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BCL6对外周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BCL6在下丘脑内侧基底部(mediobasal hypothalamus,MBH)对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首先,将8周的C57BL/6J小鼠,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12周的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造模。然后将两组C57小鼠进行脑立体外科定位术,于下丘脑第3脑室定点注射腺病毒Ad-GFP或Ad-BCL6,小鼠外科手术后2天,测定小鼠体重、摄食、肛温、氧耗量、呼吸商等指标。同时测定小鼠的胰岛素耐量实验(ITT)和葡萄糖耐量实验(GTT)。取小鼠的肝脏,WAT和BAT。HE染色观察肝脏、WAT和BAT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的脂肪沉积情况。对BAT进行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瘦素刺激后,取小鼠的下丘脑,进行Western-blot检测下丘脑相关信号通路因子p-mTOR/mTOR、p-FOXO1/FOXO1、p-ERK/ERK、p-STAT3/STAT3及POMC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下丘脑p-STAT3和POMC因子表达变化。再次,在模型细胞N2A中分别转染Ad-BCL6和sh RNA-BCL6干扰质粒,葡萄糖胺造模,瘦素刺激后,Western-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p-mTOR/mTOR、p-FOXO1/FOXO1、p-ERK/ERK、p-STAT3/STAT3及POMC的表达。结果:C57小鼠的下丘脑MBH区过表达BCL6后,在高脂饮食下小鼠均出现体重增加,摄食增多。小鼠氧耗量减少,RER减少,肛温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下丘脑过表达BCL6后,高脂饮食诱导肝脏脂肪变性,脂质沉积增加;促进WAT体积增大;BAT空泡化明显,UCP1表达减少。下丘脑过表达BCL6降低了ARC区p-STAT3的表达水平,同时也降低了POMC的表达。而普通饮食下,下丘脑过表达BCL6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重、摄食、肛温、RER等等差异不明显。在高脂饮食下,下丘脑过表达BCL6的小鼠,下丘脑内的p-ERK/ERK、p-mTOR/mTOR和p-FOXO1/FOXO1蛋白表达无变化,但p-STAT3和POMC蛋白表达均降低。普通饮食下,下丘脑BCL6过表达小鼠的p-mTOR/mTOR、p-ERK/ERK、p-FOXO1/FOXO1、p-STAT3和POMC蛋白表达均无变化。N2A模型细胞转染Ad-BCL6后,Western-blot检测p-mTOR/mTOR、p-ERK/ERK、p-FOXO1/FOXO1蛋白表达无变化,p-STAT3和POMC表达减少。转染sh RNA-BCL6后同样p-ERK/ERK、p-mTOR/mTOR和p-FOXO1/FOXO1蛋白表达无变化,p-STAT3和POMC表达增加。结论:下丘脑过表达BCL6降低了能量代谢和能量平衡,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其可能的机制是BCL6抑制了下丘脑STAT3-POMC的信号通路。目的:进一步探讨下丘脑BCL6在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中的作用,并探索BCL6是否通过调控STAT3-POMC的表达从而发挥作用。方法:选择Obrb-Cre和POMC-Cre小鼠,使用依赖Cre酶表达的AAV-DIO-BCL6病毒,进行下丘脑核团定点注射,使BCL6在POMC神经元过表达后,分别进行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喂养12周。测定小鼠体重,摄食,肛温等指标。同时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TT)。取小鼠的肝脏,WAT和BAT。HE染色观察肝脏、WAT、BAT形态学变化。小鼠的肝脏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的脂肪沉积情况。BAT进行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下丘脑ARC区p-STAT3、POMC等因子表达变化。结果:Obrb-Cre和POMC-Cre小鼠的下丘脑ARC区POMC神经元过表达BCL6后,小鼠均出现摄食增多,体重增加,胰岛素耐量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减弱。ARC区POMC神经元过表达BCL6后,高脂饮食后肝脏可见脂肪变性,脂质沉积增加;WAT体积增大;BAT空泡化明显,UCP1表达减少。在瘦素刺激下,下丘脑ARC区POMC神经元过表达BCL6,降低了ARC区p-STAT3的表达水平,同时也降低了POMC的表达。结论:下丘脑ARC区POMC神经元过表达BCL6降低了小鼠外周能量代谢和能量平衡,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是BCL6抑制了下丘脑STAT3-POMC的信号通路。目的:探讨下丘脑BCL6调节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的机制。方法:利用UCSC数据库查STAT3的启动子上游2000bp序列,同时使用Jaspar数据库预测BCL6结合STAT3启动子区域可能结合位点,对预测的STAT3启动子区域可能结合位点分别进行点突变。构建STAT3启动子上游2000bp全长启动子报告质粒和预测的结合位点的突变质粒。全长启动子报告质粒和突变质粒分别与BCL6过表达质粒一起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同时构建STAT3启动子预测的结合位点的相应引物,在模型N2A细胞内转染Ad-BCL6,48小时后进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结果:Jaspar预测到的BCL6在STAT3启动子上游的-492-442和-952-965存在结合位点,荧光素酶实验显示BCL6对STAT3启动子全长和STAT3的-442-492启动子突变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BCL6对STAT3-952-965的启动子进行突变活性无抑制作用。CHIP实验检测到STAT3启动子-952-965结合位点的引物能特异性扩增出来片段,但STAT3启动子-442-492位点的引物不能扩增出来片段。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结果也显示,STAT3启动子-952-965结合位点出现条带,而STAT3启动子-442-492结合位点未见条带。结论:下丘脑BCL6通过结合到STAT3启动子-952-965位点,抑制STAT3转录,从而导致POMC表达减少来调控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
其他文献
目的巨趾是一种发生在足部罕见的先天性过度生长畸形,脂肪组织过度增生为其最显著的病变特征,但其为非肿瘤样无限过度增生。巨趾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拟以巨趾过度增生的病变脂肪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疾病发生的潜在分子机制,以期为巨趾的防治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Sanger DNA测序检测病变脂肪组织中基因突变情况。2.Western blot检测病变脂肪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
背景:生殖细胞缺乏所致男性不育不仅是临床难题,也是影响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已启动组织工程替代治疗的相关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优选的组织工程细胞,可经诱导分化为生殖样细胞。但面临分化率和分化程度不高的难题,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寻找提高MSCs向生殖细胞系分化效率的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PR域锌指蛋白Prdm14作为生殖细胞特化的关键因子,参与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抑
研究背景与目的有临床研究发现使用高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会增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而血管钙化也是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虽然还没有临床研究表明EPO与血管钙化有直接关系,但有体外实验证明,EPO在高剂量下能够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
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出生人口的锐减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保护女性卵巢的内分泌及生育功能、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成为社会日趋关注的问题。对于女性而言,健康的卵巢可以维持正常的内分泌和生殖功能,尤其是雌激素可以保护心血管、骨骼和神经系统,以维持女性较高的生活质量。铁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能量代谢、DNA和蛋白质合成、氧化呼吸、免疫功能调节等多项生理活动,在女性卵巢中可参与调控卵泡发育、排卵
第一部分LKB1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体内外模型中的表达目的:检测C57BL/6J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体内外模型中的LKB1的表达水平。方法:首先,我们进行了小鼠肝脏I/R和RAW 264.7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两种模型的建立。微板法检测I/R处理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
目的:探讨中国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PA)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在健康管理中心连续纳入社区常规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新诊断高血压患者,行血浆醛固酮(PAC)和肾素浓度(PRC)检测,并计算ARR(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筛查阳性患者(ARR≥20pg/μIU且PAC≥100pg/ml)采用卡托普利抑制试验或盐水负荷试验明确原醛症诊断。生化确诊的原醛症患者接受CT和(
目的: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是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关键问题。自噬和细胞凋亡已被证明与肝脏IR损伤有关。IL37是一种有效的抗炎细胞因子,其在多种炎症免疫反应中均具有调节作用。已知IL37具有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自噬在多种器官IR损伤中扮演着双刃剑的作用,但是,目前自噬与肝脏IR中IL37之间的联系仍然未知。因此,在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IL3
背景与目的: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全世界范围内波及面最广的关节疾病,对重度OA最直接的办法便是终末期人工关节置换,但其效果并不乐观,目前膝关节置换手术不满意度高达20%,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对骨关节炎内在机制的研究不清。近年来,代谢性疾病被认为在衰老及退变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糖代谢与衰老在对膝关节形态及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却鲜有报道。故本研究旨在:1
背景肝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供肝来源的缺乏仍然是限制临床肝移植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肝移植供体的年龄呈现增高趋势,老龄供肝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供肝来源。虽然老龄供肝的应用获得了初步认可,但探讨老龄供肝的术后管理,尤其是免疫耐受的维持,仍是临床肝移植手术亟待解决的难题。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KCs)是体内最大的巨噬细胞群,也是肝内
Chemerin是Rarres2基因编码的一种分泌蛋白,主要由脂肪细胞和肝细胞产生,通过内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对局部和远处多个器官起到调控作用,包括趋化、促炎、促血管生成和钙流动员等。Chemerin最初合成具有183个氨基酸的前体,随后氮端20个氨基信号肽截断形成非活性前体(Chemerin-S163)释放到细胞外或循环中,经纤溶酶、弹性蛋白酶或组织蛋白酶G作用裂解碳末端5-9个氨基酸,形成具有活性