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布液管流量分配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ang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膜蒸发技术已经被大规模应用于食品加工、制冷空调、海水淡化等多个领域,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降膜蒸发器能够正常运行的条件之一是液体沿换热管均匀分布,在每根换热管表面上形成均匀且连续的高质量薄液膜,因此一个性能良好的液体分配装置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顶端进液方式、单侧进液方式及双侧进液方式三种水平管式液体分配装置对于液体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分析了进液方式对液体的分配的影响规律,同时考察了液体入口流动速度、出流孔口分布形式及出流孔口尺寸对液体分配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以期得到一种较为合理的液体分配结构。首先研究了三种不同进液方式液体分配装置的分配均匀性。模拟结果表明:顶端进液分配装置内部流场分布复杂,液体与管道内壁发生碰撞,管道封闭端发生返混现象,内部整体流动不稳定,位于中间及两端位置的液体出流孔口单位时间内液体出流量比较大,液体分配不均匀度高;单侧进液分配装置内部流动速度比较大,管道封闭端发生返混现象。液体出流孔口单位时间内液体出流量沿流动方向依次增大,液体分配不均匀度比较高;双侧进液分配装置两侧进口处液体流动速度比较小,内部流场分布较为简单,液体与管道内壁不会发生碰撞,管道两侧均没有封闭端因此不会发生返混现象,液体分配装置内部整体流动状态较为稳定,液体出流孔口单位时间内液体出流量呈现对称分布的状态并沿着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液体分配均匀度高。其次研究了不同出流孔口结构对双侧进液液体分配装置分配均匀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液体分配装置的出流孔口直径越小,其对液体分配的均匀性越高,越容易实现对液体的均匀分配,因此选择液体分配装置时,在保证降膜质量流量的同时应选取较小的液体出流孔口直径;液体分配装置的液体入口流动速度越小,其对液体分配均匀性越高,越容易实现对液体的均匀分配,因此选择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入口流速时应在保证降膜质量流量的同时选择较小的液体入口流速;液体分配装置的液体出流孔口间距越大,其对液体分配的均匀性越高,越容易实现对液体的均匀分配,但液体出流孔口间距对分配均匀性的影响并不大,因此选择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出流孔口间距时,应在保证降膜质量流量的同时选择比较大的出流孔口间距。
其他文献
多孔介质材料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结构复杂的特点,比表面积大使得在多孔介质材料内部可以进行快速有效的热交换,这一性能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看重,将其用于高速飞行器表面的热防护,利用多孔介质材料进行发汗冷却,是目前冷却效率最高的热防护方式,但其内部复杂的结构也为研究本身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因此对于多孔介质材料进行冷却性能以及强度性能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使用钛合金作为多孔介质材料,其具有换热效果好、强度高
磁约束核聚变的研究目标是产生高比压、稳态等离子体,以提高未来核聚能应用的经济效益。在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由等离子体电流或压强驱动的外扭曲模是阻碍获得更高比压的一种重要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它的特征时间尺度是微秒量级。我们定义电阻壁是电阻不为零的导体壁,理想壁是电阻为零的导体壁。理论研究表明,采用理想壁环绕等离子体,当环绕等离子体的理想壁足够靠近等离子体时,就可以稳定外扭曲模。实际上并不存在理想壁。在电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动力系统之一,内燃机在每年为世界贡献了25%的动力输出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约10%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国际海事组织第三阶段排放法规(IMO TierⅢ)的实施以及海运温室气体初步减排战略的提出,降低船舶发动机的有害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众多研究机构所面临首要工程问题。采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是目前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最低的燃料,同时,采用预混合燃烧模式的氢气发动机可在无尾气后处理
着眼于航空航天事业与飞行器技术的飞速进步,推力矢量测量技术也成为各国的重点研究方向。发动机作为航空航天飞行器动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推力矢量的精确测量对提高发动机寿命、保障使用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取火箭发动机所产生推力矢量的各个性能相关参数,在发动机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推力测试实验,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精确性。由于固体推进剂在燃烧过程中,火箭发动机的质量以及质心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对测试
钨材料被广泛使用在关键零部件中,但是其强度高,硬度大、弹性模量大等特点造成在超精密加工中存在加工精度低、亚表面层损伤严重、加工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只对钨材料的微米级表面形态和金相组织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因此钨材料在微观尺度的去除机理和亚表面损伤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建立了单晶钨普通切削和超声辅助切削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超精密切削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单晶钨纳米切削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2)布雷顿循环系统与传统循环系统相比,具有系统尺寸小、循环效率高、工质易获取等优势,近年来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针对学者们研究报道中还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循环模拟和相关叶轮机械设计两方面,对sCO2布雷顿循环系统展开了相关研究。为深入研究不同物性计算方法对sCO2布雷顿循环性能模拟准确度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Aspen
氘氚聚变产生的α粒子是未来先进托卡马克中的主要加热源,研究α粒子的损失与输运特性对理解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由于纵场线圈的分布存在分立性,其会在原有的环向均匀的平衡磁场上叠加一类随空间位置周期性扰动的磁场,称为纵场波纹。研究表明,纵场波纹会破坏了磁场的轴对称性,进而导致托卡马克约束性能的下降。在未来的聚变堆中,聚变能量增益因子普遍大于10,α粒子作为燃烧等离子体的主要加
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寻求节能高效的能源利用设备具有重要意义。水平管降膜蒸发技术经历了许多年的研究历程,已被证明具有传热效率高、节能节水、容易实现多效操作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水平管外降膜流动与传热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两相流动与热质传递过程。一方面,水平管内外两侧均发生相变;另一方面,换热性能受喷淋水流量、管径、管型及温度等流动参数或几何参数的影响。当引入气流条件时,
中国土地辽阔,能源储备高,但是分布不均衡,能源利用率低,消耗速度快,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因此,发展新能源技术迫在眉睫。核能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发现,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源,也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如今,利用核能发电是最常见的核能使用方式,故关注核电站的发展变得很有必要。燃料组件在核电站组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的性能好坏会影响核电站运行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经济适用。近年来,人们追求开发使用寿命
随着科技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燃烧效率与减少污染排放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旋流燃烧器以及等离子体助燃在这一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旋流燃烧和等离子体助燃是提高燃烧稳定性和减少NOx排放的有效技术途径,可被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中。然而,现阶段对于助燃效果最佳的旋流度以及等离子体助燃机理尚不明确。对此本文以合成气在旋流燃烧器内的燃烧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通过S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