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及机理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方便等特点。目前有关该工艺处理染料废水及反应机理的报道颇少,且新型电极材料在该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也较为缺乏。本文系统地考察了三相三维电极体系对模型有机污染物单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的降解处理;将新型电极材料活性炭纤维(ACF)引入反应体系中,通过与其它多种电极材料综合对比,突显了ACF在三相三维电极体系中的应用优势;分析了AO7在ACF电极体系中的降解途径和反应机理;对比了该体系对多种不同染料的去除效率,考察了染料物化性质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采用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器对AO7溶液处理过程中,溶液初始pH、施加电压、支持电解质等因素对处理效率均有一定影响。在电解质Na2SO43.g/L、施加电压20V、充气流量3.0L/min的条件下电解60min后,脱色率、COD和TOC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0%、43.7%和137.4%,且三者均能良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其中,色度的脱除要快于COD或TOC的去除。 (2)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器对AO7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中填充电极活性炭颗粒的单纯吸附。与二维电极体系相比,三相三维电极体系有利于H2O2等电化学活性物质的生成,因而其处理效率和平均电流效率相对于前者均可提高20%以上。气体的充入可明显强化三相三维电极体系对AO7的处理效果。 (3)AO7在ACF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器中可取得良好的降解效果。在电解质Na2SO43.0g/L、施加电压20V、充气流量3.0L/min的条件下电解60min后,脱色率和TOC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8%和60.0%。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可明显提高。AO7分子中偶氮键要比萘环、苯环的双键更易断裂。 (4)多种阴极材料的对比研究表明,ACF体系的TOC去除率和单位电耗矿化能力均要明显高于石墨和不锈钢体系。ACF有利于O2在其表面高效还原生成高浓度H2O2,其中·OH的电生成量也要明显高于其它两者。同时,ACF阳极体系对于AO7溶液的矿化能力要高于不锈钢、Ti/Sn-Sb、Ti/Ru-Ir等体系。四种阳极体系等氧化物种的作用下被深度降解开环,形成结构较为简单的饱和脂肪酸,直至最后的彻底矿化。 (6)考察了12种染料在ACF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器中的降解效果,表明处理效率与染料的骨架结构、芳香环种类、变极异构现象、磺酸基个数等因素有关,而染料的颜色和分子中偶氮双键个数等因素则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Li2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具有低膨胀、耐高温、耐热冲击和透明性等优良性能,一直受到各国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关注。本论文通过改变LAS系统微晶玻璃的基础组分,运用DTA、XRD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风险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环境风险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我国环境风险的时空分布状况和现行
本文以相控阵雷达T/R模块用高体积(55%-75%)和低体积(15%-20%)分数SiCp/6063Al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结合T/R模块实际应用,研制出两种钎料:硬钎料、软钎料;研究了镀镍高体积与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为了
焦化废水是有毒、有害、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大,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对废水中的COD和NH3-N去除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外排要求。为了满足废水排放指标对COD和NH3-N的要
氮肥的大量施用造成了地下水NO3-N污染。本论文基于前人对土壤中的硝化反应及其引起环境因子改变的研究,选用变质岩、沉积岩和花岗岩为母质的土壤为样品,尿素和KH2PO4做为施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具有处理容量高、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等优点,是第三代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代表工艺之一,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其进行理论和应用
土壤—植物系统是地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结构单元,土壤中重金属从土壤到作物的吸收,是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和生物圈的入口。研究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形态是制定土壤质量标准的基
交互式白板具有遮挡、隐藏、放大、组合、拖放、标注等功能.适时有效地将这些功能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
清溪沟水源地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是“峰丛洼地管道型”的岩溶水饮用水源,于2007年针对该水源地划分的保护区范围不足以保障县城居民饮水安全和岩溶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