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文化融入问题研究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社会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城市异质的边缘、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异己者”,又是城乡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城市包容、互融的发展理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势所趋,市民化过程中的城市融入问题不仅仅是经济融入和政治融入的问题,甚至也不应局限于单一视域的社会融入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农业转移人口的城乡文化双重适应、市民意识的重塑和心理归属的建构,实现文化意义上的城市融入。当前,从文化角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问题进行解读的文献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大多侧重理论阐释,缺乏实地考究。本文选取青岛市特定区域的农业转移人口作为调研对象,以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文化融入作为研究维度,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得第一手鲜活的数据,在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社会排斥、文化震惊、文化维模理论的基础上,对青岛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文化融入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青岛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市民化过程中的文化融入仍存在以下问题:转移群体城市生存压力凸显,社会角色虚化;文化生活孤岛化,“半市民意识”强烈并伴随“职业”与“身份”的二元分离,城市适应呈断层化;以及文化资本缺失,异质文化融合乏力等。鉴于此,本次研究立足于对青岛市调查区域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美国移民融入的文化措施与启示,分别从政府、社会、个人三维视角出发,对青岛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文化融入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如消弭城乡二元对立,弱化“城市夹角”的异质性;加强城乡文化对话,构建“再社会化”的情感框架;转观城市融入理念,夯实“内源式发展”的多元基础等,以期对未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文化融入问题研究提供相关借鉴。
其他文献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民工市民化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在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中,市民化的成本估算
<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紧迫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威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在全人类共同利益下自觉的共同行动,但也充满不同类型国家和国家利益
为了定量分析活塞冲锤的运动状态,实现射流式液动锤性能的优化设计,以冲击式水轮机力学模型为参考,根据经典的流体力学基本定理,推导出了射流式液动锤高压腔内液体压力的数学
期刊
<正>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颁布后,新一轮的电力改革正在有序开展。电改后,电力营销业扩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业扩流程等都会随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受停车位供需不平衡、机动车驾驶人安全交通文明交通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机动车违法停放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道路的畅通和公众的出行,以粘贴
tRNA在相应的氨酰合成酶(以下简称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与其对应的氨基酸发生特异性连接是保证蛋白质正确翻译的首要前提。这种特异性主要是由tRNA上的一个或几个非连续的碱基或碱基对所
热激蛋白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受环境胁迫时产生应激反应,降低正常基因的表达,并启动热激基因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使机体抵御不良的环境.本文综述
<正>前几天,去成都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和该校教师交流时,我提了一个问题:“新教育实验给你们最大的奖励是什么?”我预想的答案有“孩子的快乐”“孩子的进步”“职业幸福感”
传统的经典微生物实验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综合实验中显示了一定的应用局限性,教学效果不理想,亟需引入新的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