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源与汇,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森林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碳循环,尤其是森林土壤碳库源/汇功能转换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估算区域碳收支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经营措施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为精准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寒温带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趋势及其潜力,本研究以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区,以兴安落叶松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有机碳组分研究为基础,从有机碳组分的保护机制出发,探讨土壤总有机碳、不同保护机制组分有机碳和植硅体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系统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组分有机碳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深入揭示不同组分有机碳的稳定与累积机制,评估大兴安岭林区土壤的碳汇潜力,为大兴安岭林区及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精确、定量评估大兴安岭林区及寒温带森林土壤碳库提供方法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兴安岭林区表层土壤(0-20cm)的化学指标呈现一定的空间特征。p H值较稳定,气候、植被、土壤等结构性因素对铵态氮(NH4+-N)、速效钾(AK)和有效磷(AP)的空间变异影响较大,而总磷(TP)、有机磷(OP)同时受到结构性因素和人类活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各化学指标含量总体沿东北-西南走向呈现一定东西对称分布特征,总磷和有机磷随纬度降低先增后减,其它各指标呈斑块状分布。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理化指标呈现一定剖面特征。随土层深度增加,铵态氮、速效钾、有机磷等养分指标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p H、容重和除CaO外的各金属氧化物含量呈增加趋势,且表层含量与其它土层间差异显著。不同林龄、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随着林龄增加,土壤含水量、容重、速效钾表现出“V”字型变化趋势,而有机磷呈现倒“V”字型趋势,p H随林龄增加而增加;铵态氮和有效磷随林龄增加而减少。(2)大兴安岭林区土壤表层(0-20cm)总有机碳含量均值为48.60 g/kg,高值主要分布在林区中部。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值为53.35 g/kg,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幂函数方式下降,表聚性特征明显,表层(0-10cm)土壤总有机碳平均贡献率为71.83%。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铵态氮、速效钾、总磷、有机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 H和除CaO外其它金属氧化物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兴安落叶松林生长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先减后增的“V”字型变化特征,不同林龄阶段的含量大小依次为幼龄林(64.49 g/kg)>成过熟林(55.34 g/kg)>中龄林(53.22 g/kg)>近熟林(46.81 g/kg);不同林龄阶段,各土壤理化指标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存在差异。兴安落叶松林各林型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杜香-兴安落叶松林(64.14 g/kg)>杜鹃-兴安落叶松林(63.48 g/kg)>草类-兴安落叶松林(39.99 g/kg);在0-10cm土层,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显著小于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随土层深度增加,各林型间差异减小;林型不同,其土壤总有机碳的主导因子不同。(3)大兴安岭林区不同保护机制有机碳组分含量大小依次为:非保护有机碳(uPOM,21.51 g/kg)>化学保护有机碳(CPOM,10.00 g/kg)>物理保护有机碳(pPOM,2.9 g/kg)>物理化学保护有机碳(pcPOM,2.72 g/kg)。4种组分均表现为高度空间自相关性,沿东北-西南方向(大兴安岭山脉走向)发生变化。兴安落叶松林不同保护机制有机碳的含量大小依次为:uPOM(36.91 g/kg)>CPOM(6.90 g/kg)>pPOM(2.78g/kg)>pcPOM(1.09 g/kg);除pcPOM外,其它各组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且表聚特征明显。林龄、林型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具有一定影响。随着林木生长,uPOM先减后增,pPOM和CPOM先增后降又增,pcPOM的变化趋势先增后减。uPOM在各林型中大小依次为杜香-兴安落叶松林(52.72 g/kg)>杜鹃-兴安落叶松林(35.33 g/kg)>草类-兴安落叶松林(28.61 g/kg);pPOM和CPOM在各林型中的大小依次为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pcPOM在各林型中的大小依次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各有机碳组分不仅与总有机碳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各组分间也存在密切关系。各组分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养分和金属氧化物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组分间相关程度存在差异性。(4)大兴安岭林区土壤植硅体形态以平滑棒形居多,平均含量为16.42g/kg,土壤植硅体碳平均含量为274.09 mg/kg,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0.56%。土壤植硅体及植硅体碳含量呈现一定的经、纬度地带性特征,各含量均随纬度升高而增加,随经度升高先增后降,基本沿山脊呈对称分布。土壤植硅体及土壤植硅体碳含量受到土壤化学性质和气候因素的影响。随降水量的增加,土壤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含量逐渐增加;随气温的降低,土壤植硅体碳含量逐渐增加。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植硅体的平均含量为19.10 g/kg,土壤植硅体碳的平均含量为588.57 mg/kg。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植硅体碳含量呈降低趋势,表聚效应明显。林型和林龄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植硅体碳具有一定影响,兴安落叶松林不同林龄阶段土壤植硅体碳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植硅体碳含量大小依次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5)大兴安岭林区表层土壤(0-20cm)总有机碳储量为99.32t/hm2,各组分(非保护、物理保护、物理化学保护、化学保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44.69、6.35、5.88、21.75 t/hm2,分别占土壤总有机碳的44.99%、6.39%、5.92%、21.90%;土壤植硅体碳储量为0.59 t/hm2,占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0.6%。兴安落叶松林0-40cm土壤总有机碳储量为218.47 t/hm2,各组分(非保护、物理保护、物理化学保护、化学保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55.95、11.35、3.90、28.12 t/hm2,分别占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71.38%、5.19%、1.79%、12.87%;土壤植硅体碳储量为2.13 t/hm2,占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1.0%。不同林龄、不同林型间土壤有机碳组分储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他文献
内蒙古绒山羊因其绒纤维特细、颜色洁白、手感柔软、光泽明亮而著称,这也客观上使得人们忽视了内蒙古白绒山羊作为肉用家畜的优良特性。内蒙古绒山羊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家畜品种。但是,迄今还没有关于内蒙古绒山羊羊肉研究的系统报道,限制了对该品种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直接影响了绒山羊饲养的整体效益。本研究在对内蒙古绒山羊(2.5周岁、25-26 kg羯羊)羊肉理化和营养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转录组
附睾上皮细胞(Epididymis epithelial cells,EECs)形成的附睾腔微环境对维持精子的正常成熟起着关键作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细胞氧化还原代谢的副产物,附睾中适量的ROS通过调节c AMP水平在精子成熟和获能的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过量的ROS会使精子受到氧化应激的损伤,因此,维持附睾腔微环境的氧化还原平衡对于精子成熟具有主
血液中繁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估家畜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血液转录组不仅用来鉴定多个物种的免疫相关调控因子,近年来在家畜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渐开展。为解析绵羊全血转录组的动态时序表达与繁殖激素调控的关联,本研究以巴美肉羊为研究对象,对血液转录组及其表达基因型进行深入挖掘,将有助于提升血液应用于家畜繁殖性能辅助管理的新认识。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绵羊血液转录组的时序动态表达进行研究,检
山羊绒毛被誉为“纤维宝石”和“软黄金”,具有细而柔软,光泽良好,保暖性能强等优点,可用于制造各种轻、柔、美、薄、暖的针织品和纺织品。山羊绒毛主要由角质蛋白构成,角质蛋白含有丰富的含硫氨基酸。含硫氨基酸从毛囊周围的血管进入到毛囊周围的细胞外空间,穿过结缔组织鞘,经外根鞘细胞到内根鞘细胞,最后进入绒毛纤维的皮质细胞,这个过程涉及到血液、皮肤、毛囊三个组织中硫代谢系统的协调配合。含硫氨基酸和无机硫能够促
本试验通过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艾蒿醇提物(Artemisia argyi alcohol extract,AAAE)对肉仔鸡生长、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部分:艾蒿醇提物对肉仔鸡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选择24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按照初始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包括6个重复,每
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成灾的新害虫,主要危害沙葱Allium mongolium、多根葱A.polyrhizum、野韭A.ramosum等葱属植物,不仅给草原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草原退化,严重威胁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滞育是昆虫为了躲避不利的环境条件并确保种群延续的适应性策略,目前关于昆虫滞育调控的生理生化及生态学机理已有深入的了解,而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可感染猪、牛、羊等家畜,犬猫等宠物,家兔、狐、貉、水貂等毛皮动物和野生动物,以引起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等主要临床症状的疱疹病毒。该病毒可感染各年龄段的猪群,主要造成种猪繁殖障碍、仔猪发生神经系统和呼吸道症状。自2011年PRV变异株出现以来,导致Bartha-K61等传统疫苗的保护力有所降低,我国多个地区已免疫PRV疫苗
超微弱发光(Ultraweak luminescence,UWL)在植物上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其产生的来源和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以欧李(Cerasus humilis)为试验材料,对盐胁迫和光胁迫两种调控方式下欧李叶片的叶绿素(Chlorophyll,Chl)代谢、光系统活性、光合性能、叶绿体结构等叶绿体功能的变化规律及UWL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解析Chl代谢、光系统活性及叶绿体与UWL发生的关系,
草原退化指标地物的识别与统计是草地生态监测的重要基础环节,是草原退化程度分级的重要量化参数,也是制定草原生态恢复方案的重要依据。近半个世纪以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地球生态系统遇到了严峻挑战,全球逾34%的陆地生态系统已处于荒漠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草地生态系统由于群落结构简单是最易受荒漠化影响的生态景观。如今草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荒漠化的主体和沙尘暴主要发源地之一,已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当地
日光温室是满足冬季作物生产的重要农业设施,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新鲜蔬菜水果供应少而难的问题,同时能够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温室生产的能量来源,降低能耗甚至是零能耗,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带来了巨大效益。内蒙古地处我国北疆,光照充足,是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理想区域之一。但是,往往也要面临冬季高寒风冽的气候问题。传统日光温室常采用保温被外覆盖方式进行温室保温,但是外保温被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保温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