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通勤碳排放特征及其低碳化策略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城市交通碳排放日益增加的现状,城市通勤作为城市交通碳排放重要的来源之一,本文从居民通勤行为出发,研究居民通勤及其碳排放特征与形成机制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以多源异构数据处理分析为基础,分析居民通勤碳排放的具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对应的低碳化空间发展策略。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首先,采用手机信令、公交线路网识别、规划分时段速度阈值区间建立等多源数据对用户通勤方式进行多次识别的方法,识别研究范围内居民的通勤方式,然后从不同空间层次分析西安市居民通勤特征要素。其次确立碳排放因子,对不同居民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引入基尼系数法与空间自相关理论,从通勤属性层面和通勤时空层面,分析西安市不同空间层次下居民的通勤碳排放特征要素,结合回归模型分析通勤碳排放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基于空间发展的低碳化策略。研究的主要发现有:(1)在通勤特征方面,参与通勤的群体随着年龄结构的增大,通勤人数会成倍的减少。西安市的居住地密集区与就业地密集区在空间上较为匹配,总体来看居住空间更为分散,就业空间更为聚集。通勤者在通勤工具的选择上,还达不到低碳交通的要求,通勤距离上以中距离通勤为主,且极近距离通勤数量较少。(2)在通勤碳排放特征方面,西安市五月份通勤碳排放总量约为15459吨,西安市男性平均通勤的碳排放量普遍要比女高17%左右。随着年龄段的逐渐增加,通勤碳排放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在空间层面,西安市碳排放量更加符合80/30的量化分布。在空间区位上,中心区的碳排放不均等性更强,区位离城市中心越远,碳排放越均等。西安市东、北区域的人均碳排放量情况要明显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位于城市南部的高新区与曲江新区等开发区的人均碳排放量情况却不及东北区域。(3)在通勤碳排放的形成机制方面,研究发现职住比的适当提高有利于降低通勤者的通勤距离,居民碳排放量随着土地利用多样性和路网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职住距离与通勤时间的增加将显著促进通勤者采取高碳排放的通勤方式,公交站点越密集,公交线路网越多,则公交的服务水平越高,通勤者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也越高。
其他文献
<正>关于历史是什么,英国历史学家E.H.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这样解释:一是过去发生的事,所谓历史事实的存在性;二是这种史实的再现或描述。时空因素的双重叠加,使我们对过去无法直接接触。于是,解释和概括历史就成为历史学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高中教学而言,教师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字、图片、文物等来考察和解释历史,才能使学生逐步认清史实,发现其中的奥秘,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期刊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良好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实现对城市的合理美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基于园林设计原则,分析园林设计本质与内涵,介绍美学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与措施。
在“三新”背景下,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方式都与以往明显不同。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当前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各个学科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得到提高,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除了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选择地理这门学科的学生都对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
电化学储能参与调频服务市场、秒级响应联络线功率偏差,而衡量联络线功率偏差控制的指标CPS1和CPS2是由分钟级的联络线偏差电量累计值计算得到的,难以客观评价储能对调频的贡献。为此,提出了一种电化学储能参与调频服务市场的贡献评估方法。该方法将区域控制偏差作为反映储能电站调频作用的影响变量,通过建立“储能电站调频功率”与“区域控制偏差ACE”间的关联性,得到储能调频对区域控制偏差的作用值,进而构建衡量
目的 探究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参照组应用多次法根管治疗,试验组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咬合力、咀嚼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咬合力、咀嚼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咬合力、咀嚼
分析GB/T 18851.1-2012、GB/T 9443-2019、NB/T 47013.5-2015和NB/T 20328.4-2015标准中灵敏度等级分类存在的技术差异及在标准中灵敏度等级的应用区别。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关键指标,可为区域人地供需状态及发展情势做出科学描述。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PLSR-FLUS-MarKov模型能更准确刻画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拟精度高达8
武陵地区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发展对湘、鄂、渝、黔四省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可见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在武陵地区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潜力和经济发展。本研究从体育学、产业学等多学科视角,以“武陵地区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武陵地区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武陵地区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武陵地区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力求为促进武陵地区体育产业和健康
针对武陵山片区民俗体育的数字化发展进行了各项研究,指出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时滞性。可以构建与之相关的机制加以保护,使更多的部门和人对该地区的民俗体育加以关注和推广,从而使这些民俗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当然,为了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以当地文化特色为载体,维持其独特性以及独立性,赋予当地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一定的地位,从而降低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滞后性。
修建新线会引起邻近既有线路基产生附加沉降,尤其在多线并行情况下,沉降情况更加复杂。为研究有效可行的路基变形控制技术,结合某多线并行高铁工程实例,提出一种新型路基结构设计方案,并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既有高铁路基附加变形分布规律,以及桩体参数对附加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单侧新线建设引起既有路基产生附加沉降变形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甚至产生微小上拱变形,既有铁路两侧帮填引起附加沉降更为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