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雨型下坡面侵蚀过程及其与土壤可蚀性定量关系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不同雨型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及表征土壤可蚀性的因子(团聚体稳定性)与坡面侵蚀量的定量关系,本文以华北土石山区2种典型褐土为研究对象,采取室内模拟降雨与LB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在不同雨型(定雨强及变雨强组合)条件下的坡面侵蚀过程进行分析,并将WEPP细沟间、细沟侵蚀模型中的可蚀性因子Ki、Kr替换为修正后的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参数Ka,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粒径团聚体的侵蚀预测方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各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均与其平均重量直径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性系数分别在0.35~0.74与0.39~0.71之间。同时,不同粒径团聚体稳定性差异较为显著,团聚体粒径越小,其稳定性越好。LB法不同处理对团聚体破坏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快速湿润、预湿润后震荡、慢速湿润。土壤内部压强骤升使得团聚体爆裂的消散作用及来自外部的机械震荡作用是造成华北土石山区土壤团聚体发生破坏的主要机制。(2)定雨强条件下(30mm/h、60mm/h、90mm/h、120mm/h),径流强度、产沙强度均随雨强及降雨历时的增大而增大。侵蚀过程呈现较为明显的“三段式”,溯源侵蚀是影响细沟形成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2种土壤性质上的差异,黄土性褐土侵蚀过程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边壁塌陷,而石灰性褐土则以径流对沟底的下切作用以及沟头的溯源侵蚀为主。(3)4种变雨强组合产流量由高到低依次为:120-30-120mm/h>90-60-30mm/h>30-60-90 mm/h>30-120-30 mm/h。产沙量由高到低依次为:120-30-120 mm/h>30-60-90 mm/h>30-120-30 mm/h>90-60-30 mm/h。在变雨强组合下溯源侵蚀仍然是细沟发育的首要因素,其中120-30-120 mm/h沟长增长幅度及最大沟长均为最大。(4)定雨强试验条件下各粒径团聚体对应的侵蚀预测方程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坡面土壤侵蚀量(R2>0.81),其中2~3mm粒径团聚体方程的预测效果最好,其沟间及细沟的平均预测相对误差均在16%以内。整体上看,4种变雨强组合下的侵蚀方程预测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120-30-120mm/h、30-60-90mm/h、90-60-30mm/h、30-120-30 mm/h,且沟间侵蚀预测效果好于细沟侵蚀。
其他文献
2013年8月30日通过的《商标法》第59条第3款可谓是此次修订的最大亮点,其首次设定在先使用人的在先使用权,较好平衡了商标注册人和在先使用人的利益。但是该条款表述较为抽象
浅埋近距离煤层间垂距较小,上煤层开采遗留的煤柱对下煤层开采矿压显现具有较大影响。受上层煤遗留煤柱影响,在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异常矿压的显现。以往的研究集中于进出煤柱阶段的异常矿压显现,仅着眼于煤柱对下煤层开采的影响。对于煤柱内存在空巷这一情况研究较少,特别是存在多个空巷的情况更是鲜有报道。由于空巷的存在,下煤层顶板岩层所受载荷不均匀,异常矿压显现频繁,顶板事故风险性较大。因此,必须对浅埋近距离
本论文选题为:“书之帕特农神庙”的艺术形态及其社会意义研究。因此,本论文研究的重点为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中阿根廷女艺术家玛塔·米努欣的大型装置作品的《书之帕特农神庙》。在以《书之帕特农神庙》为研究内容的前提下,《书之帕特农神庙》的基本情况,即结构、样式及该作品的特殊之处、艺术家前期创作生涯中的作品及其关联、参照原型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历史梳理、德国瓦尔哈拉神庙以及三者的对比说明《书之帕特农神庙》的历
<正>文冠果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能源林树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珍贵木本油料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开发潜力,是绿化荒山荒坡及规模性开发生物柴油项
光学气敏传感器是当今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方向.文章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体系下广义梯度近似(GGA)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分析和计算了光学气敏材料岩盐型MgO、金红石型S
为了利用计算机方便快捷地生成表情逼真的动漫人物,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表情AU参数的人脸动画生成方法.该方法定义了用于描述面部表情的24个面部运动单元参数,即表情AU参
本研究重点探讨幼儿对动画人物的形象评价及喜爱偏好的特点,选取成都市301名3-6岁幼儿及家长,进行家长问卷法调查、幼儿提名法调查、幼儿访谈法调查及实验法的实证研究。研究
在市场经济社会,国有企业主要存在于市场机制无法或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以弥补市场失灵和起到再分配政策等作用。随着国家治理和社会管制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空间不断压缩。中
在社会科学中,大数据研究还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大数据为社会学和社会科学重新发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性:它提供了认知宏观社会、检验社会现象的"异质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