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国家经济发展计划部署,把小型微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着力的重难点。作为此次普惠性减税降费主要内容的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更是关键之所在。基于纳税主体享有平等纳税权的宪法基础,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造成了纳税企业间的税负失衡,故需要对制度进行全方面正当性的审查。对此,笔者梳理了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演进情况,以税法基本原则作为切入点探讨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内在实质正当性,从理论上分析制度所追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内涵,实证研究考察了制度执行落实中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政策施行存在的潜在问题,并结合域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制度对比所得启示与我国当下国情,对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执行的法治化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展望。本文除引言、结语外,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梳理。将小型微利企业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区别界定,论述了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现状,廓清了已出台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演进,对比论说了不同阶段的主要优惠内容,体现出现行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在制度各方面的优越性。第二部分阐扬了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倾斜性导向在形式上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造成不同纳税主体之间的差别待遇。以对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正当性分析考量为角度,剖析了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与税收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出政策预期目标所追求的特定社会与经济效益,充分论证了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兼顾形式合法性和实质正当性。第三部分是对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实施现状作出实证研究考察。收集政府部门已公开的最新数据对实行优惠制度后国家整体市场就业形势、国民经济增长与科研创新成果的良好表现展开论述。同时以某市的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具体落实执行情况,探讨政策平稳落地过程中所采取的准备、实施、跟进的相关措施,并指出制度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较为隐蔽的潜在问题。第四部分是结合域外制度的发展启示对我国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作出法治化的未来展望。在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促进小型微利企业发展所采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中总结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小型微利企业发展呈现正相关态势。并结合我国当下国情社情与国家整体发展方向,运用法治化理论对我国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进行合理充分的展望。
其他文献
出口管制政策是美国制裁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为了从供应端封锁中国企业,采取了各种方式限制美国供应商向中国企业供货。2019年5月15日(1),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列入其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中,要求美国企业必须经过商务部批准才能与华为进行交易。但是,出口管制政策是一柄“双刃剑”,在制裁华为的同时也可能对本国供应商造成反向冲击,这会使得供应商不得不对政策采取一些规避或
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工作不断加强,社会监督不断深入,公民维权能力不断提升,总体来说,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尤其是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广告法》(2018修正)、《电子商务法》的相继出台,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兴消费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消费行为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为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支撑。但是,
当前我国信托业已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二大金融业态,但由于信托制度的灵活机制、税法漏洞客观性和纳税人规避税负主动性等主客观因素,信托避税也在信托业快速发展之下成为了一种日益普遍的经济现象。为了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保障信托业依法合规地发挥其财富管理和资金融通的功能,我国亟须加强对于信托避税的法律规制。规制信托避税应当在界定其概念与性质基础上,根据
债转股作为破产重整的一项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重整的成功率。相比于破产清算而言,它更是一种各方共赢的方式。本轮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基本原则的市场化债转股,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及挽救困境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暴露出了一些法律问题。鉴于此,本文在本轮市场化债转股的背景下,首先从债转股的一般理论、商业银行作为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实践中的可实施模式以及法律属性辨析这四方面介绍破产重整中的商业银
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和国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国际民商事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我国公民因为出国留学、访问、旅行和外籍人士结婚或者是在境外登记结婚、拥有境外财产、定居他国或取得他国国籍等法律事实都在频繁发生,中国家庭呈现出成员国籍多元化的现象,家事关系的涉外因素不断增加,由此导致涉外继承类案件数量也逐年增长。鉴于涉外继承领域存在着更突出的法律冲突,对涉外继承相关立法的理解和司法适用需要予以更
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生物超市”的湿地是一种水域和陆地相连接的独特生态系统,是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拥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随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大提出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把“美丽中国”从单纯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提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高度,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
国家开展全国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以来,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存在不少涉税纠纷,税务机关行使税收优先权追缴纳税人应缴税款,是税收优先权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法律未对税务机关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行使税收优先权设定具体适用规范,加上司法实践中法官对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存在不同认识、法律条文规定的简扼等原因,
自贸区建设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从2013年第一批的上海自贸区到2019年第五批新设的六个自贸区,现共有18个。其目标定位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要着力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而自贸区法院的建设与发展完善是重中之重。美国作为世界上拥有自贸区最多的国家,其自贸区相关制度已经比较成熟与完备。本文选取对美国自贸区具有专属管辖权的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作为研究样本,在自贸区视角
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因自身过错履职行为给用人单位产生的经济损失是否进行赔偿,平衡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损失与赔偿问题。这一问题曾在《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7条中有过明确规定,即责令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其也蕴含了对劳动者实施惩戒的理念。但自该条例被废止后,加之倾斜保护理念的贯彻,后来的《劳动合同法》对该类问题并没有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该问题在法律层面上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作为指引。进而司法实践中出现一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事合作频繁发生推动了商业纠纷解决需求。由于仲裁在解决商事纠纷时具有鲜明的优势,不仅能够贯彻当事人意思自治而且其保密性和一裁终裁的优势也有利于保障事业利益,故我国商事仲裁案件呈逐年上升之势。仲裁是否能够满足社会解决商事纠纷的需求,离不开公正和合法仲裁的保障。而仲裁裁决撤销制度既是司法权监督仲裁也是仲裁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制度,能够在监督仲裁的同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而成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