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坡长条件下扰动地表对紫色土坡面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iji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紫色土地区在不同坡长的条件下,人为扰动地表对坡面土壤可蚀性相关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20m、40m、60m三种超长坡长的径流小区,同时设置相应坡长的自然坡面小区作为对照,通过监测雨季中自然降雨对不同坡长的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的影响,并以产沙量为依据计算不同坡长径流小区的实测土壤可蚀性K值;同时测定雨季前后径流小区不同坡位土壤的机械组成、团聚体、容重、有机质、土壤空隙以及土壤入渗等理化性质,分析这些理化性质在雨季前后在径流小区坡面的变化情况,同时运用诺莫模型公式、EPIC模型公式及Shirazi模型公式估算径流小区坡面土壤的可蚀性K值,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通过实测值对模型公式进行修正,使之适用于紫色土地区的坡面土壤可蚀性的估算。结果表明:(1)不同降雨量及不同的平均雨强的自然降雨会导致不同坡长的径流小区之间的产流产沙量不同;同时在长坡长径流小区存在“径流退化”现象;侵蚀产沙量和径流量在人为扰动小区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作为对照的自然坡面小区中相关性不强。(2)径流小区坡面土壤的颗粒组成和团聚体组成会雨季后在坡面上进行再分配。在上坡位置,人为扰动小区土壤中砂粒和粘粒含量的变化量没有随着坡长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但粉粒含量的变化量随着坡长的增加逐渐变小;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此坡位的分布随坡长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规律,表层土壤中WAS0.25(>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含量随坡长呈减少趋势,PAD0.25(>0.25mm团聚体分散度)随坡长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而PAD2(>2mm团聚体分散度)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在中坡位置,人为扰动小区土壤中砂粒含量随坡长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粉粒含量则整体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粘粒含量则规律不明显;雨季后坡面土壤三个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中以40m坡长小区的变化幅度最小,20m坡长小区次之,60m坡长小区最大。在下坡位置,三种坡长的人为扰动小区的表层土壤均表现出了粉粒及粘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减少的规律;坡面土壤中WAS0.25和PAD0.25的含量随着坡长的增加大致呈现为WAS0.25含量减少,PAD0.25则增大。(3)各个坡长的小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在雨季后基本上呈现减少的趋势,不同坡长之间有机质的变化差异十分显著;各个坡长小区坡面土壤容重的变化范围较小,人为扰动小区在雨季后坡面土壤的容重均出现增大的趋势;人为扰动小区在雨季后坡面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呈减少的趋势,其中以20m坡长人为扰动小区的减少量最大;在人为扰动小区中,代表土壤渗透特性的4个指标在雨季后均呈减少的趋势,以坡长为20m的人为扰动小区在雨季前后的变化幅度最大,土壤的入渗过程符合y=a×xb的幂函数,相关系数表明方程的模拟效果达极显著水平。(4)土壤可蚀性K值的实测值平均值为0.0274,在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的范围内;诺莫方程估算得出的土壤可蚀性K值最大值为0.0499,最小值为0.0408;EPIC模型估算径流小区坡面土壤的可蚀性K值的范围在0.0367~0.0401之间;Shirazi模型估算的坡面土壤可蚀性K值最大,范围在0.0341-0.0403之间;土壤的可蚀性K值的实测值与诺莫模型估算值及EPIC模型估算值的线性关系较好,与Shirazi模型估算值的线性关系较差,可通过修正过后的模型公式估算紫色土地区的土壤可蚀性K值;土壤可蚀性与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在雨季前后的变化量相关性较好。
其他文献
期刊
Facebook新的邮件系统可以抢夺竞争对手的广告收入。    美国旧金山,11月15日早上,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将或可称为公司最雄心壮志的技术项目公之于众:将Facebook公司的内部邮件系统与其用户个人邮箱账户进行整合。Facehook用户现在可以得到一个类似于“pfdulboutm。@facebook com”这种形式的邮箱地址,而用户其他还在使用的邮箱服务也同样可以在该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毛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在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在我国很多省市均有分布,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主导当家品种。近年来,随
期刊
目的分析食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回顾我院4例食管颗粒细胞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内镜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食管颗粒细
8月26日上午,中科院院士赵忠贤、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田英、山东省科协秘书长周世文、省科技馆副馆长杨盛林及市区领导来到淄博市临淄区现场参观视察农村中学科技馆的
期刊
期刊
先进的纳米技术材料可以防冰。    冰冻是冬日里一件头疼的事情,因为它会损坏路面、电力线、建筑物和空中交通。目前常用的除冰方法有加热、喷洒盐或化学除冰剂等,这些传统方法不但效果有限,而且会腐蚀相关的设施,还容易对环境造成危害。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新发明的防冰材料有望解决物体表面结冰这一难题。  最新一期的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报道了这项发现。研究人员称此项突破性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航空、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