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3-LiF-RE2O3熔盐电解质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氧化物-氟化物熔盐电解法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单一稀土金属及部分稀土合金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我国稀土氧化物-氟化物熔盐电解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一方面,电解槽容量从最初的3 kA增加到了60 kA;另一方面,电解装备也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由传统的上插阴阳极式电解槽逐渐改变为底部液态阴极电解槽。这些新型稀土熔盐电解工艺及设备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传统电解槽槽体结构、电解条件及工艺参数等,要开发出能适用于稀土金属工业生产的新型电解槽,找到适用于新型电解槽的电解条件和工艺参数,就必须对稀土电解过程中的基础熔盐电解质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地研究。与此同时,就熔盐电解制备稀土金属应用领域的发展而言,无论是采用熔盐电解法直接制备稀土合金的技术发展,还是采用熔盐电解法从核废料中提取稀土元素的技术发展都局限于稀土氟化物熔盐电解质各项基础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因此,本文对熔盐电解法制备稀土金属过程中的基础熔盐电解质REF3-LiF-RE2O3(RE=La、Nd)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热分析法,通过分析测得的步冷曲线,确定了不同配比下REF3-LiF(RE=La、Nd)熔盐电解质的初晶温度。采用冰点降低法,以Temkin和Flood两种理想溶液模型研究了 LaF3摩尔分数低于15%的熔盐电解质的离子结构。LaF3-LiF电解质体系共晶点的LaF3的摩尔分数为15%左右,对应的共晶温度约为771℃;NdF3-LiF电解质体系共晶点的NdF3的摩尔分数为20%左右,对应的共晶温度约为724℃。在LaF3摩尔分数低于15%的LaF3-LiF熔盐电解质中,最合理的LaF3离解反应机理为LaF3+F-=LaF4-。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差热分析(DTA)及相关热力学计算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RE2O3在REF3-LiF(RE=La、Nd)熔盐电解质中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RE2O3在REF3-LiF(RE=La、Nd)熔盐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反应为RE2O3+REF3=3REOF,La2O3和LaF3、Nd2O3和NdF3发生反应的初始温度分别约为437℃和395℃。采用化学滴定分析测定了 RE2O3在REF3-LiF(RE=La、Nd)熔盐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在温度为950~1150℃、REF3-LiF熔盐电解质组分为x(REF3)=20%~40%时,每100 g电解质中能够溶解RE2O3的量为1.79~3.05 g,相应的摩尔分数为0.33%~0.87%。测定了槽电压为10.5 V,电流约为4.2 kA的传统电解槽中RE2O3的浓度随电解时间的变化,确定了该电解工艺下的合理加料时间间隔约为1.75 h。RE2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RE2O3在组成一定的电解质中溶解度的自然对数值和绝对温度的倒数值(1/T)呈线性关系,线性拟合获取的数据参数可以用于RE2O3溶解度的估算中。RE2O3溶解度随电解质中REF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分别采用拉筒法、阿基米德法以及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系统研究了REF3-LiF(RE=La、Nd)熔盐电解质的表面张力、密度和电导率。在950~1150℃的温度范围内,LaF3-LiF和NdF3-LiF熔盐电解质的表面张力分别为236.9~281.7 mN·m-1和230.8~284.1 mN·m-1,密度分别为 2.925~3.446 g·cm-3 和 3.134~3.698 g℃cm-3,电导率分别为4.11~5.96 S·cm-1和3.62~6.13 S·cm-1。表面张力、密度和电导率均与温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中表面张力和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减小的趋势,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大的趋势。在一定温度下,表面张力和密度随着体系中REF3摩尔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大,电导率随着体系中REF3摩尔百分数的增加而减小。RE2O3的添加量对表面张力和密度的影响较大,随着体系中RE2O3添加量的增加,熔盐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密度先是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RE2O3溶解度附近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RE2O3添加量的继续增加逐渐减小。本文研究组分范围内的REF3-LiF-RE2O3系三元熔盐的密度远远小于电解金属的密度,能够满足电解工艺的要求。一定程度上,RE2O3的加入能够降低熔体的电导率,这是由于RE2O3的加入导致体积更大的REOF54-和RE2OF106-含氧络合离子团的生成,这不仅降低了熔体中导电载体之一F-阴离子的浓度,而且增大了导电载体Li+离子定向移动的阻碍作用。但是,由于RE2O3极其有限的溶解度,其产生的影响较为有限,控制其加入量在溶解度范围内即能满足电解生产对电导率的要求。
其他文献
本课题是国家863计划课题“高品质超薄超宽铝合金构件制备技术开发”(编号:2013AA032402)的部分研究工作。主要开发我国新一代高铁用铝合金枕梁和蒙皮型材。针对青岛四方公司设计的7N01铝合金空心方管枕梁,基于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了7N01合金的DC铸造工艺参数;采用Hyperxtrude软件,设计优化了挤压模具和挤压参数;调整焊接工艺,降低了应力腐蚀敏感性,提高型材疲劳强度,最终得
Hall-Heroult铝电解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经历了诸多改进和巨大进步。目前,大型铝电解槽的容量已发展到600 kA,但铝电解槽吨铝电能消耗降低有限,大多数直流电耗仍在13.2 kWh/kg-Al左右,能量效率低于50%。铝电解工作者致力于降低能耗和成本的研究,以增加铝电解槽产出和效率。一种可行的方法为改进阴极的结构,提高铝液面稳定性,以实现降低电耗的目的。本文以300 kA级铝电解槽为研究对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冶炼设备和冶炼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在控制轴承钢全氧和夹杂物方面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仍存在差距。为了提高轴承钢质量,本文在实验室实验和工业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气体分析、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热力学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了转炉钢液中的夹杂物在铝脱氧过程中的转变过程,分析了耐火材料-钢包釉-钢液之间相互作用行为及其与轴承钢洁净度的关系,并研究了转炉炉渣对控氮的影响与铝酸钙类型夹
在原油的炼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油品中的活性硫与装置内壁中的铁锈(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具有一定自燃性的硫铁化合物。油品储罐中硫铁化合物的氧化自燃被认为是引起油品储罐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本论文围绕含硫原油自燃原理,对有氧条件下硫铁化合物的生成及其自燃性、硫铁化合物结构对自燃性的影响、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历程和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硫化装置
油页岩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油页岩干馏炼油已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方法。对油页岩干馏工艺过程中油页岩粉尘及粉-气杂混物爆炸特性进行系统地实验研究是油页岩干馏工艺的前沿需求,也是国际上的新动向。针对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本文从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标准工况及高温条件下国内四种油页岩粉尘及其粉-气杂混物的爆炸特性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分别以氮气、二氧化碳为惰化剂研
在工业生产领域中,铝板因打磨、抛光或铝粉生产而产生大量的铝粉尘,不仅影响工人身体健康,而且爆炸事故屡见不鲜。采用湿式除尘器可有效解决铝粉尘爆炸问题,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氢气爆炸的风险,所以我国国标严禁铝粉尘湿式除尘。为了有效解决铝粉尘湿式除尘氢气爆炸问题,有必要搞清楚铝粉尘湿式除尘产氢及抑氢规律。首先根据铝粉尘与水反应产氢测试原理研制了产氢测试仪。该仪器内置嵌入软件,可以实现实验条件的设定、加料时刻
不锈钢渣是不锈钢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品,其产量达到了 600万吨/年,因渣中含有一定量的铬元素,其回收利用水平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目前不锈钢渣的处理方法主要为渣场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了土地,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因此,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实现不锈钢渣中铬的稳定化,对于提升不锈钢渣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冶金行业绿色制造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不锈钢渣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渣中典型含铬物相
目前国内外对纯铜标准样品的研制报道较少,已研制出的纯铜标准样品无论涵盖元素种类还是含量范围都不能完全满足高纯阴极铜及标准阴极铜的分析测试要求。本论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纯铜标准样品研制的技术难题,分别研究了低固溶、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和Cu-P中间合金的熔炼条件及其时效处理,并对固溶和时效机理进行了解释;以铜基中间合金为基础,采用“六步熔炼法”制备了涵盖18种杂质元素的纯铜标准样品,并对其相关性能及均匀性
四旋翼无人机具有垂直起降、定点悬停、机动性强、操作灵活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到搜索营救、战场侦查、火场勘察、交通管制等军事及民用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以及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典型的四输入六输出欠驱动系统,该特性使得四旋翼无人机在外形设计与加工制造的难度得到了有效地降低,但是在设计飞行器的控制系统时却要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四旋翼无人机的姿态控制是飞控系统的核心和
IF钢通常用于生产汽车面板,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深冲性和无时效性,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国内某钢铁公司在IF钢生产中存在表面缺陷发生几率高、成材率低的问题。质量跟踪结果表明,铸坯全氧含量高、大型非金属夹杂物含量超标是导致表面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钢液镁处理具有良好的夹杂物控制功能,开发适合于IF钢工业生产的钢液镁处理技术对于降低IF钢冷轧板表面缺陷发生几率,提高成材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上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