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急管理中的跨部门协同法制完善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82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矛盾运动获得了两种新特质,即“跨界与互联”、“风险与突发”,这两种新特质推动着行政管理实践中管理模式与行政情景的扩展,并进一步促使“跨部门协同”作为一种卓具成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被广泛适用于各领域的应急实践之中。尤其在突发事件频发的当下,应急管理领域的跨部门协同(后文简称“应急协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并不断在更深的治理层次、更广的治理领域以及更完整的治理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机能塑造。与实践中应急协同如火如荼展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有关应急协同的立法基本处于寂静状态。同时,现有的组织法制与程序法制基于自身在功能与属性上的局限难以形成容纳应急协同的法制空间。因此,本文综合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践归纳的研究方法,以组织、组织法与程序、程序法为主要视角,尝试构建与应急协同机能适配的法制。从社会行为视角出发,应急协同本质是一种紧急状态下强化资源与信息交互的工作机制的集合,并包括联防联控、区域应急联动、应急信息共享、应急供应链协同管理四种主要机制。且在社会矛盾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应急协同可适用于自然灾害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安全生产事件等应急管理的绝大多数领域,因而两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可替代性。在对应急协同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宜进一步将应急协同置于法律体系中进行解读,也即从法律的视角对应急协同进行画像,实现由社会行为到法学行为模型化的初步建构。具体回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应急协同中法律关系的内容与特征。通过将应急协同法律关系图示化,可以发现我国应急协同中主要包括政府/政府部门与上级政府/政府部门间、政府/政府部门与应急指挥中心间、政府/政府部门与企业间、政府/政府部门与非营利组织间、政府/政府部门与军队之间、军队与应急指挥中心间的关系等在内的八种法律关系,具有多元性、集成性、临时性等特征,在宏观层面上呈现出五(五)三结构。第二,当前应急协同的法制状况。就应急协同的组织法制状况而言,存在着“良性违法”以及法制功能缺失等问题;就应急协同的程序法制而言,则存在着碎片化以及“权利贫瘠”等问题。应急协同在组织法制与程序法制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是本文完善、重构应急协同法制的问题意识基础。构建与实践适配的应急协同法制,需以对应急协同实践的“诊断结果”为基本依据有的放矢地进行、开展。其一,应急协同实践中存在的组织性问题包括相对人主体地位缺失、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以及等级制权威困境,由此给应急协同组织法制完善提供的方向指引包括明确相对人权利保障在法制中的核心地位、提升组织立法对弹性与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包容能力、推动应急信息交流法制化和构建以“激励—问责”为核心的双向利益协调机制。其二,应急协同实践中存在的程序性问题主要包括应急程序的透明度较低、对应急预防环节的关注不足、对相对人的包容性不足以及对应急程序的监督不足,可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推动应急程序的整体法制化、强化法制设计对应急管理预防阶段的倾斜、构建对应急协同的全程监督以及提升应急程序法制的民主性与包容性。明确了应急协同法制的大体完善方向后,应从哪些角度着手推动应急协同法制的重构?本文主要提供五重视角:第一,将符合中国特色作为应急协同法制建构的基本思路,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制度优势,注重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政党因素、中国特色举国体制与动员机制在应急法制中展开。第二,在应急协同法制中对一般相对人与协同相对人所享有的权利加以区分,其不仅要构建对一般相对人应急信息知情权、人格权、救济权的法制保障,同时也要构建对协同相对人责任豁免权、获得救助权、救济权以及监督权的法制保障,并确保相应的制度供给。第三,在应急协同的组织法制方面,一方面,宜将任务视角引入到应急组织合法性判断之中,实现由严格“组织法定”原则下的形式合法向“最适宜结构”的实质合法之转变。另一方面,推动应急协同组织结构与规则的创新,包括提出“临时行政主体”的理论假想,制定弹性化的组织条款,强化横向组织关系立法以及构建应急协同组织间的“信任规则”。第四,构建多要素、多主体的应急协同监督机制,实现对应急协同全过程、全社会、多角度的监督。同时,以法律形式固化监督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间的关联,强化应急协同监督的实效性。第五,在应急协同的程序法制方面,制订能够承载多元主体、兼容多元价值的应急协同程序规则,提升预防在整个应急程序中的比重,并以平衡紧急状态下效率与公平关系为轴心构建“最低限度”的应急法制程序。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阐明山茄子(Brachybotrys paridiformis Maxim.ex Oliv.)的化学成分,寻找和开发天然有效成分,本论文在综述山茄子以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山茄子的化学成分、抗溃疡性结肠炎生物活性以及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活性导向的山茄子化学成分的分析、分离与鉴定;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筛选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露天采矿占整个矿山开采业的比重很大。矿用大型电铲是露天矿山剥离和采掘矿石的主要设备,其工作环境恶略,再加上操作员长时间工作,使得电铲事故率较高。其中,与行走装置有关的事故占到1/3左右,由此可见行走装置对于大型电铲性能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矿产装备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无人电铲成为新的解决方案。其中,自主行走是无人电铲一项关键功能,该过程存在机电耦合、离散介质系统
5G/B5G无线网络不同场景中新业务骈兴错出,需要通信系统提供定制化的可靠性保障。时延约束下的可靠性,即网络时延低于业务时延阈值的概率,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可指导网络控制,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统计型时延可靠性保障是5G/B5G网络走向成熟必须直面的问题。合理的带宽分配是可靠性保障的充要条件。受毫秒级时延的约束,实现业务严苛的可靠性保障需要网络的大带宽供应。精确的带宽需求评估和抽象决定了资源的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进入了4.0时代,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促进农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快速前进。但农业数据采集成本高、决策模型不足、智能化程度低等原因,造成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等问题。本研究针对玉米精准施肥决策中土壤采样成本高、土壤氮磷钾含量获取难、模型长期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和玉米施药决策中没有玉米病害发生程度识别模型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改进BP神经
碳基共晶材料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基分子构成的共晶材料,这类材料不仅可以继承单组分的优异物理化学性质,还可以因为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性质,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力学参量,高压可以有效改变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共晶材料产生新的结构和性质,为创造新型功能材料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在碳基共晶材料的高压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具有新奇结构/性质的新物质已被设计合成出来,如从富
近年来,以“双碳”目标为代表的节能减排政策为新能源工程机械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工程机械领域电动化趋势发展强劲。装载机是工程机械的重要机型,作业范围广阔、市场保有量大。电动装载机避免了传统燃油装载机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和尾气污染问题,从战略发展,技术储备和供应市场等多方面看,电动装载机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装载机作业过程中环境恶劣、路面复杂、铲掘和装载前后负载变化大、前后
汽车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核心技术要素主要包含可靠性、稳态工况下的性能、瞬态工况下的动态性能,以及批量生产过程中的上述性能的产品一致性、使用一段时间后上述性能的衰减。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可靠性和稳态性能的开发技术,自主汽车品牌的相关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急需提升产品的动态性能及其量产一致性和性能持久性。目前,产品瞬态工况的动态性能只能通过实车场地试验主观评价进行开
传统半导体材料为光电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后摩尔时代的到来,对光电信息等系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光电子器件也朝着小体积、大带宽、低功耗、集成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促使科研人员不断探寻新材料、新结构、新机理。近年来,新型光电材料如钙钛矿、过渡金属硫化物、超结构材料等在光电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并不断刷新各类光电器件的性能指标,但是针对这些新材料物理特性背后的作用机理尚未充分挖掘,尤其是对
利用传统深海探测技术进行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勘查不仅难度大且成本高,这导致已发现的热液区与采集到的与热液成矿相关数据较少。为缩小勘探范围从而提高找矿效率,在实地勘探前,我们需要一种既适用于小样本,又能使特征变量充分体现找矿信息的成矿定量预测方法。如今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已应用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成矿预测,但这些方法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机器学习算法具有可以同时将二分类、多分类和连续数据作为特征变量的优势,而
随着自动驾驶和网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CAV)、自动驾驶车辆(Automated Vehicle,AV)和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HDV)混合行驶的情况。为研究混行交通流中不同类型车辆的跟驰行为,混行车辆跟驰建模成为了微观交通流仿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