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38/133/158)糖基化修饰对H7N9亚型禽流感VLP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ch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国首次报告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病例,截至2022年6月,H7N9AIV已感染1568人,导致616人死亡,病死率较高(http://www.fao.org/ag/againfo/programmes/en/empres/H7N9/situationupdate.html)。H7N9 AIV不仅严重危害了养禽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人类健康。因此需要一种高度安全和有效的疫苗来预防H7N9AIV的潜在的大流行。接种疫苗一直是预防流感的最主要途径,多价灭活苗是目前人用流感疫苗的最常用的流感疫苗。灭活疫苗的缺陷主要在于过敏反应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和很难提供持久的免疫保护。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包含了较高密度的抗原蛋白,能够像天然病毒一样有效的进入到细胞,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此外,VLP可低成本快速生产的特点也是应对潜在的流感大流行发生时的优势。糖基化是一种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在蛋白质生物学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糖基化修饰也是病原体遮蔽自身表位,进行免疫逃避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改变抗原基序,增加或删除潜在的糖基化修饰,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以开发新型疫苗成为了疫苗研究的新手段。本研究评估了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的H7N9亚型流感病毒VLP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效力;构建了三株HA糖基化修饰位点改变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制备了相应的VLP疫苗,评估了不同的HA糖基化修饰组合VLP疫苗对SPF鸡和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效力。实验结果表明,对SPF鸡和BALB/c小鼠,所有VLP疫苗组均可提供针对高致病性H7N9AIV 100%的临床保护。其中,133和158双糖基化修饰的VLP疫苗显著提升了实验动物的体液免疫应答、减轻了肺脏的病理变化、显著减少了小鼠肺脏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为新型H7N9流感疫苗的设计提供了参考。1.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评估本研究利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表达H7N9亚型AIV的HA、NA和M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 rBac-GD15-HA、rBac-GD15-NA和 rBac-GD15-M1 共感染 Sf9细胞,制备了 H7N9 VLP疫苗,并对疫苗进行了纯化处理。分别以纯化和未纯化的H7N9 VLP疫苗对4周龄BALB/c小鼠进行免疫:免疫程序为第一次免疫后3周进行加强免疫;免疫剂量为单次10μg;免疫途径为肌肉注射。结果发现,加强免疫后第2周,疫苗组均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效的血凝抑制(HI)抗体、病毒中和(VN)抗体和IgG抗体。用S8/H7N9鼠适应株进行攻毒保护实验,PBS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体重下降,在8天内全部死亡;而两组疫苗均可提供100%的临床保护,且可以完全抑制病毒在小鼠组织器官内的复制。小鼠肺脏中T细胞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VLP疫苗显著提升了小鼠肺脏组织中IL-2、IL-4和IFN-γ的基因表达水平,且显著抑制了 IFN-1β、IL-6、TNF-α、MIP-1α、IFN-γ、RANTES、IP-10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其中纯化组VLP疫苗效果更佳。肺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疫苗组均有效地减轻了免疫小鼠感染病毒后的肺损伤。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的H7N9 VLP疫苗,通过两次免疫,对小鼠提供了针对致死剂量的高致病性H7N9病毒的100%的临床保护,显著减少了肺脏的组织损伤,为后续构建糖基化修饰模式改变的H7N9VLP疫苗提供了基础。2.38/133/158位HA糖基化修饰对H7N9亚型禽流感VLP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为探究糖基化修饰对H7N9亚型禽流感VLP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本实验构建了三个糖基化修饰相关基序改变的流感病毒HA序列,成功拯救了重组杆状病毒 rBac-GD15-HA-38(-)、rBac-GD15-HA-133(+)158(+)和 rBac-GD15-HA-133(+)158(-)。以三个突变重组杆状病毒为HA蛋白供体,制备了相应的VLP:VLP-38(-),VLP-133(+)158(+)和 VLP-133(+)158(-)。结果发现 VLP-133(+)158(+)组抗原产量最高。分别设计了 SPF鸡和BALB/c小鼠的动物实验。SPF鸡实验结果表明,VLP-133(+)158(+)组疫苗可以诱导SPF鸡在单次免疫后的第2周快速产生显著高于WT组的HI抗体。用GD15病毒进行攻毒保护实验,发现在14天观察期内各疫苗组的SPF鸡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和死亡,而PBS对照组的鸡出现明显的流感临床特征,在7天内全部死亡。说明VLP疫苗均给SPF鸡提供了针对H7N9HPAIV的100%的临床保护。组织病毒载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各组VLP疫苗都能完全抑制病毒在组织器官内的复制。针对BALB/c小鼠实验结果表明,在两次免疫后,VLP-133(+)158(+)组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显著高于WT组的HI抗体和VN抗体。用S8/H7N9鼠适应株进行攻毒保护实验,PBS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体重下降,在8天内全部死亡,而疫苗组小鼠均未出现体重下降和死亡。组织病毒载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各组VLP疫苗均能完全抑制病毒在组织器官内的复制。小鼠肺脏中T细胞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VLP-133(+)158(+)组疫苗显著提升了 IL-2、IL-4的表达量;各VLP组疫苗均显著抑制了 IFN-1β、IL-6、TNF-α、MIP-1α、IFN-γ、RANTES、IP-10 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其中VLP-133(+)158(+)组抑制TNF-α和MIP-1α和RANTES表达的效果最佳。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构建了三个HA糖基化修饰位点改变的重组杆状病毒,并成功组装了 VLP,制备了疫苗。研究发现,VLP-133(+)158(+)双糖基化修饰组抗原产量显著提升;且在SPF鸡和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实验中,VLP-133(+)158(+)双糖基化修饰组,产生了显著高于其他组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显著减轻了 SPF鸡肺脏的病理变化、显著减少小鼠肺脏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这些结果表明,糖基化修饰在设计新型禽和哺乳动物流感疫苗方面有一定的潜力。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分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急诊处理,旨在探究临床上接收AOSC患者时采取的急诊处理措施;第二部分探讨对AOSC合并脓毒性休克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学指标,旨在对AOS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早期评估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2年3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
全域旅游是近年来提出的创新旅游概念,指的是将某一个区域或者空间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而统筹该地的旅游资源协调发展。推进全域旅游的好处是可以将整个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旅游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样可以有效地带动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而发展全域旅游经济。文章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为例,探究全域旅游空间新格局的构建,着重分析目前该地在全域旅游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应的问题提出其全域旅游
电力负荷的准确预测是电力规划建设的重要前提。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均局限于回归分析、增长率等线性模型,无法考虑影响电力负荷的非线性因素,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针对负荷预测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计及温度和产业结构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预测地区的温度和产业结构历史数据进行学习,明确了神经网络结构体系各维度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建立了负荷预测的非线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负荷预测模
“全域旅游发展”与“治理现代化”二者在理念和目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为了探索全域旅游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驱动作用,在分析乡村旅游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以义乌4村为例研究了全域旅游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取得的实效,进而推导出全域旅游驱动下乡村治理制度化、协同化和民主化的可行路径。
全域旅游是满足游客在景区多形式实现文化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以山西省阳城县为例,着重介绍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情况,并结合当地文旅融合解决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阳城县助推全域旅游发展路径,以期为山西省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可行有效之策。
新生儿因为消化不良、病理或者生理的原因会引起吐奶,这种症状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本文对新生儿出现吐奶的原因以及缓解吐奶的方法进行了简单阐述。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着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因为缺少抵押物,而不能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要求,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持续、稳定的支持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经营主体很难通过农村金融服务完成扩大规模、提升加工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所需要的融资需求,而农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近年来,相关支持“三农”的金融扶持政策陆续出台,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有关政策性担保贷款文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依据,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具有科学性、可靠性与合理性的胃癌患者营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计算机检索8个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胃癌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中的参考文献。此外,本研究还补充检索了四个常用指南网站中的胃癌指南。对纳入文献采用约翰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下的积极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在胎龄<34周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将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生后24小时内入院、胎龄<34周的138例早产儿分成两组,两组患儿性别和胎龄、出生体质量均无差异(P>0.05)。干预组给予多学科联合积极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模式常规肠外营养支持。1.干预组:构建并实施多学科积极肠外营养支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