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庄意”与“魏晋风度”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针对《红楼梦》的义理价值展开研究,自觉地将《红楼梦》与《庄子》和魏晋时代的名士风度相结合,其中《庄子》是思想基础,魏晋风度则是名士们第一次尝试用《庄子》的哲学思想来指导现实人生。而《红楼梦》用小说的形式探讨人生哲学,在家族盛衰、婚恋悲剧等表象之下所隐藏的,是主人公贾宝玉对于人生真谛的苦苦思索,整部《红楼梦》就是宝玉寻找自我、追求“我”的理想价值、“我”的生命意义的过程。序论部分分析了对《红楼梦》进行义理研究的必要性。文中悉数列举了现有的多种红学研究路数,分别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从“义理”和“辞章”两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的价值,意在表明《红楼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在哲学思想层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小说通过贾宝玉一生的情感经历和成长轨迹,反映出对于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非常具有学术探讨价值。第一章主要从文本方面入手,分析《红楼梦》与《庄子》之间的联系。首先是《红楼梦》中对《庄子》的直接引用,小说中人物宝玉、黛玉、妙玉等对《庄子》的评论,以及小说中线索人物的命名大多取义于《庄子》,从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庄子》的偏爱。其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剖析了《红楼梦》的“别趣”与《庄子》“三言”之间的关系;又从美学研究中的“技”、“艺”与“道”三个层面,剖析了《红楼梦》的艺术审美价值。第二章主要把握了《庄子·大宗师》篇中“真人”的概念,对《红楼梦》中的相关描写进行了梳理。首先是贾宝玉中举之后飘然离家,皇帝赐予他“文妙真人”的号,但这与《大宗师》中的“真人”在形象上仍有着一定的差别,小说中贾宝玉和甄宝玉的人物对比也是希望引发读者对于“真人”的思考。其次是宝玉身上的诸多“怪”处,但他的“怪”多合于《庄子》的哲学理念,这也是曹雪芹的苦心所在。再次黛玉和宝钗这一对女主角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黛玉的形象包含一个“真”字,宝钗的形象包含一个“伪”字,宝玉和黛玉的生死爱恋也是基于对“真人”概念的体认和对“真情”的热烈追求。第三章主要分析了《红楼梦》与魏晋风度的关系,从小说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形象入手考察。贾宝玉及黛、湘、钗、探等诸女儿的形象与魏晋风度都有着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曹雪芹在人物描写中多处流露出对魏晋名士潇洒风度的喜爱,名士们大多爱美、重情、慕雅,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心理特征是作为独立的“人”对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热切追寻。第四章以一个“梦”字统摄文字,主要考察“红楼一梦”与“庄周梦蝶”的内在联系。首先分析了《红楼梦》中描写的大大小小的“梦”,尤其是贾宝玉的青春之梦和人生大梦;其次分析了顽石——宝玉——顽石的小说结构,指出小说其实反映了宝玉(石头)从迷到悟的心路历程,而最重要的是对于自我意识的追寻;再次通过“镜子”这一物象联系了《庄子》与《红楼梦》,《庄子》中多次提到镜子,曹雪芹也在小说中有意识地描写了多面镜子。镜子与“影”、“梦”、“幻”等都有密切联系,这是分析《红楼梦》哲学内涵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作为国学专业集部方向下的《红楼梦》研究,本论文也是从“大文学”的视野下去研究《红楼梦》,力图与用纯文学理论进行小说研究的角度有所区别。因此本论文侧重于《红楼梦》的义理研究,以《庄子》作为哲学基础,努力挖掘《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其他文献
《反分裂国家法》从2005年施行至今,在反分裂国家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尽管如此,仍有一系列关于《反分裂国家法》在实施中的问题,在理论上没有获得周延的解释,在实践中也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无论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过去阶段,还是当下及未来阶段,《反分裂国家法》都在两岸关系的调整和发展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基于此,本文以《反分裂国家法》的实施为研究对象,从《反分裂国家法》实施的问题意识着手,在基
目的: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RTIs)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通过对1990-2017年中国RTIs死亡率数据的描述和定量分析,了解中国RTIs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利用中国RTIs死亡数据拟合年龄-时期-队列模型、Smeed’s模型、Borsos’s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国RTIs死亡趋势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ARIMA模型、分数多项式与自然立方样条
一、国情背景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毗邻瑞典、芬兰、俄罗斯,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虽未加入欧盟,但其是申根协议成员国,享有欧盟成员国的部分权利。挪威人口530余万,经济发展水平很高,曾连续多年被评为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一名,2020年人均GDP排名世界第四。挪威是一个典型的临海国家,国土面积约38.5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5万余公里,比中国还要长约7000公里,计入海岛海
期刊
近十年来,随着高分专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先后发射了资源、高分以及天绘等多个系列的数十颗光学遥感卫星,为面向全球的精确测图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灾害预警、国防军事等诸多领域的科学发展。随着面向全球范围高精度测图需求的不断增加,以系统误差检校和区域网平差为核心技术的光学卫星遥感影像几何精处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额垠叶蝉族(Mukariini)昆虫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叶蝉科(Cicadellidae),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是角顶叶蝉亚科中一个较小的类群。全世界共记录19属69种,中国12属25种。额垠叶蝉族昆虫专门取食危害竹类植物,很多种类已成为竹子的重要害虫。针对额垠叶蝉族昆虫分类研究中存在的系统演化地位不明、区系分
1980年海牙《国际司法救助公约》(the Hagu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Access to Justice,以下简称“《海牙司法救助公约》”或“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就国际司法救济事项作出规定的国际性公约,它为国际民事司法救济制度设定了国际标准。第一章在总结“access to justice”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首次将该术语翻译为“救济权”。“access
目的:通过对夹脊电针干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运动功能及P2X7R/NLRP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探究夹脊电针对大鼠运动功能及脊髓组织中P2X7R/NLRP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共分两部分实验。实验一:夹脊电针对ASCI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实验选用72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ham组)、模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神气论指精神本体和生命灵奥,艺术品格和风姿神貌。于前者而言,“神气”既是物质的亦是精神的;于后者而言,“神气”既是哲学的亦是文艺的,以抽象或具象的形态,显现出古人的精神品格、审美心理和思维特征。在古人的文化视野中,“神”“气”蕴含有古人的精神道统,宇宙意志和生命精神统一于斯,表现出阶段性、关联性和整体性的取向。由“尚神”“尚气”而“神气”,这一历史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古人
随着遥感技术和各类传感器平台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HRRSI)相比于之前更容易获得,如何高效利用日益丰富的特征信息对HRRSI进行准确的场景分类与提取是遥感影像解译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尽管从基于像素的方法发展到了基于对象的场景分类、提取方法,地物目标的分类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然而,传统的方法模型只能实现地物目标层级的
等离子体层嘶声(Plasmspheric hiss)是一种宽频段波动,通常能够在几十Hz至几千Hz的频率范围内观测到。这种波动一般存在于等离子体密度较高的等离子体层内以及等离子体羽中。即使在地磁活动平静时嘶声波也长期存在,并在磁暴期间显著增强。由嘶声波驱动的电子投掷角散射被认为是辐射带内外带之间槽区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嘶声波也会引起外辐射带相对论能量电子的沉降。最近的研究表明,嘶声波引起的散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