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庆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w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以刘庆邦的中短篇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兼论长篇小说。第一章对乡村女性形象进行全方位的梳理,这是作家精心构建的“乡村女儿国”,其中的少女和母亲形象是作家小说的审美典范。第二章针对乡村女性走向城市的潮流趋势和悲剧命运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刘庆邦小说中的女性走出乡村无非两条路:矿区和城市,但结局只有一个:集体被城市这个怪物吞噬,经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第三章在前两章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测“乡村女儿国”整体崩塌的原因,以及作家对这个“女儿国”的建构和消解是怎样同时进行的。从文本自身和文本之间人物形象的构建上,我们发现了这个世界的裂痕。而从作家的叙述模式上我们又发现了这个世界的虚妄。最后试图对作家和他小说中人物“家园何处”的共同发问进行深层原因的追溯。结语部分对刘庆邦的困境进行了延伸,这不是一个作家的问题,而是一整批作家的困境。并根据近些年来刘庆邦小说创作新的动态发现,他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对此做出积极的尝试和努力,我们有理由期待他更好的作品问世。本文选择了贯穿刘庆邦小说创作始终的乡村女性书写这一主题作为论述的基石,从这个作家精心建造的“乡村女儿国”生发开来,在文本细读中发现这个女儿国的乌托邦性质和必将崩塌的裂痕,试图找到作家亲手建造却又亲自打碎“女儿国”的内在动机。笔者发现特殊的童年经验使得作家在创作中有强烈的寻找母亲和神化母性的倾向,而母性神话的确立和不容侵犯成为主题重复和模式化叙述的内在原因。但是残酷的现实不容许作家一味沉浸于自己建构的桃花源,注定了作家悬浮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灵魂无家可归的精神困境。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以初步探讨“健脾养心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
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写一个叫阎家山的乡村在抗战以后的变化,试图反映解放区农村的现实,它与《小二黑结婚》一起,被视为解放区文学的重要收获。老杨同志是《李有才板话》
公平是人类追求的社会理想,组织公平则对员工的心理与行为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对整个组织的效率与竞争力产生影响。本研究着重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员工的分配公平感问题
在人们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高原几乎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阶段。职业不单是满足物质需求的一种手段,更是人们满足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等诸多心理需求的一种途径;然
西安欧亚学院从建校之初便积极推进绿色节能型校园建设,近年来学校从绿色校园指标体系建设、绿色节能降耗工程建设、绿色节能制度建设、绿色节能宣传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旨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在耳鼻喉-头颈外科行支撑喉镜显微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手术的94例患者,回顾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汉赋的研究已广泛观照源流论、作家论、作品论,历史性的纵向通观和社会性的横向审视,文化论、思想论、艺术论不胜枚举。对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
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五”发展规划也把信息化当作主要任务之一。石油和化工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三带”中,在弯曲带和裂缝带之间存在着离层带.但并非所有地质采矿条件均可产生离层带.文章分析了产生离层带的地质采矿条件及覆岩的力学条件,并针对已实施过的工程效
<正>"使儿童获得英语的感性知识,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这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英语教学应该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从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