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建成区空间扩张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olff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历了40余年的快速城镇化阶段。当前超大、特大城市的空间扩张规模巨大,已经突破了市县乡等行政区域的区划范围,建成区空间扩张走向区域化,城市发展正式进入了都市圈时代。但目前的都市圈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大尺度空间,相对不精准的特征,大尺度、粗放的区域合作对于建成区空间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利用低效、人地矛盾激化等问题没有起到十分有效的缓解作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规划技术、理念的革新,对建成区空间扩张的管控需求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下建成区空间扩张规律、引导和限制性因素也不一致。在宏观上的都市圈发展战略、中观上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微观上的片区开发建设等不同层级上,建成区空间扩张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对建成区空间扩张的内涵及度量研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利用新型数据和定性定量方法,能够在中小空间尺度、相对精准的范围内,为都市圈发展提供更明确和具针对性的建议。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乡镇层级的建成区空间扩张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数据的应用,设计具体的面向对象的指标,结合定性定量方法分析其建成区空间扩张的总体特征和影响因素,并通过探究具体片区的扩张过程和主导因素,找到其建成区空间扩张面临的问题和盲点,从而为都市圈发展和规划提供建议和策略。首先以多期地表覆盖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叠加、统计分析、空间自相关性等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内建成区空间扩张的规模和模式、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其次从区位、交通、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四个方面,以高德路径规划数据、火车站点POI数据、人口和经济统计数据、水域和DEM数据为基础,设计面向武汉城市圈建成区环境的指标,探究武汉城市圈建成区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最后以武汉城市圈中在分析时段内发生明显的城市扩张的片区为例,将建成区空间扩张时序发展特征与各个地区规划制定的城市规划用地进行对比,并深入分析典型片区城市开发的区位条件、主导因素、发展时序等,对造成实际扩张与规划预期形成差异的原因、典型片区不同阶段的主导因素、对土地供应的估计、城市扩张的成本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在以上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圈内国土空间规划的策略和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关于武汉城市圈内乡镇级建成区空间扩张的模式、主要引导和限制因素的结论。(1)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建成区空间扩张规模、模式和空间格局的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内建成区空间扩张有三种模式:一是沿着主要交通轴线的轴线式发展,二是跳出高密度建成区的飞地式发展,三是围绕大型建设项目或者项目群的开发。(2)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建成区空间扩张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区位、交通和自然因素是武汉城市圈内建成区空间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人口和GDP并没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公路建设日渐完善,武汉的辐射作用范围扩大,能够促进乡镇的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张。公路和铁路站点的建设能够促进建成区空间的扩张,但干道和铁路干线会对限制城市形态的自由蔓延,呈现轴线发展形式。自然因素是建成区空间扩张的限制因素,但近几年其限制力度在不断减小:在武汉市主城区、鄂黄黄地区可开发空间有限,建成区空间扩张不得不克服高程和坡度的影响,呈现往高高程、陡坡度、近水域的趋势,随着开发进程的深入,城市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其他地区受到水系治理水平、城市开发项目的需求的影响,呈现低高程、缓坡度、远水域的趋势。交通轴线和大面积“蓝绿空间”两者使得建成区空间扩张进程呈现飞地类型的跳跃式。(3)通过案例的实际扩张与规划预期对比,以及对典型片区扩张过程的分析,发现:交通条件对建成区空间扩张的影响具有多维度的特征;城市进行土地开发时,首先会铺设交通网络,城市区位和交通轴线引导建成区空间扩张的方向;对城市教育、企业等重大建设项目进行选址时,对其规模和总量的估计不足,会导致公园绿地和广场用地被挤占。综合以上分析和结果,本研究在理论层面、研究尺度层面和方法层面具有针对性地实现了对武汉城市圈乡镇级建成区空间扩张的测度和影响因素探究,武汉城市圈建成区空间扩张应关注交通设施、自然条件、重大项目的人口吸引潜力等因素的影响。从交通因素、自然因素、土地开发时序把控和供应三个方面对武汉城市圈的建成区空间扩张提出管控策略。同时对其他发展型都市圈及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山林湖泊众多地区的都市圈发展,从建成区空间扩张方向、生态保护机制建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糖是其特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慢性的并发症可累及身体重要脏器,致患者受病痛折磨;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中医药治疗优势凸显,并发展出膳食疗法等中医药独有的辅助治疗手段,使糖尿病现代医学治疗效果的安全性、持续性,可靠性有了提升。中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的论述较为一致,然其发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杂质B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将盐酸氨溴索杂质B分别溶解于流动相[pH 7.0磷酸盐缓冲液-乙腈(50∶50)]、水、乙腈-水(50∶50)和甲醇中,采用HPLC法测定,考察其色谱纯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利用HPLC以及LC-MS对降解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并从化学反应机理上分析降解过程以及不同溶剂中稳定性差异的原因。结果:盐酸氨溴索杂质B在流动相[pH 7.0磷酸盐缓冲液-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手法按摩腹部对产后腹型肥胖患者的影响,治疗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根据以往有效率估算样本含量,每组需要病例数约各30例,总共60例。按照1:1比例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埋线联合手法按摩腹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基础资料,年龄、肥胖度、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体脂肪百分率以
采用渔获物调查、水声学探测、鱼道视频监测记录和PIT标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枕头坝一级水电站鱼道过鱼效果进行监测的结果显示,2017年6月~2017年9月和2018年3月~2018年5月(一个完整过鱼季节)共采集到鱼类42种,22种鱼类通过枕头坝一级水电站鱼道上溯。鱼类上溯存在季节和昼夜差异,4月~7月鱼类上溯最多,夜晚(20∶00~08∶00)过鱼明显好于白天(08∶00~20∶00)。监测结果初
糖尿病(DM)是一种以多食、多饮、多尿以及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之一。目前我国DM患者数量高达1.164亿,其中约90%为2型DM(T2DM)。DM防治难度大,患病后不可逆转,仅可通过降糖、降脂等手段延缓病情进展。同时,伴随着血糖升高,脂类代谢紊乱及各种炎症发生,还会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DF)是其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严重并发症。DF不仅病程缠绵,而且症状严重
为确定适合东北寒区高丹草和紫花苜蓿的最佳青贮比例 ,试验以高丹草和紫花苜蓿为青贮原料 ,分别按照 5:5、6:4、7:3、8:2 的比例进行混合青贮,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添加 5% CaCO3和不添加 5% CaCO3的试验处理,不添加紫花苜蓿和 CaCO3的高丹草为对照组。 结果表明:在各试验处理的组合中,以不添加 CaCO3的高丹草与紫花苜蓿以 5:5 混合配比时,其营养品质中酸性洗涤纤维(ADF
以某电网保护装置为热设计研究对象,针对国产CPU、FPGA芯片在70℃环境温度运行时超过其最高许用温度的问题,先通过理论模型计算选定自然散热的冷却方式,再利用Icepak仿真软件分析装置内部稳态温度分布情况。通过调整高功耗插件的间隔距离、增加独立风道结构等措施,实现装置内部关键芯片的控温要求,提升了设备可靠性,并在温度实验中得到验证。
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水平提升有巨大影响,在电力设备安装作业阶段加大施工配合技术应用力度,能把工作重心放在设备安装方面,要求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均引起重视,详细探究电力设备安装技术应用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保证电力设备应用效果良好,这也是目前电力设备安装作业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土建施工技术与电力设备安装存在密切关系,特别是基础孔洞预留准确性,避免二次施工,保证整体作业质量与技
目的 系统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商品名:舒普深)在中国治疗临床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SinoMed、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1978年至2019年7月4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中国治疗临床感染方面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使用Stata 15.0和SAS 9.4软件进行荟萃(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