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硫型负载镍催化剂的制备与加氢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shuzhu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剂油是五大石油产品之一,应用范围广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对能源效率的逐渐重视,降低油品中的硫氮含量以及芳烃含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溶剂油生产工艺大都采用两段加氢工艺,经一步脱硫、氮之后,油品中仍会含有极微量的硫化物,而第二段加氢过程中金属态催化剂就容易受到硫中毒的影响。所以提高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并且降低催化剂的成本至关重要。本文对Ni/γ-Al2O3催化剂进行不同方法的改性,探究了不同改性方式得到的耐硫型催化剂的抗硫效果,为高抗硫性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采用金属改性的方式,在Ni/γ-Al2O3催化剂上引入第二金属(Zn、Mg、Fe、Cu)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金属助剂对Ni/γ-Al2O3催化剂的抗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g、Zn的引入对于原始催化剂耐硫效果的提升最明显,Fe和Cu对于催化剂的抗硫性能起到了消极的影响。H2-TPR分析结果表明,引入Mg、Zn金属助剂主要是通过修饰活性组分Ni,使其还原程度增加,且碱金属对噻吩也具有吸附作用。制备了一系列USY含量不同的Ni/USY-Al2O3催化剂,通过调变USY分子筛含量,改变催化剂载体的酸性,考察了Ni/USY-Al2O3催化剂的耐硫时间长短,反应结果表明Ni/USY-Al2O3催化剂内USY分子筛含量越高,催化剂的耐硫效果越好,催化剂的稳定性也越好,失活速率降低。同时由于酸性提高,反应出现环烷环异构现象。采用混合装填的方式,将Ni/γ-Al2O3催化剂和40wt%USY-Al2O3载体混合,评价结果表明Ni/γ-Al2O3催化剂耐硫时间延长。由于USY分子筛具有吸附含硫化合物的能力,所以USY与Ni竞争吸附噻吩,使得Ni/γ-Al2O3催化剂与噻吩的接触机会减少,从而实现耐硫性能的提高,与Ni/40%USY-Al2O3催化剂相比提升效果较小,所以USY分子筛对Ni的修饰作用在催化剂耐硫性能提升中起了更加重要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焙烧后的Ni/USY-Al2O3催化剂的甲苯加氢性能和耐硫性能,发现焙烧后的催化剂较之前不焙烧的催化剂的甲苯加氢性能和耐硫性能均下降明显。在不同温度下焙烧Ni/10wt%USY-Al2O3催化剂,发现该催化剂耐硫性能随着焙烧温度的降低而逐渐提高,但是均远低于未焙烧的催化剂的水平。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油气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已经严重影响了能源安全,在此背景下,开发非常规油气能源已成燃眉之急。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是一种新型压裂技术,在开发油气能源时有返排快、成本低和保护储层等众多优点。但是在压裂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物性受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影响敏感,流动状态及热物性参数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压裂效果。因此,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裂缝中的传热和传质规律,确定裂缝内的温度场与压力场,进而确定密度场与
为了提升海上平台的利用效率,应对目前胜利埕岛油田面临的油藏非均质性增强、含水率上升以及颗粒类调剖剂难以有效通过海底防砂管网等难题,研究了一种耐剪切性良好且能够进行快速配制的冻胶体系。通过室内实验对比研究了乳液聚合物与干粉聚合产品,测定其分子量、有效含量等物化性能后。以聚合物的快速溶解性能为前提,稳定的成胶性能为条件,采用瓶测法判断成胶性能。最终优选出了一种能够快速溶解且成胶性能稳定的乳液聚合物,与
目前,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两相渗流规律是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现阶段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宏观尺度渗流规律进行研究,这种放大的研究方法不能捕获微小的流体流动信息。同时,我国的油田开发大都进入高含水期与特高含水期,因此针对微观毛细管流体流动及微小油滴流动现象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利用各类方法来捕捉微观的流动信息,进行微观流动规律的探究。本文首先利用局部润湿相场模型,针对孤立在通道中的单个油滴,研究
全金属单螺杆泵定转子均采用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损和耐腐蚀等优点,在地层温度较高的生产井以及稠油井的生产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定转子之间采用的间隙配合方式也带来了新的生产问题,配合间隙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固定的漏失现象,漏失的存在将对泵的容积效率和举升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漏失量计算的研究对改善全金属单螺杆泵的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全金属单螺杆泵转子运动规律及其动力学体征总结分析,分析讨论了泵内
随着我国油田的开发年限的增加,油田开发开始步入开发中、后期,产出液含水率变高,杆管偏磨问题日益严重。针对杆管偏磨问题引入了塑料内衬油管,但是在塑料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腐蚀疲劳断裂依旧严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合金喷涂抽油杆包覆抽油杆(以下简称包覆抽油杆)是为了解决内衬油管中抽油杆腐蚀加剧问题而引进的新技术。在现场中,一般会将塑料内衬油管与包覆抽油杆配合使用。有杆采油在人工举升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在生
本论文以加氢裂化尾油HCTO-2为原料,在一步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基础上,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解决一步热缩聚过程中易发生的炭化问题,采取低温下高压-低压两段法、溶剂抽提法、减压蒸馏法制备中间相沥青,并通过对中间相沥青产品性能的表征,研究了中间相结构的形成过程,着重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中间相沥青生成的调变,初步探讨了初生中间相的形成机制。通过低温下高压-低压两段法,以加氢尾油为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由于硬水中矿物质带来的结垢和腐蚀问题,严重影响了家庭供水和工业应用。因此高选择性、高渗透性、耐污染的水软化纳滤膜是高效净水的理想选择。本文通过分子结构控制表面电荷、表面形貌、孔径和活性层厚度的方法,来调节优化聚酰胺纳滤膜的抗污染和水软化性能。在此,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酰氯单体,1,2,3,4-环丁四酰氯(BTC)和1,2,4,5-环己四酰氯(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化石燃料等资源逐渐枯竭,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在升温,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正成为全世界广泛研究的热点。然而受现有能量存储与转换技术的限制,绿色能源应用效率较低,远不能满足传统供能设备的要求。以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因其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绿色安全等优点,可以克服上述能源存储的障碍。同时电催化制氢作为一种典型
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有机半导体催化剂,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适中的带隙(约2.7 e V)和广泛的光催化应用,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青睐。然而,正是氮化碳这种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使其很难通过表面改性来增强其光催化性能。碱金属卤素盐的卤素阴离子很容易夺走氮化碳表面的氨基,使其具有对氮化碳表面改性的潜力。在这里,我们通过在碱金属卤素盐条件下对氮化碳进行改性,一方面调整氮化碳的晶格结构
催化裂解工艺是一种典型的低碳烯烃增产技术,而提升管反应器是目前催化裂解装置应用的主要反应器之一。研究表明,开发合理的反应器数值模型对于反应器的设计、操作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了解反应机理、预测产品产率和优化操作条件等。然而,以往一些研究为了模型的简便和易于求解,往往会忽视反应器内气固相的非均匀分布,从而与实际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一个完善的反应器数值模型应该既包含反应动力学模型,同时又考虑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