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T与CLBT墙体热工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uchao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种新兴建材,它凭借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欧美地区广泛应用于多高层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为了推动该类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发展,一种新兴竹木复合材料——正交胶合竹木(Cross-laminated bamboo and timber,CLBT)被发明以解决我国多竹稀木的资源状况。本课题设计了结合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两片墙体:CLT外墙与CLBT外墙,旨在研究它们的热工性能并推广其在我国不同热工分区下的应用。除了结构层不同之外,它们由室内到室外的构造层次依次为:内饰面层(石膏板)、隔气层(PE膜)、结构层(CLT或CLBT板)、防水透气层(防潮纸)、保温层(XPS挤塑板)和外饰面层(Stucco抹面灰泥)。完成了组成墙体各材料的防护热板试验,测试出了CLT板、CLBT板、XPS挤塑板和抹面灰泥在不同温度工况下的导热系数;同时还完成了CLT墙体与CLBT墙体的防护热箱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工况下两片墙体的传热系数和总热阻。另一方面,通过ISO6946计算方法与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墙体进行了数值分析,以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墙体热工性能的影响,给出了不同热工分区的适用性墙体构造。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测试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增加,CLT、CLBT和XPS的导热系数都先下降后上涨,而Stucco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不同材料导热系数对于温度的敏感区间也不一样,即不同材料导热系数最大变化幅度所对应的温度区间也不一样。CLT的温度敏感区间为15℃~25℃与35℃~45℃,CLBT的温度敏感区间为35℃~45℃,Stucco的温度敏感区间为25℃~35℃,XPS的温度敏感区间为25℃~35℃。(2)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材料密度有关。CLT随密度的增大而单调增大,CLBT在20℃~30℃工况下与密度存在单调关系,其余工况下表现出随密度增加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Stucco在40℃~50℃工况下与密度存在单调关系,其余工况下表现出随密度增加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XPS材料本身密度很小,导热系数随密度的变化波动很大,未观察出一般规律。(3)CLT与CLBT墙体的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工况下的CLBT墙体的传热系数均高于CLT墙体,平均传热系数高出17%。另一方面,墙体的热工性能还与环境温度存在一定变化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墙体的传热系数越高,保温隔热性能越差。对于我国0℃以下的寒冷地区而言,墙体的隔热性能达到最佳状态。(4)ANSYS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墙体材料的各向异性对墙体传热性能影响很小,与各向同性的模拟结果差别仅为0.3%左右;各层次厚度均会影响墙体的热工性能,导热系数越小的材料,厚度改变带来的影响越明显;自攻螺钉的使用对墙体热工性能的影响很小,是否含有螺钉的模型结果差别仅为3.3%。
其他文献
隧道是交通运输中关键的一环,而多年以来其工程设计却主要依靠工程岩体分级、工程类比等经验和半经验方法来进行。近些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定量评价方法,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依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定量评估方法,并分析运用此方法,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如下。首先,对强度折减法和使用有限差分方法的FLAC~3 D的数值分析软件的基本原理及进行介绍,并展现了两者的特点。在前
本文对室温养护条件下,矿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PC,Geopolymer Concrete)基本力学性能以及钢筋与GPC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PCC,Portland Cement Concrete)进行比较,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进行了三种不同强度的矿渣-粉煤灰基GPC的基本力学性能实验,包括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结果表明,GPC弹性模量与PCC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FRP)以其高比强度、比刚度、耐腐蚀及耐疲劳等突出性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应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跨桥梁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但传统钢拉索因其自重大、易腐蚀和易疲劳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大跨桥梁结构上的应用。而FRP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代替钢材成为新型拉索的的热门候选,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随着我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若干时期为了解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问题,通常修建双层桥面桥梁或并列桥梁,随之而来的便是相距较近桥梁主梁间的气动干扰问题。论文以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铁路桥)及泉州环城高速公路泉州湾跨海大桥(公路桥)为实际工程依托,开展了大跨度公铁并行三幅桥面桥梁气动干扰效应研究,即分别针对主梁静气动力系数、涡激振动、颤振稳定性进行研究。
重金属铅(Pb)由于其持久性、难生物降解性、高生物毒性和潜在的生物积累作用被认为是极度危险的环境污染物,对Pb2+引起的水污染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吸附法是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率的环境修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单独的水热污泥生物炭和MnFe2O4作为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都不太理想。为了探究更高效、低成本和环境友好型的重金属吸附剂,本研究主要以污水处理厂的脱水
MiRNA作为人类体内的调控因子,通过靶向mRNA发挥调控作用。miRNA的功能失调与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众多联系。因此,研究miRNA与疾病的关联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致病miRNA预测算法旨在于通过计算方法,根据已知的miRNA、疾病相关数据寻找潜在的致病miRNA。随着miRNA-疾病预测算法研究的发展和相关数据的积累,在致病miRNA预测过程中,整合与miRNA相关的基因信息和
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使得高层建筑具有轻质、高柔、低阻尼的特性。在台风作用下高层建筑易产生较大的风致振动,影响着结构的安全性及其居住舒适性。在台风登陆时,通过现场实测获取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数据,可以有效的了解建筑结构的运行状况。其中,结构风致位移响应是反映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振动状态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仪器设备的限制,高层建筑结构的动态位移响应无法直接测量。同时,实测数据的表达方式往往采用二维图表
水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超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水污染已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致命瓶颈。膜分离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水处理技术,因而在一干传统水处理技术中脱颖而出。但目前该技术仍存在一些短板,如对污染物的单一截留性,及膜不可逆污染导致的水通量衰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此,研究人员已经作出了相当的研究,以减少膜污染,保持过滤活性,如亲水改
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氯化物,氯苯酚类物质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比如用来生产农药、染料、杀菌剂等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进入到环境中进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由于其较强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以及较低的生物降解性,氯苯酚类化合物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该类物质已经被许多国家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鉴于此,人们已经开发出许多高效的技术用于去除环境中的氯苯酚类污染物。在众
氯代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是一种毒性大,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因此近些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设计新的催化体系,希望可以达到高效去除氯代环境污染物的目的,这一研究对水体中有机氯代污染物的处理具有重大意义。近些年来,电催化还原脱氯加氢技术逐渐成为解决现阶段日益严重的水体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在传统的二维电极体系中添加纳米颗粒构建三维体系,可有望解决其固有的低传质速率、低活性物种产生/利用率,以及电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