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深层优质储层成因机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海域油气资源较丰富且具有较大勘探开发潜力的沉积凹陷之一。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资源量巨大,约占整个凹陷天然气总资源量的80%。随着近些年研究的不断深入,西湖凹陷古近系渐新统花港组低渗致密砂岩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天然气探明储量快速增长,古近系渐新统花港组已成为西湖凹陷低渗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最为重要的层位之一。伴随着对花港组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低孔渗致密砂岩背景下发育相对优质储层的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现已成为制约西湖凹陷古近系深层致密砂岩油气资源能否经济高效开发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盆地分析、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采用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分析、激光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测试技术,结合储层实测物性数据与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恢复计算结果,对西湖凹陷古近系渐新统花港组储层岩石学和储集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梳理了花港组储层的成岩事件、成岩序列,判识了成岩环境,建立了孔隙演化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构造带花港组储层的成岩-孔隙演化与油气充注期次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各构造带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范围和深度下限,指出了优质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西湖凹陷花港组深层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以及次生孔隙的成因与保存机制。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区花港组储层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压实、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自生粘土矿物胶结以及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根本原因。而溶蚀作用则是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和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花港组储层在成岩过程中经历的成岩环境演变顺序依次为:同生期~早成岩阶段A期的弱碱性成岩环境→早成岩阶段B期的弱酸性成岩环境→中成岩阶段A1期的酸性成岩环境→中成岩阶段A2期的酸碱转换带→中成岩B期的碱性成岩环境。通过研究区各构造带典型花港组钻井纵向上的成岩阶段划分及成岩环境演变对比分析表明:中成岩阶段A1期对应的成岩环境酸性较强,有利于次生溶蚀孔隙发育,主要发育为Ⅰ~Ⅱ类储层;中成岩阶段A2期成岩环境开始进入酸碱转换带,储层溶蚀作用减弱、胶结作用增强,储层物性随之降低,主要发育Ⅲ1~Ⅲ2类储层;中成岩阶段B期,进入碱性成岩环境,受到破坏性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影响,储层物性最差,主要发育Ⅳ类储层。(2)基于研究区各构造带花港组储层的成岩序列和成岩环境演变分析,结合储层实测物性的分级评价,确定了大多数处于酸性成岩环境下的中成岩A1期或少数(分选较好中-粗砂岩和混杂堆积砂砾岩)处于酸碱转换带成岩环境的中成岩A2期为花港组优质储层(Ⅰ~Ⅲ1类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由于埋藏-热演化史差异,导致各构造带有利成岩相带的下限深度存在一定差异,中央反转带中北部为3800m,而在西次凹、中央反转带中南部和春晓天外天构造带则分别可以达到4700m、4400m和3670m以深。其中埋深超过3500m的深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西次凹、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和中南部,而在春晓-天外天构造带则主要发育中-浅层(<3500m)常规优质储层。(3)对研究区花港组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进行探讨并揭示了优质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各构造带储层成岩-孔隙演化阶段与油气充注期次的匹配关系,按照油气成藏有效性及勘探潜力将花港组储层划分为三种类型:成藏未致密型储层、成藏同步致密型储层、成藏已致密型储层。成藏同步致密型储层勘探潜力较大,对应花港组深层优质储层,其分布区域及层位分别是西次凹和中央反转带中北部花港组上段以及中央反转带中南部花港组下段,其中具有优势储集物性的分选较好中-粗砂岩和混杂堆积砂砾岩是深层优质储层勘探的重点目标。(4)物源体系、沉积相、埋藏-热演化史与成岩环境等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影响了花港组优质储层的发育。其中物源体系、沉积相直接控制储层的矿物组分和结构成熟度,从而间接影响成岩作用特征及储集物性,是花港组优质储层发育的先天影响因素;埋藏-热演化史与成岩环境是影响储层发育的后天主控因素,埋藏-热演化史直接控制了压实作用强度,是影响储层致密化的根本原因。而埋藏-热演化史约束下的成岩流体环境则是控制溶蚀作用与次生孔隙形成的关键,是影响花港组储层储集物性及优质储层空间分布的直接因素。花港组储层以次生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其成因机制与长石、基性火成岩岩屑等铝硅酸盐的有机酸性溶蚀有关,而异常高压则是花港组深层优质储层发育与保持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全球化石能源使用量的持续增长不仅导致严重的能源危机,而且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含量呈指数增长。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废物的合理转化和利用,例如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氮气还原等;二是开发可持续的清洁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充分结合以上两方面的优势,利用清洁能源获取的电能以电催化转化的方式实现废物的可控转化和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准格尔煤田、河东煤田和渭北煤田中石炭系—二叠系煤为研究主体,通过煤工业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反光显微镜等测试方法和手段,对所采集样品的煤质特征、煤岩学特征、矿物学特征以及煤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深入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稀土元素在煤中的富集规律、配分模式
竞技运动价值研究历来是国际体育理论重点研究的主要内容,更是国际竞技运动领域重点讨论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来,我国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曾两次将其列为体育学项目研究的指南项目,足以说明竞技运动价值研究的现实意义。然而,当欧盟国家高等体育院校互认学分的本科通用教材《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首章开门见山地阐述竞技运动的价值问题时,我国现时的本科、研究生统编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和《运动训练学导论》对此却无系统性阐
原纤毛是一类非常保守的突出于细胞表面的毛样结构,这一结构处会聚集许多信号受体,能够介导众多信号通路的转导,例如Hedgehog信号通路,原纤毛结构和功能的缺陷常常会引起Hedgehog信号通路的转导异常。由于缺少蛋白合成机制,组成纤毛的微管蛋白以及定位在纤毛的信号通路转导因子都需要在胞内合成后运输到纤毛。有假说提出,膜蛋白和非膜结合蛋白向纤毛的定向转运都与胞内合成分泌途径密不可分:膜蛋白在胞内合成
我国国家战略中明确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领域的核心和关键的共性技术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制约。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进行专利布局,设置专利壁垒,在收取巨额的专利使用费的同时也阻碍和限制了我国的科技创新活动。因此如何从现有专利出发,在避免专利侵权的前提下得到创新设计方案是快速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最好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专利规避设计。本文主要对于方法专利开展规避设计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
背景与目的: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是目前肝癌诊断中的主要问题,建立敏感而特异的AFP阴性肝癌诊断新方法非常必要。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现了不少新的AFP阴性肝癌标志物,但临床鲜有应用。适配子是生物分子的人工核酸配体,通过体外技术 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筛选而获得,其功能类似抗体,但
吐鲁番出土的5-8世纪租赁契约是认识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租赁经济的一手资料。本文以土地、宅舍、牲畜以及杂物租赁为中心,对这批租赁契约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研究,具体探讨了吐鲁番民众租赁活动的真实状态和总结了租赁契约发展演变的规律。从出土文书资料来看,吐鲁番租赁契约格式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北朝时期租赁契约的立契日期、租赁叙事、契尾声明套语等契约基本要素已经具备,自愿立契的契约精神得到了彰显。麹氏高昌国
超轻水泥基泡沫材料是一种具有轻质、防火、比强度高、隔热保温、节能利废等特点的新型无机泡沫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装饰、环保等诸多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然而,化学发泡水泥浆料在发泡过程中将会发生非常复杂的流变行为,如何使超轻水泥基泡沫材料获得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密度和理想的孔隙结构,成为了目前超轻水泥基泡沫材料和其他无机多孔材料制备过程中仍未解决的难点。同时,超轻水泥基泡沫材料内
中亚造山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之一。它不仅记录了古亚洲洋长期的俯冲-增生历史,也是探究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的天然实验室。新疆北部准噶尔及邻区是中亚造山带西南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增生杂岩体和岩浆弧等地体之间的拼贴碰撞。其独特的岩浆造山过程以及成矿作用是国际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对剖析大陆造山作用类型和探讨大陆地壳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晚古生代是准噶尔及邻区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高峰期
生物质谱技术是常用的生命分析化学方法之一,它具有分析灵敏度高、无标记等优点,并且可以提供特定分析物的基本结构和定量信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和电喷雾电离(ESI)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的两种“软电离”技术,它们的发展增加了质谱的分析范围和敏感度,促进了质谱技术在生命化学领域的大力发展,尤其是促进了生物大分子的分析。而生物芯片-质谱联用技术,作为继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和毛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