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自体线粒体转运改善衰老小鼠卵母细胞质量和发育潜能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粒体移植可以改善卵母细胞衰老引发的生殖力下降和不孕。然而,异体线粒体移植会导致异质性风险和“三亲”婴儿伦理问题,因此极大地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基于此原因,线粒体转移技术的研究重点转向自体方法的研发。但目前自体线粒体替代方法的策略远非最佳,原因主要有两点:i)线粒体供体细胞的采集涉及侵入性手术,会给母体带来损害和痛苦;ii)线粒体转移策略涉及显微注射、电融合或人工激活等手段,这些操作会导致卵母细胞的机械损伤、非整倍体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失调。因此,自体线粒体移植策略的线粒体供体来源和操作程序步骤需要进一步优化。本论文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进一步优化当前用于衰老卵母细胞再生的线粒体转移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移植操作对卵母细胞的损伤。本研究取雌性小鼠胎儿的脐带,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并冷冻保存。对应的雌性衰老后(10~12月龄),采集其生发泡期(GV)卵母细胞并进行透明带弱化处理。将雌性自体UC-MSCs诱导成颗粒细胞(iGCs)。将透明带弱化的GV卵母细胞与自体iGC聚合构建iGC-卵母细胞复合体。然后,将构建好的复合体在含有GDF9的培养液中培养3天。接下来,对iGC-卵母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操作。将受精卵培养24小时后,选择分裂的2-细胞胚胎进行胚胎移植。结果显示弱化透明带有利于形成更宽的跨透明带丝状伪足,从而显著地促进了iGCs与卵母细胞之间的线粒体转运。基于该发现,构建iGC-卵母细胞复合体并在含GDF9的培养液中孵育,结果显示线粒体可以沿iGCs产生的跨透明带丝状伪足迁移到衰老的GV卵母细胞中。与对照卵母细胞相比,处理组的卵母细胞显示出较低的异常线粒体比例(19.1±1.9%vs.60.1±3.5%;P<0.0001),更高的ATP含量(816.1±13.3 fmol/卵母细胞vs.393.6±10.1 fmol/卵母细胞;P<0.0001),以及降低细胞内ROS水平(P<0.0001)。体外成熟实验中,处理组的GV卵母细胞成熟率得到了显著提高(92.9±4.1%vs.68.4±3.4%;P<0.05);并且,线粒体转运明显改善了成熟卵母细胞中的纺锤体异常情况(10.9±2.9%vs.54.2±2.2%);P<0.001)。体外受精后,可以观察到处理组的2-细胞胚胎发育率明显升高(86.2±1.9%vs.50.3±1.3%;P<0.0001)。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将2-细胞胚胎进行胚胎移植后,处理组的幼崽出生率也得以改善(26.1±1.5%vs.2.7±1.7%;P<0.0001)。这些结果表明,本论文所建立的无创自体线粒体转运策略使衰老卵母细胞的质量、成熟率和发育潜能显著提高。综上,将自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颗粒细胞(iGCs)与透明带弱化的生发泡期卵母细胞聚合(aggregation)构建iGC-卵母细胞复合体,以GDF9诱导iGCs与卵母细胞之间形成跨透明带丝状伪足(transzonal filopodia),线粒体可以通过跨透明带丝状伪足转运进入卵母细胞,使衰老的卵母细胞恢复活力,改善衰老引发的生殖力下降和不孕。本研究为线粒体通过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间的跨透明带丝状伪足迁移提供了直接证据,并明确透明带弱化是该转移发生的必要条件。基于这一发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无创卵母细胞再生策略,该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传统自体线粒体移植方法对母体和卵母细胞的潜在损伤。这一无创自体方法为解决人类辅助生殖领域中卵子衰老导致的女性生殖力下降和不孕的问题,为当前大龄女性卵母细胞衰老的治疗需求提供了新的参考。本研究设计优化的无创自体线粒体转运策略以UC-MSCs作为线粒体供体细胞,其采集不需要侵入性手术,因此避免了对母体的伤害;通过构建iGC-卵母细胞复合体,使iGCs中年轻健康的线粒体经跨透明带丝状伪足转运到衰老卵母细胞中,从而改善了卵母细胞衰老导致的不孕,这种新策略不涉及显微注射、电融合和人工激活,因此它对卵母细胞也是“无创”的,有益于后代的健康。
其他文献
<正>一、引言科技发展对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影响,博物馆逐渐从传统形式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也是博物馆深层次变革的必然选择。数字化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和数字化技术,推出了网络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新媒体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等,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有效改善以往博物馆陈列展览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促使博物馆的交互性和展现力大大增强。本文就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着手分析,
期刊
近年来受电动汽车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发展影响,对镍的需求持续增长。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外某红土镍矿镍资源项目高压酸浸工艺流程,并对其主要设备预热器、高压釜、闪蒸槽和管道材料进行了介绍及总结。设计中结合了以往实际工程应用经验,对流程、材质等进行了更合理的优化,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又有利于生产稳定运行,有效控制后续的运行成本,对今后同类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报纸
BIM
目前国内翻译学者对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论的关注最多,应用也最广泛,但在理论应用上存在一些值得反思和有待改进的问题。国内学界对此早有察觉,但未见专文讨论。文章尝试探究布迪厄理论备受翻译研究青睐的主客观原因,包括理论本身的超越性和深远影响,与翻译研究的高度契合,翻译研究者发现布迪厄理论相对“易懂好用”等;并以近20年来国内译界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首届全国社会翻译学研讨会”参会论文)为考察对象,剖析当前
实验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Senolytics(槲皮素联合达沙替尼)对hPDLSCs干性维持、成骨分化和复制性衰老的调控作用,遴选槲皮素(Quercetin,Q)及达沙替尼(Dasatinib,D)联合用药的最佳作用浓度及配比,并且初步研讨Senolytics调控hPDLSCs生物学特性的可能作用机制。实验方法:选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取hPDLSCs原代细胞;体外培养hPDLSCs并进行成骨、成脂诱导,
细胞衰老是一种稳定退出细胞周期并伴随其它表型改变的细胞反应,端粒磨损、代谢失调、表观遗传修饰异常等是其主要诱因。细胞中各种代谢酶及代谢物不仅参与代谢过程,还可以作为表观遗传修饰酶及修饰前体,影响D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表观遗传修饰水平。细胞代谢与表观遗传学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在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衰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代谢物与衰老的关系已经被报道,比如乙酸可以促进细胞衰老。但乳酸及近几年发
背景与目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长期体外传代培养会发生复制性衰老,促进胞内积聚过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自由基损伤干细胞功能;外源性ROS也可诱发细胞氧化应激性早衰,两种类型衰老呈现相同特征,均严重影响组织工程效率。研究证明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一种强大的
<正>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颁布及随之而来的高考改革大背景下,高考发挥着选拔人才与通过评价导向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在用所学知识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实验探究、有逻辑地表达方面要求较高。因此,通过研究高考题来促进教师深度学习和专业化发展,应成为高中教师教学、教研重要方向。近两年,我校多部门联合开展了高三教师"说题"比赛,现将相关工作的组织和生物学科说题要领进行
期刊
目的:培养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建立其衰老模型;收集并比较年轻和衰老MSCs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 for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CM)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衰老MSCs对多发性骨髓瘤(MM)恶性增殖的机制研究。方法:(1)MS
肿瘤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RCI)是指由肿瘤及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等抗肿瘤治疗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始重视CRCI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对近年来乳腺癌、白血病、淋巴瘤、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等常见非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CRCI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