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平定小河村石氏宗族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ijiaz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族是中国乡村社会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群体组织。它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演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社会跨入近代之前,宗族作为社会基层的群众组织,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自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后,宗族本身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宗族是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目前有关山西地区近代宗族的研究,涉及晋东地区的相对较少。本文考察了平定地区的一支望族—石氏宗族。通过研究分析从一个侧面探析近代晋商中的中小宗族由分散走向紧密再到分散的过程,间接地探讨晋东地区宗族的相关情况,从而丰富山西近代社会史乡村社会变迁的研究。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平定小河村石氏宗族兴盛到衰落的过程。石氏宗族在清朝中叶,通过在北京经商开始逐渐富有,经商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石氏宗族富裕后,除继续发展已有的商业规模之外,通过回乡大规模地广置田产,修建石家花园,结交当地权贵,提高本族子弟文化知识水平,使石氏宗族的势力达到鼎盛。至民国年间,由于种种原因,石氏宗族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衰败的道路。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石氏宗族族内情况的具体考察。包括石氏宗族的组织结构、祠堂、族长、族产、族规、族谱、婚姻、生活等方面。  第三部分主要是探讨石氏宗族的族外关系和影响。通过分析石氏宗族在本村中的作用、与本村其他宗族的关系和石氏宗族外村的关系,来论述石氏宗族在当地的社会地位。  第四部分是对前面各章的总结。本章结合前人揭示的华北农村社会中宗族的普遍特点,来与小河村石氏宗族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石氏宗族自身的特点。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从一个侧面探析近代晋商中的中小宗族由分散走向紧密再到分散的过程,间接地探讨晋东地区宗族的相关情况,从而丰富山西近代社会史乡村社会变迁的研究。
其他文献
详细讨论了高功率DF化学激光器所用高损伤阈值CaF2窗口红外宽带增透膜的镀膜材料选取,多层减反射膜的优化设计与制备技术以及元件性能的测试结果.在分析比较多种镀膜材料性能
摘 要:辽河油田稠油区块由于长期注汽,造成地层压力不均,套管损坏现象严重。作业过程中,常常出现泥浆漏失现象。通过触变性微膨胀水泥浆的研究,减少漏失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修井作业;水泥浆;触变;膨胀;堵漏。  辽河油田多为稠油、超稠油区块,受长期高强度注汽开采模式的影响,套管损坏严重,修井作业过程中漏失问题时有发生。使用常规堵漏材料和水泥浆进行堵漏,虽能解决部分漏失问题,但对大
秦汉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开创时代.帝制时代的中国,以皇帝制度为核心,以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为主要特征.而秦汉之时,统一的法律秩序的建立和官僚体制的成形,标志着中华
道光四年,洪泽湖高家堰决口导致运河淤滞,漕粮难以运京,由此引发对相关官员的惩戒以及对河工的修复、对运道的选择等一系列政府活动。本文通过分析此次危机的历史根源和解决过程
《公羊传》是诠释《春秋》的著作,但它并不执着于《春秋》中记载的史实,而是注重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揭示其中所蕴涵的孔子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倾向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吴江叶、沈两氏的女性词人,时限定为明末。  正文分三章:分别从叶、沈两氏女词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婚姻生活以及她们的的两部较有特色的代表作《伊人思》和
明朝末年,徐霞客在他五十一岁的时候,开始了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征程。在历时四年的艰辛旅程当中,他坚持写作游记。这些游记到后来便汇集而成不朽巨篇《徐霞客游记》
该选题是对英格兰人口问题的一个侧面-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进行专题研究.人口迁移是一个古老的现象,古已有之.但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口迁移的规模不大,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从一个
十九世纪的英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会问题中最严重的是贫困问题,养老问题最开始是作为贫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十九世纪末期受到人们的重视。老年问题特别
尚书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从秦汉到隋唐,尚书由一个文书小官发展成为三省行政系统中的一极。在如此巨大、深刻之演变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极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