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体的精神分析学阐释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008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文化”作为经济全球化之下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已经日益的渗透到世界各地,许多的思想家都对这种消费的泛滥作出了强有力的批判。但是,这种对消费文化的批判,进而指向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批判,并没有使之得到遏制,其重要原因除却整个世界经济尤其是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仍日益高速发展之外,与作为消费这一基本活动的主体——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自身的精神机制也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就将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入手,对这种消费的扩张和泛滥中的人的因素作出简单的精神分析学上的阐释。全文共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简述本文的理论资源和研究对象。一方面梳理精神分析学派的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著名理论家的主要思想贡献;另一方面界定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和消费主体内涵,明确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展开人类早期消耗意义的消费行为的精神分析学研究,揭示对消费本能的压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从神话学和人类学两个方面来证明这种被压抑的消费本能的存在。第三部分研究在一般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产生以后,人类消费无意识的存在表现和这种无意识向意识的过渡,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阐述在消费行为中存在的“自我镜像”以及由此而来的自我异化现象。第四部分就当前“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作出理论分析,指明在当前的语境中“消费”的重要特质及其走向。尤其对晚期资本主义使作为主体的消费者变成“欲望机器”和由此引起的“精神分裂”进行分析和讨论。结语部分则对当前我国的消费语境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着重指出西方消费话语在“本土化”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最后对大众传媒所标榜的消费取向进行合理的批判。
其他文献
发酵是古老的保证食品安全手段  提到发酵食品,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都是酸奶、啤酒,其实生活中很多常见的东西都是发酵食品。国家高级公共营养讲师杜冬梅说:传统的发酵食品最初起源于保藏,为了给食物防腐、延长食品保存期,是保证食品安全性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后来发酵技术经过不断的演变、分化,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食品加工方法,用于满足人们对不同风味、口感乃至营养和生理功能的要求。  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所提高。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水平。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
本论文着眼于李渔文化品格及其成因的考辨研究,是要在更久远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梳理影响李渔一生的各种主要线索,探讨李渔人生选择、思想演变、创作风格形成等的深层原因。并且
旅游是一项非常好的健康活动,但冠心病患者外出旅行,千万别忘记“保心”。医生建议患者要从五个方面着手,防止在旅行中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  第一,坚持长期药物治疗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冠心病是一种不断加重的心血管慢性病,只有通过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才能阻止该病的发生、发展。研发与临床应用超过30年的麝香保心丸是冠心病防治的经典中成药,它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心肌缺血、辅助降压降脂的良好作用
吴锡麒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词人,也是浙西词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全清词·雍乾卷》收其词525首。吴锡麒推崇雅正词风,同时也承袭豪放、婉约词风。吴锡麒沿袭传统词学的正变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水电站的需求在不断增多,因此我国加强了对水电站项目的开发。近年来,我国水电站的数量与日俱增,然而,要想将水电站作用最大化发挥,运行管理至关至关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民间戏剧是民间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随民族的不同而形态各异。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出台后,各国、各省将民间艺术的大力保护再次提上日程。作为多民族省
在国内的康德美学研究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偏颇和误解:要么认为康德是个单纯的形式主义者或纯粹的艺术自主论者,要么把康德看作一个道德还原论者。确实,在《判断力批判》中(至
杂儒是一种特定的现象,杂儒的产生和发展与儒学的起伏、社会的安稳有重要的关系,杂儒的内涵是动态发展的,本文研究对象是处于公元前207年到公元前74年,也就是从秦朝灭亡,西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