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群体的薪酬同群效应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全行业高管群体的平均薪酬翻了将近三倍,薪酬如此膨胀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薪酬参考基准的大幅上调,即选择同群企业中的管理层高薪基准,带动了全行业高管的薪酬飞速上涨。本文对文献进行梳理,发现高管薪酬既会受到产权结构、资本结构等内部治理因素影响,也与市场竞争环境、区域的经济状况、监管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相关。同群效应也在公司治理的层面上有诸多成果,资本结构、股利政策、企业投资,兼并收购、违规行为、盈余管理等多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均证实了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因此,研究高管薪酬同群效应带来的薪酬膨胀颇有意义,既能从理论上拓展高管薪酬和同群效应的研究范围,从现实上来说也能为缓解代理问题、限制高级经理人超额薪酬提供政策建议。本文以2009年-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高管薪酬同群效应。首先,简要地概述了近十年高管薪酬的变动趋势,并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利用相关系数矩阵刻画变量间的关系。随后研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同群效应的存在性,接着利用渠道研究检验企业的模仿路径,研究企业是基于逻辑模仿(追随者模仿龙头企业)的原则,还是根据先内后外的原理模仿具有相似特征的同行,最后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并做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确保结论稳健可靠。然后引入环境变量,具体包括监管政策、市场竞争环境、信息不对称程度等因素,进一步探究同群效应在何种环境因素下效果更佳,特别地运用2015年限薪令做DID分析,研究政策效应有无实际成果。最终,我们将考察高管薪酬同群效应的经济后果,主要从经营绩效、违规行径、盈余管理等角度研究其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本文研究发现,高管群体的薪酬膨胀确实源于高管薪酬的同群效应,而且模仿的路径既包含逻辑模仿也包括先内后外模仿,以超额收益率作为工具变量缓解了内生性,确保了结论的稳健性。外部监管环境能够有效抑制管理层的超额薪酬并且削弱了薪酬同群效应的作用,而在高度市场竞争和高度透明性的环境下薪酬同群效应能发挥更大的功能。经济后果则显示出对企业治理的侵蚀,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加大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和财务欺诈行为的概率。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对外贸易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进出口贸易的相关业务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也呈现出逐渐繁荣的景象。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货运代理行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行业发展的瓶颈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货运代理企业面临着低价竞争、业务量下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和经营风险加剧等问题。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货运代理市
为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包括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减免小微普惠性税收、降低社保费率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减税降费也是中央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审计署同步开展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旨在及时反映和揭示已出台的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措施在各地区的落地情况以及执行中存在的新问题,促进积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涌现了大量问题和风险,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银行业的信贷业务是政府审计监管的重要方面,在当前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审计也应转变审计思路,完善审计体系,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审计监督、检查、评价和改进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做到进一步从严规范和科学治理。本文首先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无论是管理、经营环节,还是财务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实际经营状况偏离预期目标等现象,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因此,为了稳健经营、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必须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监测能力和水平。本文以W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构建一套可供实际使用的财务风险监测体系,进而对其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及时的监控与评价。本文首先分析了W银行的盈利现状,流动性现状,资产
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重要的决策,研发支出是企业创新的起点。关于研发支出的经济后果,大部分学者认为研发支出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和价值,并且与股票价值正相关。但研发活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尤其是探索型研发活动失败的风险很高,因此企业的研发支出强度越大,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越高。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对研发活动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一方面加剧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给了管理层利用研发活动自
自1978年新政推行后,我国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改革历程。这期间,中小企业纷纷诞生,频繁活跃在国民经济的大舞台上。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面临企业自身、宏观政策、金融领域、融资瓶颈等长期掣肘企业发展的因素。依托这一背景,供应链金融得以问世。它的产生令各中小企业迎来融资机遇,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融资瓶颈问题。另外,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彼此不了解对方资讯的僵局被打破,数据资源配置更加制衡。金融机构的营收渠道
公共交通出行既是人民群众日常基本生活需求也是社会经济良好有序运行基本条件保障,一直都是备受政府、群众瞩目的民生大事。审计署“十三五”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审计更加关注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合理分配,着力保障民生、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公共交通企业作为公共服务型企业,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并以公益性为重,因而公共交通企业绩效审计评价关注重点与一般性企业绩效审计评价关注重点有所区别。伴随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众对公
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正在积极打造驱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科技创新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践行者,其通过从事科技研发创新活动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然而,由于科技研发的长期性、持续性,其资金耗费大、调整成本高和产出不确定的特点使得我国企业在进行科技研发创新活动时不仅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随着“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有关“推进健康中国”的举措,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影响医药行业命脉的政策,以激励企业研发创新药品,从而推进医药行业标准化建设。此外,中国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包括政府政策促进和企业自主创新两种模式,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也逐年提高。医药行业的创新驱动力极为强劲,企业的研发支出及研发实力均处在各行业前列,在我国发展创新驱动的战
城投债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以及历史作用,一直鲜有违约事件的发生。但是自2018年年初以来,陆续有城投平台爆出非标风险事件,2019年全年共有38家平台涉及城投非标瑕疵事件,显著高于2018年的15家平台,不断地挑战市场的“城投信仰”。考虑到国务院颁布“43号文”中指出“明确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遏制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城投债的刚性兑付可能会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