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原油流变性及井筒剪切降粘开采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kuilov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凝油油藏在世界上分布很广。随着油田剩余油减少、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等问题的不断出现,一些复杂、特殊油藏越来越引起重视。由于高凝油的特殊性给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采用常规注水的方法开发高凝油效果很差,目前常采用注热水或电加热方式开采,成本较高。根据高凝油本身具有的剪切稀释性,本文在对高凝油的化学组成和流变特征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凝油井筒剪切降粘开采思路。实验研究了剪切对高凝油的粘度和凝固点的影响,设计了适合于螺杆泵采油方式的旋转剪切降粘器和适合于往复抽油泵方式的孔板剪切降粘器;建立了剪切后井筒内高凝原油粘度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实际计算了剪切后井筒内高凝原油的粘度。研究表明,来自4个高凝油田的高凝油碳数分布不均匀,蜡含量很高,胶质、沥青质含量较低。高凝油对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时,高凝油为牛顿流体;温度介于析蜡温度与反常温度之间时,可近似看作牛顿流体;当温度低于反常温度时,高凝油为非牛顿流体。实验样品高凝油在凝固点附近受到剪切作用时,凝固温度降低5~6℃、凝固时间延长8~17min。高凝原油样品在低于反常温度,用设计的螺杆泵带动的旋转剪切器剪切作用后,井筒内原油的粘度主要为2~40mPa·s;用设计的抽油杆往复运动带动的孔板型剪切降粘器剪切后,井筒内原油粘度主要为7~50mPa·s;剪切后原油粘度均大幅降低到可流动范围,井筒内高凝原油剪切降粘降凝开采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探索新的高凝原油开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甲虫鞘翅具有轻质、高强和耐损伤的结构特点。本文从结构的轻质、吸能耐撞性角度出发,首先利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某些局部结构特征对结构吸能耐撞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种仿生轻质缓冲吸能结构:双层圆柱薄壁管结构,双层圆锥薄壁管结构以及正六边形锥管和圆锥管相结合的双层复合薄壁管结构。利用显示有限元技术,采用D最优化试验设计方法,拟合三种仿生薄壁管吸能缓冲结构的总吸能、比吸能及峰值载荷的响应面函数,并
刘梦溪教授有一本书,书名叫《书生留得一分狂》,他认为读书人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这就是中国书生的那一点狂气和骨气。私以为,那一种狂气,那一种责任意识与独立
从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趋势来看,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经成为全球开发的大趋势。爆炸动载压裂技术是一种潜在的开发低渗透油气田的新方法,爆炸压裂对井眼周围
为了保持足够的战略石油储备来应付石油危机,增加储罐的数量和增大储罐容积是增加油库储备能力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储罐的大型化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由于近年来地震频发,
随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人们希望它能在更多的场合代替人类完成多样的劳动,这要求机器人在与未知环境和人交互时保证安全性,为此学者和机器人生产商对轻型机械臂展开了研究。
该文探讨了RORα(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高表达对人胃癌MGC803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基因的作用。采用MTT检测了MGC803细胞增殖。采用RT
京11断块是华北油田较为整装的水驱砂岩油藏,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历经30多年,经过三次大的细分层系调整和稳油控水,目前已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后期。油田开发面临的
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仿人多指手的多维指尖力感知和同步控制”(课题编号51175106),对仿人多指手的逆运动学和协同运动控制展开了研究。多指手系统的整体性能取决
随着苏里格气田气井开采时间的不断延长,气井低压、低产的特征表现的越来越突出,部分气井由于产量很低不能满足气井完全携液生产的要求,井底及井筒产生积液,造成地层回压增大,并加
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的技术,其检测方式多样,大都以检测物理量、化学量为基础进行。本文根据输卤管道泄漏与传统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和供水管道的泄漏在传输介质以及管道物理性质上的不同,针对输卤管道中常见的长直自由支撑管道、大泄漏量、单点泄漏问题进行研究。确立了以负压波法为基础的泄漏检测方法,并对相关方法进行分析与改进。设计并搭建输卤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建立相应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