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西部河口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现状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l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位于陆海交汇地,是物质与能源重要的集散地,在陆海源的双重污染下,河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敏感。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在城市工商业和海洋运输等人为活动的干扰下,近海河口环境中的石油污染较为严重。为探讨人类活动对河口区域石油污染的影响,本文对位于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渤海西部津冀沿海河口的石油烃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19条主要入海河流河口沉积物中总石油烃(TPH)、正构烷烃(n-Alks)、类异戊二烯烷烃(姥鲛烷Pr、植烷Ph)和未分离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UCM)的空间分布及其组成,并利用不同特征参数对沉积物中石油烃来源进行分析,以期为渤海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渤海西部河口沉积物中TPH含量为1.73~18.4μg·g-1,其中秦皇岛市、唐山市、天津市和沧州市TPH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8.53±6.53μg·g-1、4.66±2.21μg·g-1、7.08±7.54μg·g-1和7.56±4.11μg·g-1。高、中、低三个潮位沉积物中的TPH含量分别为0.93~50.5μg·g-1、1.53~34.3μg·g-1、1.01~25.2μg·g-1,各潮位沉积物中的石油烃是以陆源为主的陆海混合污染源。(2)渤海西部河口沉积物中的∑n-Alks(C14~C40)含量为0.80~8.00μg·g-1,平均值为3.22±2.18μg·g-1,各地区河口沉积物中∑n-Alks的空间分布特征与TPH相同。高、中、低潮位沉积物中∑n-Alks含量分别为0.72~20.7μg·g-1、0.78~16.2μg·g-1和0.67~10.3μg·g-1,∑n-Alks含量呈现出受人类活动影响越大而越高的分布趋势。河口中n-Alks的四种主峰碳分布类型及不同潮位中特征组分的分布特征皆表明:河口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是以生物源输入为主,石油污染为辅,其中天津南部地区的陆源石油烃污染较为严重。相关特征参数的比值表明:渤海西部河口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是以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的陆海混合源,各潮位受石油污染的影响程度为:高潮位>低潮位>中潮位。(3)渤海西部各河口沉积物中Pr和Ph含量分别为14.8~99.2 ng·g-1和25.3~108ng·g-1;高、中、低潮位沉积物中的Pr和Ph平均值含量分别为32.1±16.8 ng·g-1、44.4±44.9ng·g-1、32.9±30.7 ng·g-1和44.8±20.9 ng·g-1、55.2±48.7 ng·g-1、47.6±42.9 ng·g-1,Pr和Ph的空间分布表明沉积物中的类异戊二烯烷烃是陆海混合石油源;Pr/Ph、Pr/C17和Ph/C18比值表明渤海西部河口属还原性沉积环境,且普遍存在新输入的石油污染源。(4)渤海西部河口沉积物中的UCM含量范围为0.35~10.4μg·g-1,UCM/∑n-Alks比值表明沉积物中的石油污染为新鲜源,不同潮位间UCM含量的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值介于0.27~1.62),进而说明沉积物中石油烃类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因素甚广,UCM、TPH、n-Alks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系数表明沉积物中的UCM与TPH同源。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对邻近保护建筑产生的变形影响问题日益增多。为研究这一问题,依托某一邻近既有文物保护建筑的深基坑工程,基于基坑和周边环境的特点,采用数值分析手段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基坑施工过程中邻近保护建筑所受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基坑施工造成邻近保护建筑的变形较小,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间有较好的匹配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以后同类基坑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为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并为地铁工程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解决地铁深基坑工程施工阶段温室气体量化过程复杂繁琐的问题,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地铁基坑工程施工阶段碳排放量模块化计算方法,考虑地铁深基坑工程临时性的特点,将施工的碳排放量计算过程分为上游材料生产、基坑现场施工和材料运输三个阶段,并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2B基坑及坑中坑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和结果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石油、化工等各行业对承压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其在役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关乎操作人员的安全、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通常,在役的承压设备会处于高温、高压或强腐蚀性等恶劣环境中,加之受自身材质及在役过程中交变载荷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承压设备用钢在受载后应力不断集中进而产生应力疲劳,造成钢材性能劣化,从而严重威胁承压设备的安全使用。因此,对承压设备用钢的损
古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重视其保存和修复是延续中华文明的关键路径。藏文古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保护和利用也非常重要。几千年来,受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藏文古籍的形成、保存与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和采访相关人员等多种形式,对四川省涉藏地区的藏文古籍保存及修复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系统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正>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按照时间顺序独立编制年表,以此方式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其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也可通过编制历史年表组织复习,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组织主题各异的年表编制活动。编制年表有利于学生在操作和思考进程中理解历史
期刊
为使用测斜数据推断基坑支护桩弯矩,对某工程测斜数据采用三点圆求曲率法、多项式拟合法、样条拟合法对所选时间内的测斜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各种方法计算弯矩的适用性;并将钢筋计所测数据计算的桩身弯矩作为实测值与测斜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三点圆法与样条插值计算曲率求弯矩与实测值偏差较大,且数据波动变化大,在实际工程中不具有实用性;五次多项式拟合可以较好拟合测斜数据,计算弯矩与实际弯矩值吻合程度高。
深厚软土地层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可能影响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性,甚至会诱发基坑坍塌等重大工程灾害。根据车站施工监测以及科研监测数据,结合相关规范对支护体系变形机理和控制技术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践及科研分析,提出了增加立柱桩长度、优化地墙方案等控制措施,可有效控制立柱隆起量。研究成果对今后地铁车站工程支护体系的安全性评价及指导现场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正>淤泥土质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强度低、变形大、渗透性差、固结时间长、压缩性高,并有触变性、流变性以及不均匀性。流塑状淤泥质土强度低,对坡比改变的敏感性差,在坑边堆载作用下变形很大,如就地同时挖填会对基坑稳定性具有双重不利影响;淤泥土透水性弱,固结缓慢,基坑竣工后变形仍会持续很长时间。易发生局部塑性破坏、整体滑坡、整体失稳、剪切破坏、
期刊
为研究城际铁路某车站基坑开挖过程,以MIDAS/GTS有限元软件为基础,建立了某车站基坑开挖三维数字模型,采用修正Mohr-Coulomb模型模拟分层开挖过程,计算并分析了每层开挖对基坑土体和围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会造成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基坑内底部土体隆起;基坑从第1层开挖至坑底,坑外土体最大沉降为0.21 mm,坑内土体最大隆起为3.99 mm。在基坑开挖至坑底时,围护结构的
目的:探究胰十二指肠术后预防压疮的护理新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胰腺炎(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新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心理状态、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