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脉冲同步与混沌压缩感知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eeett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缩感知是从信号稀疏分解和函数逼近理论发展而来的信号低速率采样理论。该理论通过将高维稀疏信号随机线性投影到低维空间实现信号的低速采样,然后籍助于稀疏约束的优化算法重构信号。   混沌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产生的一类类随机非线性现象。混沌脉冲同步是指对于初始状态不同的两个相同混沌系统,利用一个合适的控制器获取同步脉冲,并通过同步脉冲控制其中一个系统使得其运动轨迹逐渐趋向于另一个系统,并最终使二者的运动状态始终保持一致。   业已发展的压缩感知理论主要集中在线性测量框架下,本文将线性压缩感知与混沌动力学系统相嫁接,开展非线性压缩感知的研究,建立基于混沌动力学系统的压缩感知(简记为混沌压缩感知)框架。本文以混沌的非线性和可同步性为切入点,在混沌脉冲同步条件,压缩感知原理、可重构性分析、重构方法和可实现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混沌脉冲同步充分条件   定义了一种新的李亚普诺夫指数——局部李亚普诺夫指数上确界,证明了它的存在性,分析了同其它李亚普诺夫指数之间的关系。局部李亚普诺夫指数上确界同时刻画了混沌动力学系统的局部行为和全局行为。将局部李亚普诺夫指数上确界应用于混沌脉冲同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冲同步充分条件。与现有的充分条件相比,该条件具有最大的可同步脉冲间隔。   2.信号的压缩测量和重构   信号压缩测量采用稀疏信号激励驱动混沌系统,通过降采样系统输出实现信号的低速采样,驱动混沌系统起到“随机化”稀疏信号的作用。信号重构则通过混沌脉冲同步和混沌参数估计实现;降采样信号作为脉冲信号驱动参数化的响应混沌系统,同时对响应系统的参数进行估计,当响应系统与驱动系统同步时,估计的响应系统参数即可重构原信号。   3.可重构性分析   根据信号重构过程,本文建立了基于混沌脉冲同步理论和混沌系统参数可辨识性的可重构条件。在基于脉冲同步可重构条件中,本文将局部李亚普诺夫指数上确界用于刻画响应系统和驱动系统形成的误差动力学系统;当误差动力学系统的最大局部李亚普诺夫指数上确界小于零时,信号可重构。在基于参数可辨识性可重构研究中,本文将信号可重构问题转化为系统参数可辨识性;当混沌压缩测量系统参数可辨识时,混沌压缩采样可重构原信号。   4.信号重构算法   信号压缩测量是非线性的,传统基于线性测量的重构算法不再适用于混沌压缩感知。本文首先基于迭代重加权原理提出了迭代重加权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为了改善算法对稀疏度较高信号的重构性能,本文发展了该算法的变型形式——ε-正则迭代重加权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为了避免迭代重加权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中的正则化参数选择问题,本文基于线性化思想,提出了线性化迭代二阶锥规划算法。   5.混沌模信转换   将混沌压缩感知理论推广到模拟信号的压缩采样,本文提出了混沌调制模信转换结构;该结构将稀疏信号调制到混沌系统参数上,可有效感知带宽不大于混沌系统带宽的稀疏模拟信号。为了降低混沌调制中采样通道的采样速率,本文发展了多通道混沌调制模信转换结构;该结构在总采样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每个采样通道的采样速率。另外,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以洛伦兹混沌电路为例的混沌调制系统,实验验证了混沌模信转换的可实现性和有效性。   除外,本文还开展了时变稀疏信号的压缩感知研究和基于脉冲同步的混沌系统自适应参数估计研究等。   本文在可重构分析和重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可满足本文的研究需要,也可应用到混沌脉冲同步和其它非线性参数估计领域。
其他文献
路面裂缝作为一种常见的路面病害,受到公路管理和养护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快速、准确地获取路面破损信息,来制定相应的修理、养护计划。而传统的人工目测的方法由于存在耗时、
认知无线电技术(CognitiveRadio,CR),被认为是解决当前频谱稀缺现状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认知用户的可用频谱,随着授权用户的使用情况以及空间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高精度定位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精密导航、工程测量,地理信息采集等领域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
全球通信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各种网络接入技术不断成熟,逐渐呈现泛在、异构的网络环境。而用户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各种高速率数据业务层出不穷,未来的业务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农产品作物的安全保证、稳定供应和品质卓越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密集型农业已经不再
层间插值是三维重建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增加插值图像来缩小断层图像间的距离,提高体数据的分辨率,从而大大改善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近年来,随着64/128/256多排CT的广泛应用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用户日益增加,需要服务器系统具有处理高并发访问的能力。目前,服务器集群是解决服务器超载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它将多个服务器集中起来并行工作,
传感器是测控系统的首要环节,其测量精度对整个系统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传感器静、动态特性进行校准和补偿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采用动态
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AdhocNetwork,MANET)由一组无线收发装置组成,其无需基础设施支持。在数字化战场、紧急救助和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当前大多数无线网络
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主要信息源之一。跟其他网络文本不同,微博客内容简单(一般少于140个字)且可以通过各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