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严重烧伤并发脓毒症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c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烧伤是一种常见创伤,欧洲年均10000居民中约有0.2~2.9人发生烧伤需要住院治疗,其中约50%为年龄<12岁的儿童。我国多个单位临床资料显示,学龄前儿童占住院烧伤患者21.4%~43.6%。儿童由于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组织器官功能尚未完善,严重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已成为烧伤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若发展为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脓毒性休克后(septic shock),治疗将非常困难,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患者,且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其病死率已超过心肌梗死。面对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2002年10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欧洲危重病医学会议上,由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ESICM)、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InternationalSepsis Forum, ISF)等组织共同签署了全球性“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Campaign, SSC)倡议,即《巴塞罗那宣言》。2004年,该联合组织共同制订了用于脓毒症救治的指南,即SSC指南,并于2008年根据临床实际进行了修订。尽管如此,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仍然十分困难,对可能发生脓毒症的高危人群给予积极的预防仍是目前防治脓毒症的重要手段。自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SCCM提出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以来,专家们一直根据临床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诊断标准。2001年12月,多个学科召开联席会议重新修订了脓毒症诊断标准,使脓毒症诊断更加客观明确。各学科也根据本学科临床实际,参考2001年脓毒症诊断标准制订针对本学科的脓毒症诊断标准,烧伤外科和儿科也相应制订了自己学科的脓毒症诊断标准。鉴于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针对脓毒症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已有许多文献报道,目的在于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防。目前,不同烧伤中心的临床研究均已发现,患者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等一般情况和受伤情况与烧伤脓毒症的发生有关;而儿科方面研究发现,儿童年龄、呼吸系统感染、基础疾病与脓毒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有关儿童烧伤后并发脓毒症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临床资料,以儿童严重烧伤后并发脓毒症为研究指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严重烧伤儿童的一般情况、受伤和早期治疗情况等因素对伤后并发脓毒症的影响,找出影响儿童严重烧伤后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并研究该危险因素对预后和治疗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取2003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间收入我院严重烧伤儿童。纳入标准满足:年龄为1月~12岁间儿童,烧伤总面积≥15%TBSA(total body surface area),非伤后3天内自动出院或死亡,无基础疾病和其他合并损伤,同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本研究的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共679例烧伤儿童,其中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共80例患儿诊断为脓毒症,10例诊断为严重脓毒症,5例并发脓毒性休克。收集全部严重烧伤儿童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烧伤原因、烧伤总面积、Ⅲ°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早期抗休克治疗情况、早期创面治疗情况、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情况等有关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次数、抗生素消耗量、输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等治疗资料。将全部病例按照脓毒症发生与否分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严重烧伤儿童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从全部病例中抽取部分病例,进行病例配对分析,研究上述危险因素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应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或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满足参数检验条件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若不满足参数检验条件时,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上检验均定义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前步进方法,进入概率0.05,剔除概率0.10,计算出研究因素的优势比(odds rate, 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1.本组679例严重烧伤儿童中共80例发生脓毒症,脓毒症发病率为11.78%,10例发生严重脓毒症,发病率为1.47%,5例发生脓毒性休克,发生率为0.74%。脓毒症患儿男性52例,女性28例,男女比≈2:1,年龄=3.02±2.06岁,烧伤总面积=35.00(24.00-49.75)%TBSA,Ⅲ°烧伤面积=16.50(0.00-31.50)%TBSA,热液烫伤是最主要烧伤原因占78.75%(63/80),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81株)、鲍曼不动杆菌(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占前三位。2.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并发脓毒症与未并发脓毒症的严重烧伤儿童间,年龄、烧伤总面积、Ⅲ°烧伤面积和早期治疗情况(包括早期抗休克、早期创面治疗、早期肠内营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Ⅲ°烧伤面积和早期未接受规范治疗均为烧伤儿童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以早期治疗情况为分组条件的病例配对研究显示:(1)在年龄、性别和烧伤程度相似情况下,早期未接受规范治疗的严重烧伤儿童与早期接受规范治疗的严重烧伤儿童比较,脓毒症发病率增加(58.00%vs10.00%,p=0.000),院内死亡率增加(12.00%vs0.00%,p=0.035)。(2)在年龄、性别和烧伤程度相似情况下,早期未接受规范治疗的严重烧伤儿童与早期接受规范治疗的严重烧伤儿童比较,手术次数增加(0.73±0.80vs0.48±0.75,p=0.012)次,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延长(25.15±14.10vs18.87±7.99,p=0.000)天,单位体重抗生素总消耗量增加(2.91±1.79vs2.07±1.17,p=0.001)DDDs/kg,平均血浆消耗量增加(1308.33±1379.12vs1078.33±796.36,p=0.008)ml,浓缩红细胞输注总量增加(77.75vs38.50)U。结论1.本单位并发脓毒症的严重烧伤患儿多为5岁以下、烧伤总面积<50%TBSA、Ⅲ°烧伤面积<30%TBSA的热液烫伤儿童。2.烧伤总面积、Ⅲ°烧伤面积、早期未接受规范治疗是影响严重烧伤儿童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3.严重烧伤儿童早期未接受规范治疗会增加脓毒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治疗成本。
其他文献
多媒体网络教学(MNI)环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性的体现方式、良好的人机互动关系、及时到位的信息反馈等优势能有效地促进英语的学习。自主性英语学习方式能在有效减少
质量成本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成本管理研究的新领域,有效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兼顾质量、成本、效益,对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竞争能
期刊
传统课堂教学设计具有还原性、序列性和预定性、线性因果等特征,它是简单思维支配下的产物。它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成为呆板、死气沉沉的标准件加工厂
绿化苗木产业是林业转型、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建设绿化苗木产业,促进林区经济转型是当务之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环境治理和
阐述了武汉市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情况及现状,针对育苗中存在的品种过多、种苗供需矛盾突出、用工短缺及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今后应从加大资金扶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重点
<正> 电刷中性位置是当电机作为发电机空载运转时,激磁电流和转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换向器上测得最大感应电动势时的位置.正确确定直流电机的电刷中性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它
本论文针对新型骨科固定植入物,可降解冠脉血管支架,微小血管吻合器以及新型药物涂层领域的应用,通过表面改性获得具有生物功能化的镁合金/钴铬合金表面涂层。对于骨固定材料,国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现实境遇,在综合把握多种批判反思的观点基础上,归结了导致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现实遭际的三大根本原因,并且提出了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八大局限。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接触变得更为频繁。因此,语码混合产生了。现如今,很多中国人经常将汉语和英语混合使用,这就是“汉英语码混合”现象,许多学者已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