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912-1949)上海地区美术展览的空间选择和时空演变

来源 :郭晓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展览明末清初引入中国并于民国时期逐渐兴盛,其所具有的公开化、公共化特征改变了中国传统美术欣赏的方式;在发展过程中,美术展览所使用的空间和场所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展览本体的发展及活动承载空间蕴含着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和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信息,但在以往研究中美术展览在城市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未被充分重视。美术展览的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时空演进不仅是美术展览发展特性的表征,也体现着其发展过程中对不同类别城市空间条件的依赖,并反映出逐渐融入大众文娱生活的过程。因此,本研究突破以往单一学科视角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梳理整合了民国时期美术展览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记录文本材料和图像材料等并进行数字化,引入历史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了历史数据库进行时空分析和可视化,以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空间信息解析美术展览在城市空间层面的发展历程。通过使用量化分析手段对1912年至1949年美术展览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全面的空间过程展示并对特殊的时空现象结合史实材料予以分析解释,最终证明了在民国时期美术展览由服务于艺术思想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发展为市民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对举办场所的选择一方面包含美术发展中的美术传播和进步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融入大众社会生活的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美术展览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尽管作为西学东渐的现代性的产物,但美术展览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借助了传统社会力量的支持,并得以发展和完善。这也反应出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生活中传统和现代融合的特征。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缘起及对研究问题的架构,通过梳理相关研究的已有成果,从研究问题的解构,研究数据的选择和处理,研究方法的选取等方面确立了本次研究的技术路线。之后,通过对美术展览发展全过程的概况研究,对各时间阶段内美术展览类别与举办场所用地性质间联系和空间分布的区域研究,以及上部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及其与美术展览发展关系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最后,文章总结了上述三个层面的讨论并总结了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本研究中所起到的帮助,以及未来在城市史、社会史等方向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了上半空间上的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椭圆方程的Dirichlet问题是偏微分方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函数的调和延拓的研究是调和分析中的一个基本工具.例如,有界平均振动(BMO)函数的调和延拓在Fefferman-Stein的Hardy空间和BMO空间对偶关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Fefferman-Fabes等人证明了一个定义在Rn×(0,∞)上的调和函数u(x,t)且满足Car
随着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步实施,既有铁路路基附近的基坑开挖工程逐渐增多。尤其是许多新建线路高架桥项目,基坑数量多,工期紧任务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邻近既有铁路路基的基坑群开挖工程。而铁路列车的运行速度快,变形控制严,一旦基坑群施工措施不当极易引发重大工程事故。因此,亟需开展基坑群开挖条件下邻近铁路路基变形规律研究,并对路基的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判,为工程决策提
学位
脂肪醇及萜烯类产物的合成过程需要协调中心碳代谢、ATP和还原型辅因子供给,解脂耶氏酵母作为油脂微生物,具有较高的乙酰辅酶A通量,在合成与积累脂肪醇及三萜类产物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微生物电合成(MES)系统中,微生物通过EET途径将来自电极的电子转移到胞内,用于平衡产物合成和细胞生理代谢所需的氧化还原状态。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探究了微生物电合成系统阴极发酵液中因素(抗生素、磷酸盐缓冲液和电子载体)对
为了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的准确率与泛化性,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k-近邻集成算法的网络流量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赋权距离,提高预测精度;其次,采用一种随机策略的集成方法对k-近邻模型进行集成,从而提高了其在异常检测过程中的全局和局部优化能力;然后,利用并行计算的方法提高了算法运行的效率;最后构建了基于随机k-近邻集成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在实验中,采用KDD99数据集进行实
互联网的发展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互联网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就形成了服务生态系统。用户在生态系统中选择服务时,往往更偏向于选择一些比较热门的服务,大多数服务的使用率相当低,而正是这些使用率较低的服务提供着热门服务可以能提供的所有功能。针对上述问题,服务生态系统管理者应该提出改进策略,使服务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服务的使用率趋于均衡,从而提升服务生态系统的整体收益,本文的主要工
海洋立管常在局部长度上加装浮力块等附属物以改善力学性能,其形状为阶梯圆柱。现有针对阶梯圆柱涡激振动特性的研究较为不足,本文对均匀流场中雷诺数Re=450~6000范围内的阶梯圆柱涡激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于孤立圆柱情况,考虑了大直径段覆盖率R、直径比D/d、长细比L/D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串列布置情况,考虑了间距比s/D、外形相位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了阶梯圆柱涡激振动中的“双锁定”现象:在同步区间
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对地球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负面效应。为了减缓紫外辐射造成的损伤,市面上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紫外防护功能分子实施光防护行为。然而,当前的紫外防护功能分子存在安全性较差、母体类型单一、紫外防护波段较窄、防护机制单一等诸多问题。由于天然植物具有长期暴露在太阳光下抵抗紫外辐射的性能,本工作致力于从天然植物中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紫外防护功能分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
光催化技术已经成为治理地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其中,TiO2纳米带作为典型的光催化半导体,具有安全,紫外光下催化效果高,载流子迁移速度快以及易于修饰等优点。因此,TiO2纳米带可以充当载体,可控的与其他组分结合,优化其自身可见光催化活性。近来,铋系半导体由于其更正的价带位置,可见光下较强的氧化能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将TiO2纳米带与铋系半导体复合,构建多组分异质结构,可以增强TiO2可见光吸收
煤炭等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而清洁能源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正快速发展,其中海上风能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海域面积广,海上风能储量巨大,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海上风电平台由海上采油平台发展而来,但是重心更高、承受的水平载荷和倾覆力矩更大,更容易发生共振。固定式海上风电基础结构是海上风电平台中应用最广的形式,桩土相互作用对结构的自振特性有重要影响。在数值仿真中,桩土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