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美洲黑杨幼苗生理生态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干旱问题日益严重。雌雄异株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响应不同的环境胁迫下表现出性别差异。本实验以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受控试验,对2种性别的美洲黑杨(雄株3412杨,雌株895杨)进行干旱处理(30%土壤含水量),通过测定幼苗的株高变化、根系形态特征、生物量及其配比等一系列生长形态特征指标,及叶片水分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气体交换参数、线粒体交替氧化酶活性、非结构性碳及生态化学计量分析等生理生化特征指标,分析干旱胁迫对美洲黑杨雌雄株的影响差异,探究干旱胁迫下性别响应差异的生理机理,为杨树类雌雄异体植物抗逆胁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30 d,雄株的生长情况显著好于雌株,主要表现在雄株的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株高生长率更高。与雌株相比,雄株根系总长和根系表面积显著增加,体积、根尖数、交叉数均高于雌性。雄株根系体积和总表面积的增加利于植株加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主根深扎且深层根系侧根分支较多,能够更好利用和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提高自身抗旱能力。雄株对干旱胁迫有更良好的抗性和适应机制。(2)在干旱胁迫下,雌株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主要是由于非气孔因素的影响,雄株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主要是由于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相较于雌株,雄株的保守型用水策略使其具有更强的抵抗干旱的能力。雄株的Fv/Fm和Y(II)高于雌株显著降低,表明在干旱环境下雄株PSⅡ因干旱胁迫所受的损伤较小,反应中心仍能保持较高的光能捕获效率。雄株的AOX酶活性更高,通过调节交替途径运行量,消除叶绿体中过量的能量,优化PSII和电子传递效率,使光合电子传递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减少胁迫对光系统的伤害。(3)干旱胁迫下,雄株碳同化效率更高,根部碳积累和营养元素吸收能力更强。尽管干旱胁迫下碳素同化总量下降,但雌株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增加,细胞的渗透势提高,能减少干旱胁迫对植株的伤害。(4)干旱胁迫结束,复水30 d后,雌雄株的株高、地径增长率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干旱胁迫对美洲黑杨雌雄株幼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即使复水,植株短期内均无法恢复至正常生长水平。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美洲黑杨雌雄株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作用,且雌株所受影响更大。雄株通过调整养分分配、改变根系形态、优化用水策略、增加适应机制等方面提高自身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其他文献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正面临异质化、生态化、低能耗等需求,从新自然主义视角出发研究城市自生植物及其景观应用将为城市景观建设和生态修复提供新的解题思路。本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范围,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其中的草本层自生植物进行跨季节定点调研,统计分析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组分的时空特征,并探索群落组分及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以西溪湿地的草本层自生植物为基础,从植物个体、群落、场景和评价四个层面展开景观
陆生植物以很高的速度释放大量的异戊二烯,约占全球所有人为和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由于异戊二烯的高丰度和活性,对区域和全球大气的氧化和颗粒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方面也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光合系统的保护。异戊二烯通过甲基赤藓醇-4-磷酸(MEP)途径在叶绿体中合成的,以甘油醛-3磷酸(GAP)和丙酮酸作为初始底物,消耗ATP和NADPH。为研究光合固碳对异戊二烯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针叶速生用材树种,材质性状的改良是现阶段杉木育种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同其他木本植物一样,杉木也存在着育种周期长、选择效率低等问题,如何缩短选择周期,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基于第二代测序平台(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RNA-Seq技术和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方法已被成功
宁波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影响宁波的台风平均每年2.6个。台风灾害过后,宁波大量树木存在折枝、折干的情况,树木倾斜乃至倒伏也随处可见。本文调查了宁波市主要乔木风害后情况,统计台风对其影响,通过对选择样本树种的枝条纤维特性与力学特性的分析,筛选出对乔木抗风能力产生影响的因子,探讨宁波市主要乔木抗风能力,为未来宁波市园林树种的抗风减灾措施参考依据与建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探讨园林植物自身与外部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作为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优良的固碳能力,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以碳汇为目的的毛竹造林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前面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地形对成熟毛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揭示地形对新造毛竹林成林期间的动态影响以及地形对竹鞭生长的影响,因此本文分为两个试验揭示地形对毛竹地上部分在造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一种产于我国浙江及安徽地区的木本油料树种,属于胡桃目(Juglandales)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其果实风味独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是浙江省发展“一亩山万元钱”的重要经济树种。然而,实生的山核桃存在童期长、树体高大不易采摘、良种化程度较低等一系列限制山核桃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嫁接是一种在园艺中广泛使
伪狂犬病毒(PRV)感染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抗病育种研究从遗传本质上提高猪对PRV的抗性,是减少伪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手段。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构建了PRV感染PK15细胞后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发现多种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在PRV感染过程中均显著上调表达。本研究在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探究PRV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通路的途径以及内质网应激反应对PRV增殖的影响,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由生物自身基因介导的选择性消除部分细胞的生理机制。PCD对于植物维持其细胞生殖生长和营养发育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叶片或花瓣衰老,气管元件的发育,谷物糊粉细胞的变性等。同时,PCD可以作为一种防御病原菌侵染和非生物胁迫的反应机制,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的稳定平衡。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PCD通过被侵染位点及其周边区域细胞快速死亡
虫瘿广泛存在于在自然界中,是寄主植物与致瘿生物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所有致瘿昆虫中,瘿蜂形成的虫瘿结构最复杂,涉及多个营养层,包括致瘿瘿蜂,客居瘿蜂和寄生蜂。为了更加明晰虫瘿内物种群落结构,以及影响虫瘿内物种多样性的因素,本研究采集了6个样地中4种寄主植物上的瘿蜂虫瘿进行室内饲养,通过昆虫形态鉴定与分子辅助鉴定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不同寄主植物和不同致瘿瘿蜂的虫瘿内群落结构,以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元
目前,传统的中密度纤维板主要是使用成本较低的脲醛树脂胶黏剂生产,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游离甲醛,无胶纤维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纤维板生产中产生游离甲醛的问题;对于无胶纤维板胶合机理的研究很少,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通过NaOH碱溶液高温高压水煮预处理杨木木片,磨浆得到木纤维,进一步制备无胶纤维板,探索最合适的预处理工艺,通过SEM、FTIR、XRD、XPS、化学成分分析等,探索碱处理木纤维对制造无胶纤维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