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冲压铆接裂纹检测及截面质量优化设计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l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轻量化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轻量化材料是降低整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大多数汽车制造厂商将轻量化材料和钢材联合应用以降低制造成本,如铝合金钢材的联合使用。在异种材料连接中,自冲压铆接技术相较于传统焊接有着独特的优势,被广泛使用。自冲压铆接的铆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最初的接头开发过程中,应对自冲压铆接质量进行检查和分类,以符合要求标准。基于此,本文将自冲压铆接质量分为铆接外观质量和铆接截面质量展开进行研究。针对铆接外观质量,铆接下表面裂纹的产生会严重影响接头的耐腐蚀性从而直接影响铆接强度,现有的基于人工视觉的铆接下表面裂纹识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低效率性且无法大规模应用,因此在图像处理及计算机视觉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局部-整体策略的自冲压铆接下表面裂纹自动识别方法。针对铆接截面质量,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铆接过程及截面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多目标优化方法,辅助提升铆接截面质量。首先获取不同场景的自冲压铆接全尺寸图像,并对图像中的子区域进行裁剪和图像预处理,构成子图像样本数据集。提取数据集的不同种类特征值并将其作为输入分别训练多个基于子图像的裂纹识别网络。考虑到基于特征提取的裂纹识别网络在准确率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及特征描述算子对图片的表达局限性,构建了两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子图像裂纹识别网络。对裂纹识别准确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裂纹识别网络准确度显著提升。其次,编写遍历搜索算法,将已构建的基于子图像的裂纹识别网络的应用范围拓展到自冲压铆接全尺寸图像的裂纹待检测区域,完成自冲压铆接裂纹的自动识别。使用四张具有代表性的全尺寸图像展示不同裂纹识别模型的检测效果,最终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裂纹识别网络检测效果最优。最后,建立自冲压铆接有限元仿真模型,根据仿真结果对铆接过程及截面质量进行分析。选取对铆接截面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铆接截面质量参数作为优化目标,采用工厂广泛使用的质量标准作为约束条件,建立近似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并得到该优化目标下的Pareto最优解。将优化后的设计参数代入有限元仿真模型中,证明优化结果的有效性。通过优化前后铆钉接头截面质量参数对比发现,铆接截面质量提高。
其他文献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克服了拉曼散射的缺陷,具有痕量、无损、快速、指纹式识别等优势,在生物分析、医学检验、食品安全检测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SERS的优势,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和免疫反应的选择性识别功能以及磁性纳米颗粒易于分离富集的特点,构建了多个磁性SERS传感器,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近年来,在利差收窄、互联网金融崛起以及资本约束背景下,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利息业务为主的经营方式难以为继。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商业银行开始注重非利息业务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已达到21.93%。非利息收入虽然能丰富银行收入来源,同时也能通过和利息收入的资产组合效果分散银行风险,但是新的发展机遇往往伴随着新风险,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业务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杂风险。在这
龙卷风是一类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气象灾害,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伤亡和损失。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列车数量激增、铁路网络扩展和列车提速,龙卷风袭击列车的危险性正逐年上升。目前,风工程中对列车在龙卷风下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蒙特卡洛模拟为基础,建立龙卷风影响下列车倾覆概率分析方法。该方法依据已有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龙卷风发生位置、时间和方向服从均匀分布;年发生数量服从负二项分布;强
随着工业的发展,CO2大量排放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一直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CO2催化加氢制甲醇是实现CO2资源化较为优越的途径,甲醇不仅是重要的燃料,也是化工合成的基础原料。传统的Cu/Zn O/Al2O3工业催化剂,甲醇选择性较低,反应稳定性差。因此,设计和开发高效转化CO2并选择性合成甲醇的催化剂是研究的重点。本论文通过在ZIF-67、ZIF-8
脂质在生物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作为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备场所、组成膜系统、调控细胞的信号通路等。同时,作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脂质在不同的食品中的组成差异很大,影响着食品的品质以及营养价值。因此,运用准确高效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脂质,对于了解食品成分、品质判别、掺假鉴别、产地溯源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首先运用脂质组学方法分别对不同豆类卵磷脂以及蛋黄中的磷脂进行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对
红/近红外发射(R/NIR)(620~900 nm),由于能量低,组织穿透性好,成像信噪比高等诸多优势,引起了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具有这一性质的材料已在生物成像领域大放异彩。同时,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荧光成像材料,由于高的发光效率,优异的光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纳米尺寸效应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因此,开发出红/近红外发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纳米探针显得十分有意义。可能是因为这种探针
“5.12”汶川地震引发的大量滑坡给灾区群众带来了一场巨大灾难,造成极其惨烈的伤亡与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根据调查,汶川地震触发岩质滑坡的地质条件共性是,山体呈层状碎裂结构特征,坡体节理非常发育,尤其是顺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极易触发滑坡灾害,因此,对顺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的研究任务十分紧迫,意义重大。本文以顺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地震动力响应规律与失稳破坏机理的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我国岛屿众多,如台湾岛、海南岛等。海南岛与我国大陆最近相隔20公里,台湾岛距离大陆超100公里,大连市与烟台市跨越渤海间隔100公里,如何在这种超长距离下建设超大跨海上桥梁或许会成为一种世纪难题。并且海上多强风,如何使海上超大跨桥梁在其设计周期内不会因风而损坏甚至坍塌成为了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对超大跨桥梁颤振控制方法及机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针
我国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地下煤矿资源丰富,人类开采活动频繁。受长期构造运动和地下水侵蚀作用,该地区岩溶作用发育,山体内部溶蚀裂隙发育。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规模逐渐增大,地下开采对山体扰动强烈,容易引起岩体破裂变形、裂隙扩展等现象,导致山体稳定性下降;同时西南岩溶山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加剧了地下水活动,使岩体更加破碎,极易触发受扰动岩溶山体的崩滑灾害。因此深入研究采动和
自动变速器的研发是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部分,代表了汽车传动系统的先进发展水平,其中换挡策略的制定是变速器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换挡策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综合性能,决定了车辆的换挡品质。目前换挡策略的制定方法多依赖于人工标定和理论优化,与驾驶员在真实道路上进行挡位切换的效果会产生较大差距。为实现驾驶员驾驶自动挡车辆的挡位切换过程与优秀驾驶员驾驶手动挡车辆换挡操作产生相同的车辆性能控制效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