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的普法创新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计划的普法肇始于1985年,其缘起于改善社会性有法不依的现实、对法律实施人民主体性的认知以及八二宪法要求的落实。普法始终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展开并着眼于时代发展使命的完成。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现形成了以教育公民守法为主要目标、以政府为责任主体、面向所有公民、多形式推进的普法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随后,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法治社会建设作出了初步部署,其中特别强调了“普法”工作,可以说在三位一体建设中,普法工作集中于法治社会建设领域。近来,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又对法治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确立了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完成时,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公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人民满意的总体目标,普法迎来了建设法治社会的时代使命。法治社会建设对普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普法目标应从遵守法律转向信仰法治;普法功能应向权利保障和人口素质的提升拓展;广泛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普法,激发社会活力;用健全的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来丰富普法内容,维系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关系。为贯彻《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的要求,需要深入研究法治社会建设中普法工作的系统发展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目前学界尚缺乏专门研究。需要在法治社会的新背景下研究普法的新使命、普法发展的理论支撑、普法目标的再定位、普法体制的转型、普法内容的拓展和普法方式的改善等问题。法治社会建设是我国普法工作的新使命。在对我国普法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后,发现普法自诞生时起就承担着回应现实需求的使命,为法治社会建设服务是普法新的时代使命。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的相关设计及实践观察,目前普法基本形成了自身的制度格局。普法今后的工作中心在于服务法治社会建设,回应法治社会建设的新要求。现有普法与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存在差距,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弥补,即普法目标需要从偏重守法向多维追求延伸;普法体制需要从政府包揽向全社会参与扩展;普法内容需要从法律规范向社会规范拓宽;普法方式需要从单向普法向普法互动改进;普法效益需要从短期效果的追求到长远效益的谋划。普法的未来发展可从社会系统理论中得到启示。在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中,社会系统是由功能系统构成、系统具有自我创生性,这两项基本原则可以指导普法反思自己的社会系统定位、解析普法发展的路径。基于卢曼社会系统理论中系统的不断分化性,可将普法视为法律系统的子系统,法律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立法子系统、执法子系统、司法子系统是其环境。普法可以与环境进行沟通:立法系统可与普法的内容、责任、方式进行沟通;执法系统和司法系统均可与普法的责任、方式进行沟通。社会系统理论视野下普法要达到理想型态,需要自我创生,建立起有明确目标指引、权责分配清晰、内容遴选完善并有丰富方法进行调适的普法系统,以适应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建设中普法具有多层目标:首先,个人层面,普法应立足于提升公民的法律素质,推动权利的高质量享有。其中,公民法律素质的提升需要将培养守法公民转向塑造法治公民,法治公民的塑造应从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行为能力的培养、法治传播习惯的养成三个方面进行。法治教育是一项终身教育工程,应将普法上升至全民受教育权的实现高度来建设。法治社会状态下,规则作用于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没有规则知识,就容易在日常行为和交往中碰壁,生存和发展亦会受到影响,应将普法视为个体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其次,社会层面,普法要让作为社会细胞构成的公民成为法治社会的稳固元素,需要重点从交往理性的培养、社会成本的控制、法治文化氛围的形成等方面认识普法应发挥的作用;最后,上升至国家层面,普法要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人力资源,普法目标需要立足于将规则意识向国际化方向提升,助力法治强国建设。普法体制需要向“合作共建”发展。由于社会治理具有全民参与性,通过普法的社会治理需要打破主要依靠行政机关普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党委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发挥人大的普法职责和监督作用、推进政府普法的多样化发展、施行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建立共同而有区别的“第三代”普法责任体系——“谁共建谁普法”,具体包括:“谁执法谁普法”(国家承担主导性的普法责任);“谁管理谁普法”(社会组织承担协同性的普法责任);“谁宣教谁普法”(宣传机构和学校承担本职性的普法责任)、“谁监护谁普法”(家庭承担补充性的普法责任)、“谁懂法谁普法”(特定社会个体承担配合性的普法责任)。普法内容应兼具国家法规范和社会规则。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打破了法治就是依据法律而治的固有印象。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是《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确立的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七五”普法中也提及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以上倡导释放了明确信号,即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规范作用的不仅有法律规范,还应挖掘更多有益于社会治理的其他规范。法治社会建设的“大普法”格局不仅要体现在普法主体的拓展上,还应体现在内容的扩展上,即普法在对国家法规范的内容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将民间良好习惯、公德伦理规范、有益宗教规范、自治规范等社会规范以及党内法规作为法治社会的治理规则,纳入“大普法”格局。普法可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创新。展开合作普法,其包括三种机制:普法机关内部合作机制、普法的社会资源整合利用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提供普法服务机制。运用情景式普法的方法提升公众的接受度,在立法、执法、司法、社会几大模块中挖掘普法的情景。对普法对象进行基本的类型化区分,寻找适合每类对象的重点方法以提高普法效率、保障普法公平。另,随着法治社会建设中普法格局的新调整,应更新普法工作的评估标准,通过评估来推动普法工作的改进,以评促建。全文通过揭示法治社会普法与传统普法的差异性抑或传统普法在契合法治社会要求上存在的差距,以法治社会建设为契机,在社会系统理论的启发下,进行普法体系的新探索,让其成为国民素质培育和提升的重要场域,让普法真正成为致力于推动人们内心信仰法治的工作。亦期对下一步的普法规划提供新的视角,为法制宣传教育法的制定贡献思路,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提供路径指引。
其他文献
钢铁行业具有高物耗、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典型特征,绿色化与智能化是我国钢铁行业必然的发展方向。钢铁企业面临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面向钢铁制造流程物质流能量流协同的生产运行优化技术,将成为提高物质流能量流协同效率,实现生产高效、节能降耗的流程运行优化的重要手段。针对高炉-转炉的长流程钢铁企业,转炉炼钢厂是钢铁产品制造品种、规格、质量形成的关键;铁素物质流运行从离散到连续,同时伴随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人民幸福的起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均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但同时,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
随着大型风电基地的不断建设,富含风能的地区电网逐渐形成含高比例风电的送端电网格局。风电的大量接入使送端电网调频调压能力下降、安全裕度减小,单一交流故障将引发有功不平衡,进而可能导致功角稳定和潮流转移问题。现有紧急控制手段主要包括电气制动、快速汽门调节和切机切负荷等手段,依赖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控制资源。由于代价大、控制资源减少、恢复慢等问题,现有紧急控制手段在含高比例风电的送端电网中的适用范围和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优异磁控阻尼特性,其机械结构简单、动态范围宽、功耗低、输出力值大、响应迅速、可逆性好、鲁棒性强等优点使其在冲击缓冲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考虑到冲击振动往往伴随发生频率低、持续时间短、振动能量大等特点,磁流变缓冲器应当具备行程大、动态范围宽、响应时间短等特性,而相应的磁流变液应当具备高悬浮稳定性、高屈服强度、低零场粘度等特性。该文针对磁流变缓冲器在冲击应用中的需求与挑战,采用理论分
现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居民消费支出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居民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各类经济体的一般水平,但是,现实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似乎与如此严重“偏低”的居民消费率之间存在着矛盾,本文因此提出这样的问题:真实的中国居民消费率确实如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那样么?这是一个在讨论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决定投资消费决策中值得关注的基础性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实际经济工作中,都具有
自互联网金融元年(2013)开始,互联网金融凭借着“低成本、高效率、超便捷”的优势曾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寄予“金融创新”厚望的互联网金融各类平台(P2P网贷、众筹、虚拟货币等)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但是,创新本身就意味着风险,互联网金融不仅具有传统金融风险,而且其特有的新型风险也存在异化可能。其中,互联网金融犯罪作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极端表现形式,不仅严重威胁国家金融安全,而且对金融投资者
股权结构是企业释放治理效应的灵魂和基础,不同的股权性质决定企业拥有不一样的资源禀赋,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行为和经营效率。现阶段,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国企混改)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早在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就已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定。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重点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领域的基础装备,也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其几何误差问题一直是制约着国产数控机床走向高端的瓶颈环节,并已经严重影响了国产机床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从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的角度开展贴合实际现状的理论研究工作,以期对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元动作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复杂机电产品的运动本质,为数控机床的多元质量特性研究在量化分析、协同设计
本文依次梳理了土耳其外交思想支柱即伊斯兰主义、凯末尔主义和新奥斯曼主义,三大思想支柱的内涵、历史发展及其与土耳其外交转型的关系;考察正发党执政以来土耳其外交转型的阶段划分;重点分析中东变局后土耳其外交转型的背景、动因、目标、手段、障碍和特征。以土耳其对叙利亚、卡塔尔政策调整作为重点,分析其外交转型中“积极进取”的周边外交;以土耳其对美国、俄罗斯政策调整为案例,观察其外交转型中的大国平衡外交。本文运
近年来,随着语言资源观的转换,语言产业以及语言服务相关研究方兴未艾。语言服务多聚焦语言的翻译服务,或者语言与技术等领域的结合为研究对象,鲜有触及留学语言服务,因此本论文以青少年出国留学语言服务及其规划为研究对象可以为语言服务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视角和内容。本研究提出三个问题:1)目前青少年出国留学语言服务规划存在哪些问题?2)青少年出国留学语言服务规划问题产生的因素是什么?3)如何有效规划青少年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