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设备及其温度缺陷检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电网规模日益剧增,对变电站的电力设备来说,其检测复杂化日益凸显。传统的基于红外温度成像的电力设备缺陷检测方法采用的模板匹配法需固定焦距、角度和距离,因此当变电站情形发生变化时,这些条件需要重新设置。仅仅依赖该算法难以准确检测电力设备,亟待研究新的、更可靠的电力设备检测方法。给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部件定位相结合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检测与红外温度缺陷检测方法。首先给出一种改进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模型DEDID。通过改善模型高斯核函数半径的确定方法来提高目标检测算法对电力设备检测的精度。将圆形的高斯卷积核变换成有高度、宽度变化的椭圆高斯卷积核,热力图的形状可以随着待检测电力设备红外图像目标形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针对模型在检测速度方面不理想的问题,给出利用高斯核生成高质量的训练样本的方法,产生更多的监督信号用于模型的回归,进而达到增加Batch_size的效果;同时改进损失函数达到提高模型检测速度的效果;然后在目标检测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分析结构化定位算法和模板匹配法定位算法。实现从复杂的红外图像中将不同电力设备结构部件定位检测出来。结合阈值分割法提取电力设备的表面温度并分析计算,设计制定电力设备温度缺陷判断规范,根据该规范即可判断电力设备的相关缺陷。本文使用十类电力设备红外图像数据集,共3140张图片。在Res Net-101、DLA-34和Res Net-18三种基础网络上做实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电压互感器和避雷器4类电力设备检测准确率达到了90.3%以上,所有十类电力设备平均准确率达到了88.8%以上。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成果可以满足实际变电站场景下对电力设备红外检测的高要求,应用前景广泛。
其他文献
风电机组的偏航控制系统通过电机驱动机舱旋转,保持桨叶对准风向,以捕获最大风能。早期,偏航控制系统多采用电机直投方式驱动机舱,当机舱与风向角度相差超过15度时,直接投入驱动电机以调整偏航角度,这种直投方式必然带来电流冲击和机械冲击。电流冲击会导致开关跳闸,无法偏航,只能通过人工恢复;机械冲击导致齿轮磨损,使得偏航系统机械寿命缩短,维护成本增加。采用变频驱动偏航电机可以消除直投电机带来的问题,本论文开
目前,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爆发时期,地铁成网运行日渐完善。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由于钢轨自身存在纵向电阻且与大地不能做到完全绝缘,杂散电流的泄漏问题在所难免。本文基于CDEGS软件通过合理的简化和假设搭建了包含地上牵引供电系统和地下地网结构的多区间杂散电流仿真模型。通过设置观测线和观测面可以仿真计算得到各个观测点的标量电位,同时介绍了地中杂散电流的计算方法。首先,搭建了均匀地质条
学位
随着稀土永磁材料开发力度的增加与电机制造工艺的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凭借其物理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性好,高功率密度和高动态性能的优点,逐步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力船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得到应用。以高速列车和城轨列车为典型代表的大功率交流传动场合中,牵引变流器受限于安装空间和散热条件,一般要求功率器件降低工作开关频率以满足温度和开关损耗要求。传统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算法在低开关频率下都难以保持较高的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家,而滑坡作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滑坡参数的定性判识与定量计算对灾后风险评估,应急抢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传统的野外测量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无法满足灾后应急抢险需求,非接触式的遥感测量方法如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可以提高处理效率,但是对设备要求较高,且需要测量人员具备扎实的测绘知识基础。所以对于灾后抢险工作而言,迫切需要
川藏铁路是一项建设难度极大、环境影响极其深远却又必须要建的国家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工程。其建设将对沿线藏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扰动,其中铁路车站片区所产生的干扰最为持续和突出。川藏铁路站点和站区的建设极可能为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安全格局带来众多干扰因素,例如景观异化、自然生态区域被侵占、生境恶化等。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以藏族为主的社会经济模式具有极大的地域独特性,且社会发展和经济
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技术具有传输功率大、输电距离远和经济效益好的优点,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直流输电线路数量众多,且工作环境复杂、故障率高。因此可靠的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实际工程中的HVDC系统线路保护存在一些问题:(1)现有工程中采用的行波保护存在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较弱,导
提升货运铁路智能化水平是未来货运铁路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货运列车速度跟踪控制作为货运列车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旨在以自动化代替人工进行列车调速。但货运列车长距离运输、环境多变造成列车基本阻力呈现非线性、时变性,极大影响货运列车速度跟踪控制精度。此外,货运列车离散级位控制,在速度跟踪控制中需满足级位切换规则,这对速度跟踪控制器提出较高要求。因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