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帧内预测算法的研究与优化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64 /AVC是最新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由ISO/IEC的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和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组成的联合视频小组JVT共同开发完成。H.264标准中使用了很多先进的视频压缩编码方法,如帧内编码中的空域预测、可变块尺寸的运动补偿、4×4整数变换、多参考帧预测和内容自适应的二进制算术编码等。与以前的视频编码标准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在相同视觉质量的条件下, H.264的编码效率比MPEG-2提高了50%左右,并且有更好的网络友好性。然而,高的编码压缩率是以很高的计算复杂度为代价的,H.264标准的计算复杂度约为H.263的3倍,与MPEG-4简单配置相比,其编码复杂度更是增加了10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对算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其编码的时间效率。高算法复杂度限制了其在实时系统中的应用。本文在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接着在第二章,介绍了视频编码标准在国内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包括H.264在内的现有各种视频编码标准的技术特点,指出H.264的优越性。第三章简要介绍了H.264编码标准的编解码器结构,关键技术和主要性能,尤其是对H.264的视频编码层中的主要技术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在第四章我们对已有的帧内预测快速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其中计算复杂度很高的预测模式选择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快速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改变模式选择的顺序,利用临块之间预测模式的相关性,通过阈值比较的方式,判决当前块是否采用与临块相同的预测模式。仿真结果显示,在信噪比和码率变化很小的前提下,极大的缩短了原有算法的编码时间,提高了H.264的编码效率。在第五章开头部分对FPGA做了简要介绍,包括FPGA的优点、开发流程、开发工具等。接下来对H.264中的4×4哈达码变换、2×2哈达码变换、zig-zag扫描等功能单元做了FPGA实现,并对这些模块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设计符合各个模块的功能要求。最后,我们对论文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4G以及即将到来的5G,让人们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在感受方便快捷的同时,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
模式分析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工业专家系统、生物遗传信息学、宇宙学、天文学和机器人技术。特别是在冯·诺伊曼架构的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已经不再是
空间超分辨技术是一种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它拥有比传统波束形成方法更高的分辨力。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地质勘探和医学成像等众多领域。随
因特网目前已经成为人们交流通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便携式设备的发展使人们的移动性越来越强,通信不再局限于固定网络,人们渴望随时随地都能高速接入因特网。无线接入技术
语音转换是一种对说话人语音特征进行转换的技术。它是在保留原语音文本信息和说话人音色不变前提下,转变说话人的方言语音特征,使转换后的语音听起来像另一个地区的方言,或者是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代模拟通信电话的出现,到二十一世纪初,第二代数字电话的全面应用,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时间和距离,随着现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全面商用,带宽
二进制偏移载波(Binary Offset Carrier,BOC)调制作为一种新型导航信号调制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在有限频带资源条件下现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问题,并且提高了导航定位精度,同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PLD,EDA,SOPC,IP核、嵌入式系统等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电子、通信、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
Internet及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使视频逐渐成为网络的主流业务,而网络带宽的波动及可能出现的丢包,使得视频编码技术不但要考虑如何使视频流适合于网络的波动性,还要考虑如何克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战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频谱资源的控制权在某种意义上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战场的通信水平。时下热门的认知无线电技术有效缓解了频谱资源稀缺问题,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