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碳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急剧增长,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我国在人类“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了自己的“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需寻找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为驱动,降低大气中CO2的排放量。通过电化学还原的方式将CO2转化成化学品或燃料不仅可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还能把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储存与利用。然而由于CO2分子结构的惰性以及在水溶液中低的溶解度,电化学还原CO2往往受制于较高的反应过电位、缓慢的反应动力学过程、不可避免的析氢副反应和较差的稳定性。因此,设计兼具高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是实现电化学还原CO2工业化的基础。碳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结构易于调控,稳定性好优点,在不同的催化反应中作为基底材料通过不同的修饰策略均可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本论文以合成低成本、催化活性好的碳基催化剂为目标,通过金属负载、杂原子掺杂、单原子位点等策略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电化学还原CO2反应中的应用,并结合密度泛函数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深入解析了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绿色无溶剂球磨法将铜纳米颗粒均匀负载在碳基底上(Cu NPs@C),不仅耗时短,且可避免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调控铜前驱体的负载量,可以调节Cu(111)面的暴露程度。所得催化剂可将CO2选择性地还原为甲酸,其中Cu NPs-3@C上Cu(111)面暴露程度最高,在-1.0 V versus RHE(VRHE)下可实现78%的甲酸法拉第效率,在-1.2 VRHE下得到82.8μmol h-1cm-2的甲酸产率。DFT计算结果表明,Cu(111)面上有利于CO2向甲酸的转化,碳基底的存在可促进*OCHO中间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甲酸的生成。2、开发了一种制备方法简单、可大规模量产的三杂原子(N,S,P)掺杂的碳基催化剂(NSP-HPC),用于CO2还原制备CO的反应。该催化剂中不同尺寸和电负性的多元杂原子可以调节碳骨架的电子特性,为CO2还原反应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NSP-HPC在CO2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低至270 m V的起始过电位,并且在-0.7 VRHE时,CO的法拉第效率达到92%。在流动型电解槽中,可以实现高达245 m A cm-2的电流密度和98%以上的CO法拉第效率,说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潜力。此外,原位拉曼光谱表明*COOH是CO2转化为CO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DFT计算证明N、S、P三杂原子之间的协同效应可以通过大幅降低*COOH中间体形成的能垒来提高催化活性。3、制备了负载在氮掺杂碳纳米上的Ni-N1-C3构型的新型Ni单原子催化剂用于电化学还原CO2还原制CO。该催化剂在-0.9 VRHE下可获得高达97%的CO法拉第效率,2890 h-1的周转频率以及45 h的长时间稳定性。在流动型电解槽中,可以实现高于200 m A cm-2以上的电流密度和99%的CO法拉第效率。此外,不同电位和不同时间变化下的原位拉曼光谱证实了CO2向CO转化过程*COOH和*CO这两个关键中间体的存在。DFT计算表明,Ni-N1-C3结构上d带中心的上移和富电荷的Ni位点促进了电子向*COOH的转移,从而降低了*COOH形成的能垒。4、开发了一种P掺杂的石墨烯气凝胶作为自支撑催化剂用于CO2还原制备乙醇的反应。在-0.8 VRHE下,乙醇的法拉第效率高达48.7%,且能长期稳定工作70 h。同时可获得14.62μmol h-1cm-2的乙醇产率,效果优于大多数报道的催化剂。原位拉曼光谱表明,吸附的*CO中间体在CO2转化为乙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DFT计算揭示了乙醇形成的可能活性中心和最佳途径。P掺杂的石墨烯之字形边缘结构增强了*CO中间体的吸附,增加了*CO在催化剂表面的覆盖率,有利于*CO二聚并促进乙醇的形成。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于过渡金属的纳米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外层电子丰富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储能与能源转化领域。本研究从过渡金属基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入手,致力于解决超级电容器和质子膜燃料电池面临的以下问题:(I)针对超级电容器电压窗口窄和能量密度低的问题,以镍、钴、钒过渡金属为研究对象,通过掺杂,制备了过渡金属磷硫化物及其复合材料来增大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窗口,并提高其能量密度。(II)在推动质子膜燃料
摩尼教,亦称明教,为摩尼于公元3世纪在波斯创立的宗教,其主动吸收了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及其诺斯替教派、以及佛教等各大宗教的教义,将之全部统合到自己“二宗三际”的信仰体系之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包罗万象的宗教体系。摩尼教于公元7世纪后期正式传入中国,经历兴衰,并于会昌灭法后由呼禄法师传入了福建,几历变迁,数度改头换面,最终逐渐消隐于我国古代历史典籍的记载中。然自2008年10月以来,在福建霞浦、屏南
基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疫情常态化的时代背景,即兴能力理论研究已经成为了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现有关于即兴能力的研究多以制造类企业和高新技术类企业为考察对象,而我国的出版企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市场属性的双重特征,学界对于国内出版企业即兴能力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对意识形态把控能力的关注就更为少见。关于“出版企业如何生成即兴能力,即兴能力进而对绩效产生何种影响”,这个核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系统
合作行为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的生物、社会和经济系统中。合作行为在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化博弈论的目的便是理解生物和社会系统中合作行为的涌现与普遍性。更具体地说,其目标是回答自然选择如何有利于代价高昂的、利他的合作行为。在近几十年中,人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来建模重现这些现象,关心合作行为的诞生与消亡背后的成因,分析其中的相变行为,并试图给予合理的解释。现实世界的系统通常以环境和策略
在能源、化工、环境、建筑等领域,常采用流体均流分布器按需实现流体传输与分配,其作为流动分布枢纽,在流体输配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不合理的设计、加工、安装、运行等因素,造成流体均流分布器内部压力分布不平衡,常导致流量不能“按需”分配或流动阻力损失增大,不但会造成系统能耗上升、性能下降,而且存在安全生产风险。因此,解决流动均布与减阻优化问题是提升流体输配系统性能的关键所在。流体均流分布器
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是指发生在出生后至断乳前年幼个体与母亲的分离。母爱缺失与被剥夺严重影响发育中的婴幼儿神经系统,对青春期大脑成长和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显著增加个体在成年后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劳动力国内、国际迁移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在中国,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人口比例曾高达37%。世界范围内,留守儿童数量已达数亿。由于母爱亲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以代谢功能为主。在人体内不仅能去氧化、储存肝糖原、合成分泌型蛋白质,在药物和毒素的代谢、解毒等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以肝功能突然下降继发的黄疸、凝血障碍、肝性脑病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影响多脏器功能,死亡率高达90%。原位肝移植是治疗ALF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肝脏供体有限、移植费
目的:随意皮瓣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皮瓣远端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其坏死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因此随意皮瓣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不仅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物质,而且安全性高,性状稳定。本课题旨在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大鼠缺血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培养传代,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干细胞的成脂成骨分化以及表面蛋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年来,通过对结肠癌采取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策略,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持续性下降,但是,结肠癌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却呈现上升趋势。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基因相关、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因此,急需探究结肠癌发病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筛选更有效的靶向结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但乳腺癌转移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了解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寻找诊疗靶点,改善患者预后。与线性RNA不同,环状RNA呈闭合环状结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环状RNA参与乳腺癌进展,然而与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的环状RNA表达谱及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筛选出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环状RNA cir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