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旅》套曲的风格及演唱研究 ——以第7首《在河上》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fs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之旅》套曲作为舒伯特一生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融合了舒伯特高超的写作手法以及深刻的创作思想,将他对于艺术的追求与生命的理解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秉持力求最真实地演绎音乐作品这一表演诉求,试图探寻舒伯特埋藏于《冬之旅》套曲中的创作意图,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从演唱的角度提出一些个人见解。文章分为两个主要章节。第一章节从时代、词作者以及曲作者三个方面来总结《冬之旅》套曲的风格特征。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冬之旅》套曲首先反映的是复辟时期那忧郁、迷茫和看不见希望的普遍社会情绪。而从舒伯特个人的角度出发,《冬之旅》套曲则充分体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爱与痛苦并存的心理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抒发了他创作晚期时内心对于死亡的向往。第二章节以套曲中的第七首作品《在河上》为例做了详细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分析,通过对旋律、节奏、调性以及和声的观察,可以发现舒伯特在创作手法上的复杂性以及情绪表达上的多样性。因此在《冬之旅》套曲中,任何构成音乐的要素皆有可能成为表达舒伯特创作意图的工具。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和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所以我们应集众家之长,汲取好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理论,为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也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
《霍尔堡组曲》是格里格于1884年为庆祝丹麦裔挪威诗人路德维希·霍尔堡诞辰200周年写的一组钢琴套曲。次年,他又将这套钢琴组曲改编为弦乐作品,副标题为“老式风格组曲”。笔者以该曲钢琴版本为研究对象,进而领会作品的创作特点与艺术表现。本文由绪论、正文及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在绪论中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对格里格及其《霍尔堡组曲》的文献资料、相关书籍进行整理归纳。正文的第一章为介绍作曲家生平与作品创
钢琴是艺术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近年来学习钢琴的孩子日益增多,钢琴教育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钢琴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情操和品德。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内的钢琴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自行在校外进行学习,学习钢琴的模式主要是传统的“一对一”模式。部分学校将钢琴特色教学纳入音乐课程内容中,部分学校则是开展钢琴兴趣社团进行集体教学。
重庆木洞山歌产生于木洞这方水土所养育的先民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之中。木洞山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殊的地理条件、生产方式、民风民俗等生态环境的孕育,再加上厚重的文化底蕴的滋养,经过千百年来的繁衍,孕育出一首首好听的山歌。本文将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对历史背景,山歌种类,语言特征等方面对木洞山歌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木洞山歌语言特色中的歌词结构、押韵特色、修辞手法这三个方面。在本文的最后一章,对木洞
四川清音是流行于四川各地的一种说唱音乐,为了满足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而兴起的一种通俗文艺。其唱段由唱腔与唱词组合而成。本文通过梳理四川清音腔词关系的渊源,从四川清音腔词的语言基础、唱词的意义、唱腔结构、润腔的情感表达、四川清音腔词关系历史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四川清音腔词关系理论为基础,把四川清音的腔词关系理论具体到作品中进行探讨。主要以四川清音唱腔结构中的单曲体结构,采用艺人称之为“小调”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表达工具,语言的表达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和媒介。民歌通常出自于劳动人民口中,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左权民歌从曲调上分为“大腔”、“杂曲”、“山歌”和“小调”,开花调是“小调”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题材。开花调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上句开花比兴,下句点题,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从左权民歌开花调为切入点,探析开花调的语言特色,让学习者能更好的了解开花调的相关内
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位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共创作了二百多首艺术歌曲,其歌曲的思想性、独创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他的艺术歌曲在传统写作技法的基础上,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大推动了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演唱,采取理论研究与演唱实践相渗透的方法,通过《小夜曲》的音乐本体分析、歌词的意境分析,从中探
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文化的城市,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其中就包括石柱土家啰儿调。本文不仅对石柱土家啰儿调的发展历程、演唱形式以及歌曲类型进行了了解分析,还对其代表作之一的《长年歌》文本内容以及演唱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首先到石柱文化馆调查收集啰儿调起源,通过翻阅文献资料以及咨询相关传承人后,了解到石柱土家啰儿调最早起源于石柱土家人民的劳动中,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变更,传统的戏曲逐渐淡出了当代人的文化生活视野。如何传承这种古老的音乐文化?让它获得新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运用传统戏曲素材结合现代歌曲创作技法而产生的新型声乐艺术表现形式——“戏歌”的出现,获得了人民大众的喜爱,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扬及民族声乐的创作与演唱开辟了新的思路。“戏歌”这
倪洪进是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她将西方的作曲技法融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出多首优秀作品。具有独特广西壮乡风情的《壮乡组曲》是由《船从远方来》、《歌墟》、《摇篮曲》、《酒歌》四首作品组成,在倪洪进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壮乡组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音乐文本及演奏技法,对作品的艺术内涵形成更为深入的认知。本文由绪论、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组成:1.在绪论中,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