O/Cu的特殊枝晶结构与界面作用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还原活性。在0.1 M Na2SO4电解液中,电压为-0.4 V vs.RHE时,Cu2O/Cu枝晶电催化氮气还原产氨速率为1.2×10-10 mol s-1 cm-2,相应的法拉第效率为4.7%。(2)Ru-Cu2O/Cu枝晶的制备及其电催化硝酸根离子还原合成氨性能研究鉴于N2分子中N≡N共价叁键的高解离能,选择具有相对低N=O键能的NO3-为氮源进行电化学合成氨反应研究。通过对Cu2O/Cu材料进行Ru掺杂,制备了Ru-Cu2O/Cu枝晶催化剂,探究了制备过程中电沉积溶液中Ru3+浓度对Ru-Cu2O/Cu枝晶的形貌与结构及电催化NO3-还原合成氨性能的影响。得益于Ru掺杂对枝晶取向尖端结构的优化与优化的Ru掺杂比例,Ru-Cu2O/Cu枝晶的电化学NO3-还原性能与产氨选择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0.1 M Na2SO4+NaNO3(40 ppm NO3--N)电解质中,当电压为-0.6V vs.RHE时,Ru-Cu2O/Cu电催化硝酸根还原产氨速率为122μmol h-1 cm-2,相应的法拉第效率达到81%。
其他文献
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中,且其浓度占比相对较高,对局部地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部分糖类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被作为生物质燃烧、二次有机气溶胶等的示踪剂。低分子脂肪酸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参与云凝结核的形成,影响着全球大气系统能量平衡,并且可以增加大气降水的酸度,影响城市能见度。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个别糖类化合物在大气中并不稳定,且糖类化合物在
纳米银作为一类新型功能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如高电导率和热导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化学稳定性,催化活性和非线性光学行为等)而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特性使其在油墨、微电子和医学成像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银纳米粒子具有与块状金属显著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纳米银复合材料,它的制备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单一的银纳米粒子具有易氧化和聚集,稳定性差和催化活性低的缺点,因此
钛硅分子筛/H2O2(TS/H2O2)体系催化氧化丙烯生成环氧丙烷(PO)过程(HPPO)是PO生产绿色化工技术发展的趋势。钛硅分子筛催化剂失活的根源及相应再生方法研究是HPPO过程技术研发的关键之一。论文以Ti-MWW在HPPO过程中的失活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反应体系中有机物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了PO与催化剂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是Ti-MWW失活的根源,进一步发展了相应的再生方法。研究工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家畜的微生物和原虫感染,由于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需求而被大量合成。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构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以硝基呋喃(nitrofurans antibiotics,NFAs)和硝基咪唑(nitroimidazole antibiotic,NIAs)为代表的硝基类抗生素,不仅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而且在利益的驱使下还被用作促进动物生长的添加剂。然而,其潜在致癌性和毒性危害了人类和生
本论文通过考察抗性淀粉(RS)对脂多糖(LPS)急性和慢性应激条件下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肠道屏障功能、盲肠微生物菌群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合成、分泌和受体的影响,探讨抗性淀粉对肉鸭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一:饲粮抗性淀粉对脂多糖急性应激下肉鸭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本试验设3个处理:(1)CON组(基础饲粮+生理盐水一次性注射);(2)CON+LPS组(基础饲粮+L
二氧化硅(SiO2)纳米颗粒具有较低的毒性、低导热性、高稳定性、较好的可塑性和环境友好性,这些优势使其能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用途,因而是材料研究的热点。同时,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不同形貌的SiO2纳米颗粒往往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用途。首先,空心二氧化硅纳米颗粒(HSPs)具有较大的负载空间,是化工、药物和生物领域很好的运载材料。其次,表面粗糙的SiO2纳米颗粒(RSP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基团
近年来,以微反应器为核心单元的连续流动化学技术在有机合成领域中备受关注。微反应器是由尺寸在微米到毫米范围的微通道组成的小型反应系统,与传统反应相比,由于微反应器通道微小、比表面积较大,连续流动化学具有高效的传质传热,几乎无放大效应,安全可控,绿色化且易于集成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势。虽然微反应器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大多数连续流动化学反应装置通用性较差,定制设备价格昂贵,制造周期较长,阻碍了连续
寻找石油替代能源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Science杂志公布的本世纪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生物质作为唯一可再生的碳源,被视为目前最现实可用的石油替代能源。纤维素是生物质的重要组成之一,具有自然界储量高、不占用粮食资源等优点,它是以葡萄糖为结构单元通过β-1,4键连接形成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以其为原料制备液体燃料和高值化学品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意义。但由于纤维素解聚反应不可控,产物选择
碳酸二甲酯具有优异的溶解性,低毒性和高反应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目前,二氧化碳衍生物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法是制备碳酸二甲酯的一种重要合成方法。近年来,离子液体被认为是催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高效且无腐蚀性的均相催化剂,但其面临着分离回收困难的问题。本论文致力于设计合成对甲醇具有溶胀性能的聚离子液体,利用聚离子液体的机械稳定性和溶胀性能实现高效催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本文的主要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幅度增强,对养生和保健的需求日益凸显。研究证明,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价值的抗氧化剂,在现代临床医学上应用广泛,其生产与应用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化学工业中,2-甲基-3-丁炔-2-醇(MBY)等相关炔醇分子的选择性加氢反应是合成维生素E的关键步骤,但是该反应通常伴随着过度加氢(生成2-甲基-2-丁醇(MBA))和/或低聚等副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