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达数据的小行星内部结构全波形反演成像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qui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小行星已成为21世纪深空探测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小行星内部结构成像和物性参数分析则是小行星体探测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解和掌握各类小行星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等特性,对研究小行星的起源和演化、寻找矿产和水、防御其撞击地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筹备小行星的深空探测项目,并计划于2024年发射首颗探测器“郑和”号,以直径为40~100m的近地小行星2016HO3为目标,开展小行星探测活动。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的航天机构发射了一系列的探测器,通过飞越、绕飞、着陆采样和撞击等形式开展了近距离的小行星探测活动,但过往的小行星探测活动尚没有进行过小行星内部结构探测。因此,小行星内部结构探测是一个新的领域,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探测方法研究需要先行一步。考虑到小行星探测任务的观测条件有限,可能无法保证观测密度。我们建议尝试使用能够在低观测密度条件下实现较高分辨率成像的电磁波全波形反演方法对小行星内部结构进行成像。全波形反演实用化面临的难点主要有:1)由于计算量的原因,全波形反演通常采用基于梯度的局部最优化方法进行求解,因此全波形反演很容易陷入到局部极值,进而导致反演失败,当发射信号的带宽较窄而载波频率较高时,该缺点尤为明显;2)由于全波形反演需要模拟波场的传播过程并储存波场数据,在进行三维反演时,即使采用梯度迭代的局部优化方法,仍需要巨大的计算量和计算资源。除了上述全波形反演本身的技术难点外,在小行星探测任务中,还有一些特有的技术难点,包括:1)由于通讯延时、能源限制、探测器重量限制等因素,可能无法保证观测密度和测点的定位精度;2)小行星的物质组分可能具有色散、各向异性等特点,常规介质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可能无法准确对小行星内部结构进行成像;3)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太阳的电磁辐射会降低雷达信号的信噪比;以及4)我们对小行星的内部结构了解甚少,没有足够的先验信息约束反演,以减少反演的多解性。针对前述的小行星内部结构全波形反演所存在的难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研究成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稳健的小行星内部结构雷达数据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在传统的电磁波全波形反演算法基础上,加入包络反演,为小行星内部结构全波形反演提供较为精确的初始模型;使用最优传输理论中的W2度量(Quadratic Wasserstein Metric)构建“凸性”更强的目标函数。数值实验表明,在不牺牲分辨率的前提下,以上两种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小行星内部结构成像的稳健性。(2)色散介质小行星的全波形反演成像算法研究。根据现有的研究,很多常见的岩石(例如,花岗岩、玄武岩、辉石和斜长石等)在雷达波段(MHz~GHz)具有一定的色散特性,且其色散特征近似于德拜色散模型。考虑到小行星可能具有色散特性,本文发展了德拜色散介质的全波形反演方法。数值实验表明,FWI可以准确地重构德拜色散介质的四个电参数,验证了FWI对具有色散特性的小行星进行内部结构成像的可行性。(3)观测系统和雷达参数分析及优化。根据前期的小行星探测任务论证结果,“轨道器+着陆器”的双站雷达系统被认为是小行星内部结构探测中最具可行性的观测模式之一。基于“轨道器+着陆器”的观测模式,本文分析了测量点密度、轨道面分布、信噪比、雷达带宽和载波频率等因素对成像结果的影响。三维数值实验表明,在信噪比较高的情况下,即使在稀疏观测(如只有20个左右的测量点)或测量轨道只在局部覆盖(如覆盖的纬度范围仅为10°)的条件下,FWI也能以较高的精度重建小行星内部结构;当信号被噪声污染严重时,为了确保反演的准确性,则需要进行密集的观测。(4)小行星内部结构全波形反演成像算法的高性能并行计算程序设计。由于三维小行星全波形反演需要巨大的计算量,本文以电磁波有限差分解(FDTD)为基础,基于CUDA并行架构和MPI通信标准,实现了多节点、多GPU的电磁波全波形反演高性能并行计算。数值实验表明,多GPU的并行加速效率与模型大小有关,当采用较小模型计算时,由于节点间通讯带宽的限制,节点间数据通讯时间大于波场计算时间,多GPU计算相对于单GPU性能并不会有明显的提高,而当采用较大模型计算时,节点间通讯时间要小于波场计算时间,节点之间的通讯可以并发进行,相当于隐藏了通讯过程,多GPU计算加速性能更显著。
其他文献
随着大陆表壳岩石中超高压指示矿物柯石英的发现,大陆深俯冲成为了研究大陆岩石圈结构、特性、行为的重要窗口之一。大陆俯冲带超高压变质岩中主要岩石类型为长英质片麻岩,其流变学性质决定了大陆深俯冲和折返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钾长石是长英质片麻岩中的的重要组成矿物,其流变学研究程度相对长英质片麻岩中另外两种主要矿物—石英和斜长石,研究程度很低,迄今为止,中下地壳主要的造岩矿物钾长石还没有流变学的
羌塘盆地是我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也是我国陆域新区最有望取得重大油气突破的地区。但是,盆地演化、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保存条件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不足,限制了羌塘油气资源的勘探。本论文对尼玛-荣玛走廊带区内岩浆热事件和逆冲推覆构造展开工作,研究羌塘盆地构造演化背景和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类型、成因机制等,探讨逆冲推覆构造对油气保存条件的影响,为开展油气资源评价和寻找油气有利区提供参考。此外,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观测高维数据出现很多实际应用问题中,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检索、人脸识别等。尽管高维数据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但是也会带来数据传输、存储以及处理等困难。直接处理高维数据会消耗大量的存储和计算资源,使得数据处理的效率变得低下,同时高维数据中还存在很多冗余和噪声信息,这会严重影响数据的检索、分类识别等任务性能。特别是在小样本的情况,很多复杂的方法容易产生“过拟合”的现象,从而
扬子陆块是我国最大的前寒武克拉通地块之一,太古代-中元古代的岩浆记录仅零星分布在其周缘,导致其前寒武纪的地质演化历史难以约束,也制约了扬子陆块在前寒武超大陆的重建。本文以扬子板块北缘的钟祥杂岩和西南缘的撮科杂岩中新太古代-晚中古元代的花岗质岩浆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含Nd同位素)、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组分分析,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钟祥杂岩体中识别的二长花岗
俯冲作用驱动的深部碳循环控制着碳储库之间的物质交换,从而影响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生命演化、壳幔物质组成和分异以及成矿作用。板片俯冲可以携带碳酸盐化沉积物、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化洋壳进入地球深部,交代地幔,改变地幔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并影响后期岩浆活动。碱性岩浆一般形成于板内、裂谷及后碰撞拉张环境,被认为来自受交代的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是我们探索深部地幔过程的重要载体。本论文通过对华北克拉通
包膜控释肥能调控养分释放,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并能有效减少养分损失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包膜控释肥采用的膜材大都来源于石油化工产品,为不可再生资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且石油基膜材价格昂贵,不易降解,进一步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经济问题。目前,可再生的生物基膜材的研发已成为热点,但是生物基膜材存在两大缺点:一是含有亲水基团易吸水;二是生物基原料在反应成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参与反应成
目的:本文对PCOS Act纳入的1000例南北受试者的临床表型情况进行了分析。另外,不孕症临床试验治疗报告规范-哈尔滨共识明确的指出应重视不良事件的收集,其中包括受试者、受试者配偶及新生儿发生的不良事件,以一项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针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PCOSAct,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cupuncture clinical trial)为例,基于不孕症临床试
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步,月球探测一直备受关注,而针对长期无人探测器任务,时间不再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减少能源消耗却至关重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低能转移轨道的设计十分必要。当只考虑能量消耗时,地月低能转移轨道设计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典型的单目标数值优化问题。该问题的搜索空间呈现出特征多变的特点,整个搜索空间局部最优解众多,部分局部最优解区域变化平缓且吸引盆大,优质解所在区域空间敏感且吸引盆小,这些特
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过有境界的生活是人的理想追求。在物质至上、道德缺位的年代,对于崇高人生境界的追求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崇高人生境界的实现与教育境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高境界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境界的人。境界在人文社科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哲学、宗教、美学、艺术等领域的核心议题。然而,教育领域对于教育境界的研究十分匮乏,这可能导致人们对教育问题缺少宏观的、整体的思考和把握。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发展
新加坡华语小剧场(下简称“小剧场”),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加坡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管制较为宽松的多元化文化语境中。当时的华语戏剧一片萧条景象,小剧场的出现实为华语戏剧界一次生死攸关的跨越。由“新加坡戏剧之父”的郭宝崑(1939-2002年)所创办的电力站是小剧场的滥觞。电力站的“粗生剧场”演季和“记忆”艺汇,都鼓励原创与革新的小剧场剧目。其他本地华语剧团,如戏剧盒、Toy肥料厂、海燕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