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eng929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频脉冲电刺激颈肩穴位区治疗甲状腺手术后颈肩不适患者的临床观察,并评价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力求找到一种能够快速止痛、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的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住院并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病例收集对象,选择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频脉冲电刺激颈肩穴位区(天柱、颈百劳、大椎)治疗,每次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d;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术后治疗前以及术后1、2、3天进行VAS疼痛评分、颈痛量表问卷评分(NPQ)、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安全性进行评估。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1.VAS评分方面:对评分趋势图1进行分析:(1)总体比较:可明显看出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随时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下降趋势更明显,表明治疗组缓解甲状腺术后疼痛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前,术后第1、2、3天的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第1、2、3天P值均<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VAS疼痛评分均值都比对照组低,说明治疗组止痛效果更佳。2.颈痛量表问卷(NPQ)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术后治疗前比较,P=0.902>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颈痛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将两组颈痛量表问卷(NPQ)评分进行治疗前后对比,P=0.000<0.05,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将两组治疗后结果进行对比,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在分别接受两种处理因素后,治疗组在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改善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3.临床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治疗均有效果,治疗组30例,治愈21例,好转8例,未愈1例,总治愈率为96.7%;对照组30例,治愈12例,好转15例,未愈3例,总治愈率为90.0%;采用秩和检验得P=0.01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患者满意度方面:治疗组30例,很满意22例,满意6例,一般满意2例,不满意0例,总体满意度为93.3%;对照组30例,很满意15例,满意6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1例,总体满意度为70.0%;采用秩和检验得P=0.03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安全性评估: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发现中频脉冲电刺激颈肩穴位区(天柱、颈百劳、大椎)治疗与西医常规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相比与西医常规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在改善VAS疼痛评分、颈痛量表问卷(NPQ)评分、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效果。说明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的治疗方法应用于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的患者提供实践依据,利于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疗法的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实测与计算电子圆二色谱图(ECD)对比的方法,确定了吡噻菌胺对映体的绝对构型;同时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土壤和水体中吡噻菌胺的手性残留分析方法;另外,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吡噻菌胺外消旋物和单体在土壤和水体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行为;最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UHPLC-HRMS)推测了吡噻菌胺在土壤中的潜在代谢产物。对比实测和计算ECD谱图,吡
水凝胶是由亲水性三维聚合物网络与水组成的一种软材料,在智能机器人、电子皮肤传感器、创伤护理、水处理以及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高机械强度对水凝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功能性单元可以使水凝胶具有环境响应能力。本文利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的温敏性及蒽(Ant)的可逆光化学反应分别制备了两种具有环境敏感能力的新型水凝胶,具体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第二章工作利用乙烯基官能化
目的:脑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部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致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在脑实质内浸润生长是脑胶质瘤的显著特征,这一特性使手术切除病灶几乎不可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定位在染色体7p12,编码的蛋白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HER1/ERBB1)。EGFR的细胞外结构域与双调蛋白(AR)、EGF或TGF-α
正渗透(FO)技术是一种低能耗、污染小、成本低的膜分离水溶液淡化技术。近年来,智能水凝胶,特别是温敏水凝胶作为新型正渗透汲取剂,由于易回收水资源、避免盐反渗透现象,并且受外界温度刺激影响下能快速达到吸水与脱水回收水资源,因而成为研究热点。但是,智能型温敏水凝胶一般形成的水通量较少,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温敏水凝胶的优化及污泥灰(SSA)对其改性以期提高温敏性水凝胶性能,并探究其特性与FO工艺中的表现。(
推进建筑废弃物减量化是建筑废弃物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筑废弃物减量化是指在建设项目中将产生的有害废物量减少到可行的最小程度,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很多国家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且在减量化管理中缺少对源头减量和激励政策的重视。因此,准确识别出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重要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由于
随着生物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聚合物水凝胶的应用前景上,而对聚合物水凝胶的凝胶性能、溶胶-凝胶转变机制及逆变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聚合物水凝胶的响应类型、凝胶机制、逆变机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能为聚合物水凝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本论文主要以三嵌段共聚物复合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正丁酯)-聚乙二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从生物质获得工业化学品是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生物质基化学品的主要特点是其大多为醇醛酸酯类含氧化合物,因此含氧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生物质化工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醛水变换反应可以实现醇和醛类化合物高选择性地转化为羧酸,且以水作为温和氧化剂,因此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无污染的绿色转化过程。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和Ni改性的CuZnAl催化剂用于催化多相体系的醛水变换反应,以丙醛为模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我们的社会进入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形成和增涨是动态的过程,体现为知识流在社会网络节点之间传递。因此在海量的文本中分析知识的流动与挖掘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数据挖掘的研究热点。本文选取论文引用网络作为知识流传播的路径载体,使用了两个数据集:《人工智能》期刊和《柳叶刀》期刊,采集数据并分别构建了引用网络。基于GN算法将引用网络划分成不同的研究方向,并基
面对中国“富煤贫油”的国情,煤制乙二醇是降低我国乙二醇对外依存度的有效途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煤炭富碳缺氢的元素特性,导致该技术质能效率低、能耗与碳排放问题突出。如何高效、低成本、低碳排放的统筹集成富氢资源,以实现碳氢元素高效互补和系统技术-经济-环境综合性能最优为目标。基于煤与焦炉气、页岩气等富氢资源的元素互补特性,对传统的煤制乙二醇工艺(CtEG)进行系统集成与优化,分别提出了三种集成不同甲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刚性右手螺旋天然多糖高分子。纤维素接枝共聚改性是纤维素衍生化改性的手段之一,能综合利用纤维素骨架的耐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及其侧链的各种特性,获得新的优良性能,如手性分离、耐磨性、吸水性、防污性、导电性等。甚至可利用纤维素主链的天然螺旋手性传递到侧链上制备一系列功能材料。本论文采用两种点击化学技术将系列螺旋聚苯异腈分子链接枝到各种纤维基材上赋予新的性能,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