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增温对杉木幼龄林细根周转的影响及机理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kongq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根周转是土壤碳归还的重要途径,气候变暖通过影响细根周转,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为了揭示全球变暖对人工林细根周转的影响及机理,提升对全球变暖环境下人工林碳吸存以及碳源汇功能的预测,本研究选取世界上最大的单树种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在福建省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杉木人工林土壤增温控制试验平台上开展研究。该增温平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增温(+4℃)和对照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采用微根管法对细根的周转(生产量、死亡量、周转速率)进行连续观测,研究周期为2016年1月-2019年12月。结果表明:土壤增温显著改变了细根生产量的时间分布模式。增温下,年平均细根生产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显著抑制了2016年春季细根的生产量,显著促进了2016年-2018年冬季、2017年-2018年春季细根的生产量;年际分布上,增温显著促进了2018年细根的生长。土层和增温以及径级和增温对细根的生产具有正向累加效应;增温导致2016-2019年平均夏季细根生产量的加权分布深度更深,且其稳定性降低,波动更明显。增温后,夏季细根生产量的直径更细,且在土壤增温后期(2018年-2019年),细根生产量的加权直径分布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土壤增温缓解了细根生长的温度限制,使冬季细根生长的适宜温度延长,春季细根生长的适宜温度提前,延长了细根的生长季;并通过增强对地下部分碳输入,导致细根的生产量增加。在细根物候方面,增温下,细根的生产开始时间显著提前,表明细根生长的时间延长;且土壤增温后,2018年细根生产量的时间分布更不均匀。土壤增温导致细根物候年际稳定性S低于对照;细根生产在年际间的稳定性降低,年际间变化更大。在细根死亡量上,土壤增温对细根死亡量的时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增温下,年平均细根死亡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显著提高了2017年冬季、2018年春季和冬季以及2019年冬季细根死亡量;且在年际上,土壤增温导致2018年细根的死亡量显著增加。土壤增温导致细根死亡量在春季和冬季向浅层土壤分布,而夏季和秋季向深层土壤分布,且导致年平均细根死亡量向更深土层分布;整体上,土壤增温处理使不同时间尺度细根死亡量加权分布深度的稳定性降低,波动更明显。土壤增温导致2016年细根死亡量的加权直径分布显著大于对照,2018年细根死亡量的加权直径分布显著小于对照。且在增温后期(2018年-2019年),细根死亡量的加权直径分布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本研究中,土壤增温导致细根遭受高温和水分胁迫,细根栓塞化风险提高,致使细根的死亡增加;此外,增温下,细根呼吸并未对升高的温度产生驯化,而土壤增温导致冬季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降低,表明细根可能代谢失衡,进一步加快了细根死亡。在细根周转速率方面,土壤增温对细根现存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年细根周转速率。研究发现,细根呼吸并未对温度产生驯化,表明杉木幼龄林细根并未通过调整细根呼吸来适应土壤温度的变化;但土壤增温致使冬季细根非结构性碳浓度显著降低,细根可能出现生理代谢失衡,即细根体内非结构性碳浓度与细根呼吸速率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加快细根的周转速率。本研究通过开展土壤增温对亚热带地区杉木幼龄林细根周转的影响的研究,揭示了土壤增温条件下影响人工林细根周转的关键机理,对预测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微塑料已成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给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引起了公众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环境中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以及聚氯乙烯(PVC)等微塑料之和占微塑料总量的50%以上,并极易与各类污染物共存。因此,开展微塑料与环境污染物相互作用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对评价微塑料与生态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种类微塑料的结构不同,在环境因素
学位
学位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储库,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性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高等植物生长、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与养分的化学计量平衡(如C:N:P)密切相关。集约化栽植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是亚热带森林替代干扰后主要的两种恢复模式。森林的集约化管理会减少物种多样性并且弱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此,对集约化种植人工林和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功能进行比较研究是理解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学位
铜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导热性、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建筑、国防、机械制造等行业。目前,我国主要通过湿法冶金的方式从铜矿石中提取铜,此方式会产生大量酸性废液和废渣。酸性废液具有重金属种类复杂、酸性、硫酸盐浓度高等特性,排放至环境会导致水体、土壤污染,影响动植物生长,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进行富集累积,进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安全;废渣成分复杂、富含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在自然风化、侵蚀作用
马尾松是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先锋树种,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形成林分结构单一的马尾松纯林,生物多样性降低,蓄水保土能力减弱,生态环境恶化。合理的林下植被恢复是减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质量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本文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花岗岩发育的典型红壤区为研究区域,以等高草灌带(M1)、小穴播草(M2)、条沟播草+补植阔叶树(M3)、乔灌草混交(M4)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