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落叶松胸径微变化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sjx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木胸径作为最常采用的树木生长变化的监测指标,对其进行高时间分辨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掌握树木的生态、生理变化。树木良好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水热条件,进行树干径变化对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通过较容易获取的树干径变化指标的变化,实现对树木生长环境及自身水热条件状况是否满足树木生理需求做出判断,这将为森林的经营及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本研究以我国东北部大兴安岭林区广泛分布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Kuzen.为研究对象,揭示在不同观测时间窗口下的树木胸径变化对SPAC不同层面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该实验采用定位观测仪器与数据采集器相结合、便携仪器定时测量的方法方式,获取2015—2018年的兴安落叶松胸径微变化的连续观测数据及SPAC不同层面的水热因子匹配数据。对所获取的观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曲线拟合及显著性检验、结构方程模型(SEM)建模及中介效应分析的统计方法,探究树干可逆亏缩(TWD)、日最大收缩量(MDS)、树干直径日增长量(DSDI)、树干直径日变化量(DSDV)、树干直径变化速率(SDVR)这5种树干径变化指标对树木自身水热因子及环境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1)基于两种假设(零增长假设、线性增长假设)所得到的TWD对作为树干径变化主导因子的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响应在7 d时间窗口下不显著。0.5 h、1 d、3d时间窗口下,基于零增长假设的TWD对VPD的响应均优于基于线性增长假设所得到的TWD对VPD的响应。3 d、7 d时间窗口下,基于两种假设所得到的TWD对作为树干径变化主导因子的土壤水势的响应均不显著。0.5 h、1 d时间窗口下,基于零增长假设的TWD对土壤水势的响应均优于基于线性增长假设所得到的TWD对土壤水势的响应。以零增长假设为前提进行TWD的计算可以增加径变化研究的准确性。TWD的变化滞后于环境因子的变化,其在响应环境水热因子的变化时具有生理延时的特性,这种时滞特性在针对不同驱动因子研究时具有不同步性,TWD对主导因子的响应时滞效应该被加以考虑,采用单一的时间窗口进行研究可能会影响研究的精度与准确性。(2)在不同时间窗口下,不同标准木的SDVR的差异性相差较小。不同时间窗口下的MDS处在相对较高的数值时,不同的标准木的MDS的差异性均较为明显。不同树木的胸径变化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窗口运用不同的径变化指标进行降低。采用SDVR作为径变化指标在不同时间窗口下均可以较好的降低不同树木间的胸径变化的个体差异,采用MDS作为树干径变化指标进行研究时,要注意MDS峰值附近的树木个体差异性。(3)1d、3d、7 d时间窗口下,5种树干径变化指标的均值、变异系数以及变化特征均不相同。指标中变化幅度较大的是TWD,MDS略小于TWD,SDVR较为平缓。TWD与MDS的相关性随着时间窗口的增大而变强。DSDI与DSDV具有较为相似的变化特征,在不同时间窗口下的相关性均最高。不同径变化指标所反映的树干径变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多种径变化指标综合使用时要避免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在较大的时间窗口下共同使用TWD、MDS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共同使用DSDI、DSDV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误差。(4)TWD、DSDI、DSDV、SDVR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均值、变异系数差异性较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MDS的变异系数、变化幅度均较为接近。5种径变化指标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在低温条件下的变化幅度。低温条件相比适宜温度条件,径变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的显著性水平整体上较低。低温条件下可以较好的避免多种径变化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在未考虑不同温度条件下树干径变化具有不同特征的情况下,采用MDS作为树干径变化指标可以更好的反映树干径变化特征,规避温度条件对树干径变化的作用。(5)在适宜温度的晴天及多云日条件下,5种径变化指标与液流密度(Qs)均显著相关,5种径变化指标均可以用于解释Qs的变化特征。TWD与Qs在任何情况下的相关性均显著。在阴天条件下,只有TWD与Qs的相关性显著。在每种温度、天气条件下,TWD与Qs的相关程度均高于其他指标与Qs的相关程度。MDS、DSDI、DSDV只在适宜温度的晴天及多云日条件下与Qs显著相关,SDVR在晴天及多云日条件下与Qs显著相关。MDS、DSDI、DSDV、SDVR这4种指标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的晴天及多云日条件下可以不同程度的解释Qs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下对Qs的解释作用不尽相同。TWD消除了季节性生长对树干径变化的影响,并保留了水分损失引起的树干径变化,其作为树干径变化指标在多种条件下均可以较好的对Qs的变化进行解释,该指标相比其他指标在解释Qs变化的适用范围更广泛,而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的晴天及多云日这种较为良好的条件下,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及侧重点来选择最为合适的径变化指标。(6)1d时间窗口、适宜温度条件下的SPAC水热因子(降水量、树干径流量、净辐射、Qs、土壤含水量、土壤热通量)可以解释83%的树干径变化。1 d时间窗口、低温条件下的SPAC水热因子(VPD、空气温度、土壤热通量)可以解释18%的树干径变化。3 d时间窗口下的SPAC水热因子(降水量、树干径流量、VPD、Qs、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可以解释86%的树干径变化。7 d时间窗口下的SPAC水热因子(降水量、VPD、风速、Qs、树干温度、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76%的树干径变化。过高的时间分辨率会使树干径变化对SPAC水热因子的响应变差,从而使水热因子的变化无法较好的解释树干径变化;对不同温度条件加以划分可以提高研究的精度;采用TWD作为径变化指标可以较好的反映树木生长变化对SPAC水热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但在较大的时间窗口下进行研究时,要警惕水热因子变化对TWD是否存在过度解释的现象;MDS作为较为传统的、最常采用的径变化指标,在较大的时间窗口下可以较好的发挥作用,可以反映树木生长变化对SPAC水热因子变化的响应。(7)在SEM修正模型中,1 d时间窗口、低温条件下的修正模型中只含有两个潜在变项,不存在间接效果。1d时间窗口、适宜温度条件下的SEM修正模型及3d、7d时间窗口下的SEM修正模型中,间接效果不显著。树干径变化与SPAC水热因子的SEM不存在中介效应。SPAC大气层面的水热因子直接对树干径变化产生作用,不通过树木自身水热因子及土壤水热因子对树干径变化产生间接作用。在树干径变化对SPAC水热因子的响应研究中,虽然不同层面的水热因子相互作用、每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到SPAC系统中一部分因子的变化,但是这种相互作用并未在响应过程中产生不同层面水热因子间的相互干预,可以在研究中加入多种水热因子,而无需考虑因子之间产生的较为复杂的间接响应途径。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降雨减少,加之人们对草原的利用强度日益加大,天然草原不断退化,生产力大幅下降。飞机撒播和喷播机喷播是快速恢复草原植被的有效方法,但都需要对种子进行丸化包衣处理,以确保作业后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因此,研发冰草种子丸化新设备、丸化新配方与新工艺,对于采取工程措施恢复与重建退化草原植被,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现有冰草种子丸化机存在
沙葱及其提取物可以提高羊肉的品质,改善羊肉的风味,为了探究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以杜寒杂交肉羊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日粮中添加沙葱水提取物,研究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产生的变化。首先测定并比较了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再对两种组织分别进行了全基因组甲基化和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比较了沙葱水提物对羊肌肉和脂肪的表观遗传影响,最后构建了肉羊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对差异甲基化与转
沙葱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资源,然而沙葱极易腐烂,货架期短,这制约了沙葱产业的发展。为延缓沙葱贮藏过程中衰老腐败,本文以沙葱为保鲜对象,以自发气调包装的关键因素-气体透过性为根本出发点,以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体,研究PBAT基气调膜阻隔性与沙葱采后生理特性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制备与沙葱特性匹配的PBAT基气调膜,探讨自发气调呼吸膜对沙葱采后品质、生理
双峰驼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是我国荒漠地区的重要畜种。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市场对骆驼产品需求的增加,骆驼数量逐年上升。内蒙古阿拉善盟约93%的地表为沙漠、戈壁和荒漠草原,阿拉善双峰驼约占当地大牲畜的65%、全国骆驼总数的30.3%;且骆驼大多为自然放牧,可为市场提供天然优质的蛋白质资源,同时也能极大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牧民的致富热情。然而,荒漠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营养限制与补偿生长是骆驼在实
圆草捆打捆机适用于天然及种植草场的收获作业,亦可较好的适用于农作物秸秆的收获,广泛应用于我国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以小型圆捆机(草捆直径在1.0m以下)为研究对象,针对玉米秸秆及稻秆进行了草物料卷压过程中一般工程力学及流变学试验研究,对圆捆机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大圆捆机生产草捆直径在1.0m以上,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本文以大圆捆机为研究对象,选择内蒙古种植面积较大的牧草——紫花
肌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TGF-β超家族的成员,它是几种哺乳动物物种中骨骼肌生长和分化相关核心的负调节基因。此外,MSTN也称为“速度”基因,是被公认的在多个物种中影响不同个体速跑能力的主要遗传因素。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 MSTN基因上游和下游区域的许多序列和结构变异,都与纯种马的赛马表现有关。由此,在多种商品化速度马(Equinome Speed)遗传测试中MSTN基因被用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特殊性质使得其生态功能较为脆弱,人造柠条林往往不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反而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本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黄花甸子流域典型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柠条锦鸡儿地上及地下、生长及生理指标为分析依据,在全面调查研究区柠条锦鸡儿的栽植密度、立地条件、林龄等前提下,对柠条锦鸡儿进行了 0cm(齐地)、10cm和20cm的平茬
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 Yasnosh是2016年的中国新纪录种,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Aphelinidae、蚜小蜂属Aphelinus,是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目前国内外对褐带蚜小蜂的描述只有标本采集地、两种寄主种类及成虫形态,关于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非常少。为有效挖掘利用褐带蚜小蜂,我们通过实验室饲养和观察
子宫内膜炎可导致奶牛受孕延迟、不孕症和产奶量下降。细菌感染是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因。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该病,但因子宫内膜的炎性损伤不能完全修复,影响奶牛的再孕率。由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对该病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参与多种炎症反应的过程,PGE2可通过调控具有血管再生作用的IL-8的表达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植被建设是遏制土地荒漠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可用水资源短缺是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的限制性因子。为了提高荒漠地区植被建设的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并解决沙区植被建设和可用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影响植株内源激素,增加灌丛根茎比,减弱植被蒸腾损失,促进地上部分的保水力,实现人工调控荒漠灌丛构型,改变植物空间形态,从根本上提高植物对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