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搅拌反应釜流动传热过程的CFD分析与优化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d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搅拌式反应釜作为化工生产中的核心设备,广泛应用于水解、聚合、恒温反应等生产工艺。含能化合物生产过程中常伴有强放热反应,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反应釜进行优化设计,确保物料混合均匀,达到强化传热、传质的目的,对安全生产和工艺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针对搅拌式反应釜进行了流动传热分析与结构设计。首先,考察了桨叶倾角及其组合形式对釜内流动传热过程的影响规律;其次,分析了不同盘管管径下的釜内流动传热变化特点;最后,系统考察了搅拌转速、冷却水入口流量、冷却水入口温度等运行参数对传热过程的影响。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上下两层搅拌桨结构相同,对比分析桨叶倾角分别为30?、45?、60?、90?时釜内的流动和传热特点。结果显示:桨叶倾角越大,流场高速区范围越大,盘管热通量和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增大,搅拌功率也随着桨叶倾角的增大而增大。45?斜叶桨与60?斜叶桨在流动及传热效果上的整体综合表现最佳。然后,将45?斜叶桨与60?斜叶桨进行上下层组合,组合为上45?下60?搅拌器与上60?下45?搅拌器。结果显示:上层桨对釜内流场分布以及传热效果影响较大。调换上下层搅拌桨顺序对盘管热通量、传热系数有较大影响,对搅拌功率影响不大。综合考虑釜内的搅拌和传热表现,认为上45?下60?搅拌器为优化选择。2、在盘管总换热面积一定的条件下改变盘管外径,针对五种盘管结构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虽然釜内整体流场分布特征变化不明显,但是盘管附近局部流动变化显著。盘管既对釜壁处轴向流起到促进的导流作用又对间隙处切向流存在阻碍。管内湍动变化对盘管热通量有较大影响;盘管内侧对流传热系数随盘管管径的增大而减小,外侧对流传热系数也略有减小。(9=0.09 m的盘管反映的流动及传热效果的综合表现最好。3、改变搅拌转速、冷却水流量以及冷却水入口温度进行釜内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而升高。冷却水入口流量的增大使管内的二次流加强,盘管内侧对流传热系数大幅升高。改变冷却水入口温度对盘管内外两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几乎无影响,但低温的冷却水能使传热效果得到增强,提高传热效率。在工业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应用具体工况、物料特性、反应过程、经济性等方面对反应釜的设计及运行优化进行综合考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重建时相及三维重建方法优选。材料和方法:经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20例心率>70次/min的患者,扫描层厚0.5-1mm,重建层厚0.3-0.5mm。时比剂100-150ml(100ml时加生理盐水30ml),流率3.5ml/s。回顾性心电门控,原始数据用segmen(?)法重建,分别在上一个R波后40%-80%5个时相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分
研究了单掺化学试剂(甲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石灰)、单掺固硫灰(10%、20%、30%)、复掺固硫灰与甲酸钙对磷渣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改性磷渣基辅助胶凝材料,并研究了其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掺其他化学试剂,单掺3%甲酸钙对磷渣水泥凝结时间的改善效果最好;单掺固硫灰时,随着固硫灰掺量的增加,磷渣水泥的凝结时间呈降低趋势;复掺固硫灰与甲酸钙时,综合考虑凝结
<正>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省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就业工作,2019年开展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2020年听取和审议省政府研究处理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今年安排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为做好这项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题调研组,
期刊
<正>2022年7月,中央农广校和云南、重庆、四川、贵州4省(市)农广校组成调研组赴云南省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红塔区,红河州建水县、开远市和文山州丘北县,实地走访10余家农业企业、农民田间学校等,召开座谈会,与当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及农广校有关负责人、农民学员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全面了解西南地区农广校、
期刊
首先研究了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的比例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得出当m(AA)∶m(HPMA)=6∶2时压敏胶的性能较为优异。之后以m(AA)∶m(HPMA)=6∶2的压敏胶液为基础,以乙酰丙酮铝(AlACA)为交联剂制备不同交联程度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并研究了其黏弹性与粘接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压敏胶储能模量值在40~60 kPa左右,tanδ在0.5~0.7范
如今,全球城市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许多环境问题,因此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为监测和评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效率指标,本文采用Sentinel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提出一种快速提取不透水面算法,并参考联合国城市建成区的定义标准,最终得到2020年中国433个人口大于30万城市的标准化城市建成区数据集。选取4065个随机验证点建立混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以“常见高分子材料的用途与合成”为学习主题,开展关于有机合成复习课的教学实践。指出在有机合成的复习课,开展深度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高阶思维、让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需要把握挑战性学习主题、深度学习目标、深度学习活动和持续性评价4大要素。提出课前应引导学生开展挑战性学习主题的项目调研;课上应创设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
高温凝结水被污染是很多石油企业在生产工艺中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下一些主要的技术进行分析选定阻截膜除油技术来对高温凝结水进行回收,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原理和使用过程以及对高温凝结水的回收,再对投运后的实际成本与回收周期进行分析,说明了HK阻隔膜除油技术能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的。
为探索北京市降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通惠河流域、小中河流域、海子水库流域等3个流域降雨前后主要河流水质变化特征,解析了3个流域的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降雨后CODCr、NH3-N与TP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降雨级别为小雨、大雨和暴雨时,降雨后CODCr的浓度比降雨前低;降雨级别为中雨时,降雨后CODCr的浓度比降雨前高。TN降雨后浓度变化与降雨级别关系不大,浓度变化不明显。
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体营养物过度富集及其导致的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性水环境问题。认识不同的人为和自然因素如何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影响流域总氮和总磷负荷对制定有效的营养物减少战略和评估未来可能的水质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长江和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整编了流域污染负荷、气象、水文和水质等数据,采用RSPARROW模型模拟了长江和黄河流域2006—2018年总氮和总磷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解析了总氮和总磷通量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