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物象中的微观视角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nie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物象,它们往往非常普通,可见于日常生活之中,大众通常会从它们旁边擦身而过,或将它们放在了视野的边缘地带,不会主动将他们视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视觉题材。本文主要对三位摄影师分别是:卡尔·布劳斯菲尔德Urformen der Kunst、保罗·斯特兰德The Garden at Orgeval、理查德·尼克尔森NO Ideas but in Things,对他们的系列作品进行梳理,研究分析他们的艺术经历、拍摄风格、技法和思想,总结三位摄影师的共性与差异,更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还有想法。笔者研究的微观视角是与宏观场景相对立的微观场景,通过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被忽略的景物,一些微小的事物或细节。它并不是通过专业器材才可以观看到的微小事物,而是创作者对拍摄对象的认知进行视角的选择。研究微观视角的目的在于挖掘被忽视的细节,带来不同于宏观世界的视觉体验。通过微观的视角方式,赋予平凡事物视觉张力和想象空间,并超出其日常功能。从美学、陌生感、细节方面对微观视角进行探索。归纳三位摄影师对笔者创作方式与理念的影响,同时结合自己的拍摄风格与思考方式,拓宽创作思维模式,用新的方式去思考周遭世界的景物,培养视觉上的好奇心。最后笔者将日常景物分为两个系列进行拍摄,分别是:生活用品、生态植被,通过对日常物象微观视角的认知,表达以上三位摄影师对笔者创作方式和拍摄风格的影响,以及自我的认知感受。
其他文献
卡米耶·柯罗作为十九世纪法国绘画史上独特艺术风格的杰出风景画家之一,他经历了法国瞬息万变的政界斗争,亲身经历了祖国的繁盛与衰落。柯罗作为西方美术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的连接桥梁,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的连接关系,更多的是体现在绘画技法和风格上的承接。他目睹了从古典画派到浪漫画派再到现实主义画派的得失与荣枯,直到印象派的兴盛与消逝。他没有创办某一绘画派别,也不参与到某一艺术流派,
石墨烯的出现极大地激起了研究人员对二维纳米材料的兴趣。与体相材料不同的是,二维纳米材料的厚度仅在纳米级别。束缚在二维平面内的电子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使得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光学、电学以及机械等性质,因而被视为未来制备微型纳米器件的理想材料。在本文中,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使用模拟计算软件Materials Studio在理论上预测了三种稳定的二维锗基纳米材料。主要的研究内容为:首先,在纳米尺度,使用分
闪烁材料是一种可将高能电离辐射(α,β,γ,X-ray等)转换成紫外光或可见光的能量转换发光材料,在核物理、原子能、核医学成像、工业探测、中子探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X射线成像和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闪烁体性能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探索新型闪烁体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CsPbX3(X=Br,Cl,I)以其快衰减、低检测极限、颜色可调谐等优势,被认为是最
学位
北魏是一个民族艺术文化融合发展的朝代,石窟佛教造像已是巅峰,本土陶俑雕塑文化在这种多元性文化大环境下发展深受影响,其中北魏仪仗俑阵陶俑雕塑是重要的艺术表现部分。通过实际陶俑雕塑创作和研究理论著作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材料图片进行分析、整理、比对为基础,阐述其社会背景、造型差异、场景记事性和世俗化。本文将在四个方面做出逐一阐述。第一部分,由北魏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做出简单的介绍引出俑的
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木雕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门类,其发展历史悠久,与中国民族生活的地域、文化、民俗、生活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石器时代,木雕作为功能性的物件开始萌芽发展;到唐宋时期,木材质的佛像造型和墓俑艺术发展成熟,造型准确,技艺高超;木雕的繁荣时期是元明清时期,作为家具装饰物件的木雕得到空前的发展;该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木雕逐渐脱离功能性与实用性的束缚,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态,进入当代艺术语境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某啤酒制造企业噪声岗位的适用性。方法 对武汉市某啤酒制造企业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噪声暴露岗位LEX,8h≥80dB(A)的工人为研究对象,使用《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法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对某啤酒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结果 该企业噪声暴露水平在81.2~91.2dB(A)之间;指南法
在信息化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会推动丝网版画的发展,而随着数码技术的进步,丝网版画的表现语言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表达,艺术家在制版以及观念上都有所改变。数码技术的使用不仅为版画创作带来了便利,而且也是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把数码技术积极的运用到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在当代版画中有很大的意义。数码技术一方面确实对丝网版画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其是科技的产物,必然
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当大脑内部血管受压破裂时,就会导致脑出血现象的出现。目前,对脑出血的诊断大多是以CT图像为前提,然后医生对脑出血CT图像再进行判断。但是紧急情况下,医生通过CT图像无法及时且准确地判断出病人是否出现脑出血症状,从而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能够找到对脑CT图像自动化识别脑出血部位的方法势在必行。为此,临床医学领域以及图像检测领域,都对脑出血的自动化检测识
图像时代下,丰富的图像资源给艺术创作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为绘画拓展了创作的空间。本文以图像的借用与转化为主题,首要阐述了摄影图像的产生对绘画创作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在进入图像时代后,艺术家在面对种类繁多的图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进行绘画创作的蜕变。其次,笔者选取了德国的格哈德·里希特、南非的马琳·杜马斯以及中国的庞茂琨这三位同处于图像时代的背景下,借用图像进行艺术创作的优秀艺术家。通过分析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