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服从 ——霍布斯论现代国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个人的现代性处境的一次尝试性探索,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个人自由与现代国家的关系:自由而平等的个人为何要服从国家,以及如何服从国家;国家为何需要保护自由而平等的个人,以及如何保护?在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威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家处于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国家本身具有超越性。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中,既包括神学国家的因素,也包括自然国家的因素,其重点是国家在个人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以及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之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概而言之,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国家为什么要保护个人自由,而个人又为什么要服从国家权力?个人自由有没有可能在公共政治和私人生活之中找到某种确定性和存在的空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这个保护与服从的问题,直接涉及到现代国家的概念与理论,涉及到人的现代性处境的本质。霍布斯国家理论的核心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即保护与服从。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国家就是个人的集合体,霍布斯试图平衡主权和个人,而不是偏向其中一方。要实现这一平衡,国家就必须要有政治决断以及实现这一政治决断的力量。个人的敌人不是国家,国家权威的敌人也不是个人自由,个人和国家共同的敌人是战争状态。对于个人而言,唯一能够相信的可以提供保护的,只能是出于个人自身的力量。国家就是共同体本身,就是个人通过彼此之间社会契约构建起来的全体人民,服从国家也就是服从个人自己。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会涉及到他人的利益,正是因为群体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冲突,个人才需要国家来进行保护。因此,国家的保护和个人的服从都是基于国家的存在是以保护个人生命和自由为目的。人的困境在于,有没有可能既想要得到国家的保护又保留充分的个人自由?传统而言,国家权力多一点,个人自由似乎就少一点:人总为这个自由的空间担忧或者是挣扎。人的本质是什么?人需要的是确定性,以摆脱对未知的暴死的恐惧;人需要的是现世的安全,而不仅仅是来世的救赎。然而,人能够获得对自身生命和自由的保护,以对抗未知的、不确定性的世界,在于他对自身困境的认知。对人真正的体验和感同身受,才能真正地去理解人性。任何以自己的意识去替代他人体验,都必然导致强迫。人或许一生就处于这种自我感知与他人感知难以完全协调一致的困境中,世界的多彩源于此,世界的战乱也源于此。国家要想得到个人的服从,必须从人所处的困境出发,真正理解个人对其生命和自由的感知。个人要想得到国家更好地保护,也必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和他人相处。人渴望私人自由,又渴望公共参与并在集体中得到认同,这必然需要人找到其中的平衡。
其他文献
为解决山核桃破壳加工过程中果仁破碎与壳仁未分离问题,并提高团仁率,论文基于裂纹形成规律开展裂纹扩展机理研究,建立了预制裂纹系统数学模型并对裂纹扩展进行理论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查阅文献,基于裂纹理论知识,分析了山核桃破壳裂纹的物理特性,利用落锤式破壳试验台对破壳裂纹的形成与扩展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参考“手剥山核桃”的裂纹分布规律,展开了预制裂纹处理方式探究实验。结合ANSYS仿真,具体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条件致病菌,可在不引起疾病的情况下定植在健康人群或动物的鼻腔、咽喉等部位,在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引发多种感染性疾病。带有颜色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葡萄球菌金黄色素(Staphyloxanthin,SXT),是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SXT不但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具有改变细菌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活性、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以及稳定细菌结构等功能。调控蛋白Spo VG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控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对于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开始全面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农机的作业精度,降低人工成本,开展有关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研究非常关键,该系统中的路径跟踪控制技术是实现农机高精度作业的强力保障。本文针对高地隙植保机进行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考虑防侧翻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高地隙植保机精确的跟踪目标路径且不发生侧翻。以下为主
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之一,在我国环境管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共十八大以来,环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落实好"三线一单"实施工作,建立系统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执行环评制度,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防助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期刊
热状态和壳幔岩浆作用是理解早期地壳形成演化动力学体制的关键,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基于假设或推断的早期地球热状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太古宙壳幔动力学体制模型。当前,华北克拉通东部太古宙末期的地球动力学体制还存在地幔柱和板块构造等动力学体制方面的激烈争议,有效限定太古宙不同时期的岩石圈热状态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是解决这些科学问题的关键。华北克拉通是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保存有中-新太古代(~3.0-2.5 Ga)岩
偏微分方程(PDE)在各学科研究及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于问题的经验,建立相关的偏微分方程模型来描述我们感兴趣的现象,与此同时,再对相关的模型进行数学上的分析或是数值上的离散逼近.近些年来,随着可采集实验数据、各类其他应用中的数据的增多,以及计算能力的发展,数据密集型研究,成为实验、理论、计算之外的科学探索新范式.利用数据来辅助过去基于经验和理论推导的建模,甚至利用
高约束模式(High Confinement Mode,H模)是未来托卡马克磁约束受控核聚变的基本运行模式,但是其经常伴随着自发的边缘局域模(Edge Localized Mode,ELM),这会严重灼蚀托卡马克偏滤器靶板和第一壁。另一方面,ELM在排除等离子体杂质方面有着有益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够在维持H模的同时,保留ELM在排除杂质方面的作用,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其灼蚀影响是目前磁约束聚变研究最为
【背景】由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和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等病原真菌引起的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根腐病普遍发生,对藏区农业生产、发展产生了极大威胁。【目的】从青稞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具优良防病促生能力的菌株,通过研究菌株间的互作效应以筛选优良菌剂配伍,制作防效优良的防病促生菌剂,
经典物理学中有个世纪难题:“湍流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目前是一个还不能清楚回答的问题。而湍流的提出,首先是在1883年雷诺的圆管实验中,该实验演示了流体随着流速的增大由规则的流动转变成紊乱的流动。雷诺还找到了由层流状态转捩到湍流状态的判断依据——雷诺数。实验表明,当雷诺数小的时候,流体运动是层流,当雷诺数大的时候,流体运动是湍流。虽然我们不知道湍流的本质是什么,但是既然雷诺实验告诉我们,大雷诺数的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