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灰分对催化型汽油机颗粒捕集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db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排放的气体和颗粒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汽油机主要采用缸内净化和机外后处理技术相结合来解决其排放问题。后处理系统中催化型汽油机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CGPF)被认为是解决汽油机气体和颗粒物排放问题的关键技术。但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产生的灰分会影响CGPF的综合性能。本文基于润滑油掺烧快速老化方法,对CGPF进行快速老化,结合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润滑油灰分加载量对CGPF背压和对发动机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并基于全球轻型车测试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工况和实际道路污染物排放试验(Real Drive Emission,RDE)研究润滑油灰分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润滑油和汽油掺烧快速老化方法,首先,在发动机台架上对5个CGPF样件进行不同灰分量的加载,通过计算机无损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研究灰分在CGPF内的沉积形貌,研究表明灰分主要以类山峰状沉积于载体末端特别是中心位置。然后,通过发动机性能台架,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工况下,研究不同转速下灰分对发动机排气背压、转矩、功率、燃油消耗率的影响,研究表明CGPF背压随着发动机排气流量和灰分量增加而上升,但灰分导致的这部分背压的升高,还不足以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产生较大的影响。CGPF在传统GPF上涂敷催化剂,有利于减少气体污染物排放,本文在发动机台架上,利用双路直采系统研究灰分对CGPF气体转化效率和储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灰分累积在CGPF孔道内,覆盖在催化剂涂层表面,导致CGPF的起燃温度升高,且前期少量灰分累积时的影响大于后期,但灰分对气体的最大转化效率影响较小。同时,润滑油中相关元素导致催化剂中毒,CGPF的储氧性能也随着灰分量的增加不断降低。最后,结合某款国六车辆研究灰分对整车排放性能的影响。在WLTC工况下,该车辆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一阶段,其中HC、CO、PN的第一阶段占比分别在93%、81%、90%以上,与台架试验结果一致,灰分累积也会导致整车气体排放的增加,但实际道路污染物排放试验RDE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多方面因素影响,并没体现较大差异。但整车转毂和实际道路试验结果都表明,灰分累积有利于降低颗粒物PN的排放,且少量灰分即可以显著提高CGPF对PN的捕集效率。
其他文献
离心泵广泛应用于船舶、海工、航天、化工、核电等重要领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限于严苛安装环境的离心泵常配有进流弯管,弯管激励的畸变流干扰离心泵的运行,进而造成离心泵效能衰退甚至失稳;同时,蜗壳隔舌与叶片之间的动静干涉又被公认为离心泵的主要水力激励源,然而上述两个激励源在离心泵的耦合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深入探究离心泵进流弯管与蜗壳相对周向位置对泵内流动机理和水力激振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果园种植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果园种植业的发展离不开植保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型跨行自走式喷雾机作为一种先进的植保作业机械,因其喷幅大,作业效率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先进国家的果园种植业中。目前,大型跨行自走式喷雾机主要用于先进的标准化农场,设备主要以进口为主,目前该机型在国内果园植保领域应用较少,相关的设计资料较少,但随着CAE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程师在物理模型制
土壤呼吸与植物光合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同化物为根呼吸和土壤呼吸的自养呼吸组分提供底物从而间接的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探究光合作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并构建新的土壤呼吸模型,以提高对黄河小浪底栓皮栎人工林土壤呼吸变化的解释程度,为准确估算该区域土壤呼吸强度与碳收支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黄河小浪底45年生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断根与非断根处理,分析光合产物对土壤呼
学位
学位
新型氧化氮化碳(O-g-C3N4)具有和氧化石墨烯类似的少层片状结构,因其独特的二维层状纳米结构,表层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被广泛应用于摩擦与润滑领域,同时也是当前纳米摩擦领域的理想材料。但是单一O-g-C3N4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弊端,为进一步提升O-g-C3N4的摩擦学性能,开发设计高性能O-g-C3N4复合润滑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据此,本研究将氧化氮化碳与零维铜纳米粒子(CuNPs)、
学位
本文以河北平泉3种林分密度(低密度(300~400株/hm~2)、中密度(600~700株/hm~2)、高密度(900~1000株/hm~2))油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生长季的6月至10月以及2019年非生长季11月至2020年1月、2020年非生长季10月底至12月期间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其原状(CK)、去除凋落物(NL)、去除凋落物切除根系(NI)以及加倍凋落物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是葫芦科绞股蓝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绞股蓝皂甙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关注。绞股蓝能够越冬的适应性策略是其地上茎向根状茎的转变。本研究选取绞股蓝地上茎向根状茎转变的3个代表性发育阶段,即未膨大的地上茎(Stage 1)、中等膨大的地上茎(Stage 2)和新形成的地下根状茎(Stage 3)进行了miRNAs分析。
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易危物种,自二十世纪以来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在其所有分布国均受到保护。小白额雁共有芬诺斯堪迪亚种群,欧亚大陆西部种群和东部种群三个种群。因遥远且地处苔原带可抵达性低,难以实地观测、调查,关于东部种群的夏季分布区研究极为零散。故而进一步明确其夏季地理分布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是该物种保护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